源头之水活力无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整组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视角,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适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编排体例。本文旨在通过多样导入,回归日常生活;创新教学,深化情感体验等方式提升品德整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单元导入;整组;教学实效
  2011年新版的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因此品德课程大多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建构方式,而这一编排促使我们思考教育者应该如何站在单元的角度有效地开展教学。其中单元导入环节不仅为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为引起后续教学、整合单元教学的关键步骤。为此,重视“单元导入”,对提升品德整组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多样导入,回归日常生活
  1.质疑导入,启迪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在导入时,结合单元内容,创设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风民俗大观园》我设计这样导入:①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露出8颗牙。②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了,换下的乳牙哪去了?怎么丢的?为什么这么做呢?③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知道是什么吗?我们还有许多的风俗都寄予人们不同的愿望。悬念的设置从学生最熟悉的换牙开始,这样的导入唤起学生对民风民俗探索的欲望,更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2.体验导入,增强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教学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爷爷奶奶那一年的故事”、“社会上老人发挥余热的图片”;调查“长辈退休前的工作情况”;体验一周的家庭小主人生活并记录“家庭一周的收支情况”。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具有尊重、孝敬老人的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尊老敬老。
  3.视听导入,认知直观
  当代的小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开始上课之前,播放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或幽默或富有激情或富有童趣的视频,以创设心情愉悦、舒畅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深化情感体验
  1.适当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将单元教材整合,不仅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活动内容,而且将单元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更促使学生体悟情感,激发情感。
  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时,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试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先介绍世界上三大人种及其主要分布区域,接着让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6个小课题,即“世界服装博览”、“世界节日大观”、“世界饮食文化”、“世界著名建筑物艺术品”、“不同人种的杰出人物”、“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然后按课题分组制订研究性学习计划,分工合作,开展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分类整理等课题研究活动,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总结交流,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在饶有趣味的小课题研究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收获。
  2.调整内容,换课次进行教学
  根据课堂生成,依据学生意愿,调整课时和课次也是单元整组教学的一种尝试。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的活动主题依次为《你是我的好朋友》、《集体处处有规则》、《做班级的小主人》、《集体力量大》。在《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的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桌上投篮”的游戏,制定游戏规则,然后修改规则。学生经过两次游戏体验,比较出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抓住学生高涨的情绪,将后两课的教材内容提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开展“一人一岗”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为自己选择岗位,制定岗位计划。对原教材内容的调整,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达到了用美好的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生活的教学目的。
  有效开展重视单元导入,提升品德整组教学活动。单元导入犹如源头之水,潺潺溪水总能汇成滔滔大海。我们相信:思考不停止,研究就不会停止。我们会始终沿着“有效性”这条路线跑下去,为实现真正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李颖.《在生活中立德在活动中育德 在无痕中塑德》.《小学德育》,2006年5月
  [3]王岚.《品德课程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德育》,2008年12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足球逐渐成为我国体育重点发展项目。而针对我国足球体育事业现状,唯有从娃娃抓起,让足球走进千万间普通校园,从小培养学生足球意识,发掘足球人才,才能实现我国足球事业真正的崛起,培养源源不断的足球人才。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校园足球教学现状及要求,从多方面讨论如何利用网式足球发掘或培养校园足球人才。  【关键词】网式足球;校园足球;运用策略  足球是全世界体育运动中开
【摘 要】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现代语文表情达意的能力,不能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以便他们模仿、学习。提供这些机会,有赖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面仅就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化;改进;语文教学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改进语文教学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设备电器化、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样的特点使它的使用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首风味小吃。有效的数学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
【摘 要】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并做到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
【摘 要】课程游戏化活动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履职需要强化自身建设,从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等方面综合着手,促进自身成长。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师;能力培养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履职能力事关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游戏化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项亮点,教师在运用这一模式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要与自身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一、课程游戏化對教师提出了更高
【摘 要】所谓创造,从字面上看,就是打破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也就是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信息经验进行开辟和突破,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和框架。  【关键词】绘画;培养;创造性;思维  人在儿童时期,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是最为丰富和最具有可塑性的。教儿童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美术家,而是通过绘画这个手段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