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织非特异性细胞浸润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间83例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受者均经移植肾穿刺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按照Banff 2009标准,病例分为3组:慢性活动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CTMR)组、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组和无特异性的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NOS)组.检测并分析移植肾组织中肾小
【机 构】
:
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织非特异性细胞浸润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间83例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受者均经移植肾穿刺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按照Banff 2009标准,病例分为3组:慢性活动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CTMR)组、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组和无特异性的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NOS)组.检测并分析移植肾组织中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程度,CD4+、CD8+、CD20+和CD3+细胞浸润以及补体C4d染色情况.随访2年,记录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CTMR组受者为34例(40.9%),CAMR组为12例(14.6%),NOS组为37例(44.5%).3组间质炎症浸润范围、管周毛细血管炎和管周C4d沉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MR组肾间质CD4+和CD8+细胞数高于CAMR组和NOS组.CTMR组移植肾存活率为73.5%,NOS组为78.4%,CAMR组为41.7%;CAMR组预后最差(P<0.05).结论 CAMR预示肾功能预后不良,CD4+和CD8+细胞浸润是CTMR较特异性的指标,可能有助于CTMR的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术后自体肺并发症对移植疗效和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单中心施行的48例单肺移植的临床资料.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9例(6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4例(29%),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例(4%),尘肺2例(4%),肺淋巴管肌瘤1例(2%).分析术后对侧自体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和处理,并探讨其对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48例单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受者及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6次肾移植术后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妊娠时平均年龄为31.1岁,移植至妊娠的时间平均为3.6年.5例6次妊娠中发生先兆子痫2例次,高脂血症1例次.最终成功分娩4例,分别于38周、35周、35周和38周接受剖宫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62.5 g,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2例次因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功能丧失而终止妊
目的 分析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与移植肾同侧的自体肾盂输尿管肿瘤的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探讨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48例次肾移植术后并发与移植肾同侧的自体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手术组(开放组)14例,腹腔镜加下腹斜切口组(腹切组)22例次,改良Plunk法腹腔镜组(Plunk法组)12例次,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切
目的 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的危险因素.方法 共117例受者被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这1 1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大于24 h,将受者分为PMV组和对照组.以两组受者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基本资料和常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再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1],以中央型及混合型居多,静脉回流受阻,患肢明显肿胀,早期迅速缓解肿胀疼痛和解决静脉回流受阻是治疗的关键.我院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VT,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51岁,体重指数为28.5 kg/m2.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经血液透析10个月后接受肾移植.移植肾置于右髂窝,供肾静脉与受者的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受者
目的 探讨低温一氧化碳通气对无心跳大鼠供肺的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制成无心跳供鼠,分别行常温空气(对照组)、常温一氧化碳(常温一氧化碳组)和低温一氧化碳(低温一氧化碳组)机械通气,并进行大鼠左肺移植.评估无心跳供肺热缺血期间的温度变化,再灌注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测定湿/干移植肺组织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同时检测移植肺组织中白细
目的 总结活体肾移植前对致敏患者的处理经验,并对移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09例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将受者分为高致敏组(41例,PRA≥30%),低致敏组(102例,PRA为0~30%)和非致敏组(466例,PRA为0).所有受者经HLA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CDC)确认没有针对供者的HLA抗体后进行肾移植.高致敏组给予抗胸腺细胞球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TL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19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中有1例发生PTLD,发生率为0.5%.该例受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多处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多发性结节病变等,淋巴结活检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停用免疫抑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术前血N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术后早期受者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法测定284例拟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移植前血NT-proBNP水平,按NT-proBNP水平将284例患者分为≤5000 nmol/L组(≤5000组,237例)和>5000 nmol/L组(>5000组,47例),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前一般情况、不同原发病者的NT-proBNP水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