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中上游河谷植被的群落数量分类和谱系结构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流域独特的地质演化历史与纵向河谷的生态环境梯度变化,为研究河谷植物群落分异和群落构建过程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以澜沧江中上游河谷植被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TWINSPAN数量分类、群落排序和谱系结构分析方法,探讨河谷植被的群落特征及其维持机制.结果 表明:(1) TWINSPAN分类将澜沧江中上游河谷植物群落划分为28个类型.样方DCA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大致相同,CCA排序和DCCA排序显示海拔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28个群落类型中,19个群落的净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均值>0,河谷生境过滤作用明显,植物群落的谱系结构普遍呈聚集格局;(3)狭域分布于河谷的干热或干暖灌丛,如皱叶醉鱼草群落(Ass.Buddleja crispa),凹叶雀梅藤、白刺花群落(Ass.Sageretia horrida+ Sophora davidii),头花香薷、灰毛莸群落(Ass.Elsholtzia capituligera+Caryopteris forrestii),华西小石积、禾草群落(Ass.Osteomeles schwerinae-Gramineae sp.),鸡骨柴、吉塘蒿群落(Ass.Elsholtzia fruticose+ Artemisia gyitangensis),疏序黄荆、清香木群落(Ass.Vitex negundof.laxipaniculata+Pistacia weinmannifolia)等,群落谱系结构呈显著聚集格局(P<0.05).广布的植被群落类型,如滇青冈林(Ass.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云南松林(Ass.Pinus yunnanensis)、川西云杉林(Ass.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白桦林(Ass.Betula platyphylla)等,群落谱系结构呈显著发散格局(P<0.05);(4)高山栲、栓皮栎群落(Ass.Castanopsis delavayi+ Quercus variabilis)的群落谱系多样性(PD)均值最高,物种丰度却并非最高;(5)气候和地形方面的10个环境因子分别能够解释物种丰富度、PD指数以及NRI指数变异的40.8%、38.59%和9.97%.数量分类和排序体现了澜沧江河谷植物群落的环境分异特征,结合谱系结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导致河谷植被生态分异的环境因子,反映出河谷生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其他文献
针对RGBD相机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所获取的深度图像往往存在空洞与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彩色图像引导的深度图像空洞填补方法.对深度图像边缘区域采用基于局部直方图的加权模式滤波器(WMF)进行处理,在有效保留深度图边缘与细节的前提下,消除图像噪声.对深度图像非边缘区域采用一种异步元胞自动机(ACA)模型算法,根据邻域和迭代规则对深度图空洞进行填补,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在立体匹配数据集Middle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