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扶贫经济学》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扶贫事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既为当代全球社会树立了一个治贫榜样,也为未来发展保留下重要的经验财富.然而,从宏观的文明进程层面观察,“贫困”在物质文明维度具有波动反复的特性,故我国扶贫事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却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仍然要坚持用历史唯物观和科学方法论指导扶贫工作.这需要围绕“扶贫”建立一门系统的学说,保障其在任何时空状态下均能发挥指导和启示作用,而这一需求正是“扶贫经济学”诞生的逻辑基础.同时,“扶贫”在社会学研究范畴内是具有阶段性、特殊性、排他性等特点的,较为直观的表象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扶贫政策设计都不能逾越物质资源条件,更不能与社会现实情况相脱节.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认识是深刻的,如从“粗放式扶贫”到“精准式扶贫”的转型,就很好地验证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正确性,精准扶贫确保了有限物质资源的最大利用效度,自2013年实施至今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进而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循环、可复制的新型扶贫工作模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