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近年地理高考试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考查模型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相关概念知识点必将成为2015年命题热点。本刊将就此热点分两期四篇文章为同学们集中梳理有关知识点。
  区域农业发展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热点区域或典型区域的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相关图表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发展方向,突出表现地理知识在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例1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 (1)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烈;夏季白昼长,温度较高。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 (1)D (2)B (3)C
  点拨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
  ①生产强度。强度合理,使农业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强度不合理,容易破坏自然环境
  ②对植被的影响。地表植被的改变影响地表环境、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③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过度放牧使得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④农业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使农产品和土壤受到污染
  在分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时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方地区陡坡开荒主要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产生石漠化;西北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华北地区及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另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例2 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1)~(2)题。
  (1)“旱腰带”地区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导致的恶性循环是( )
  A.水土流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
  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植被破坏
  C.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
  D.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水土流失加剧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旱腰带”地区应( )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牧业
  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C.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 (1)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垦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旱腰带”地区气候干旱,林果业生产既能充分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又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 (1)D (2)C
  点拨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种: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练习]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①黄土高原 ②云贵高原 ③江南丘陵 ④华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真实开放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
基因工程的工具  例1 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的一条链  解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