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读写”而精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课堂,读写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怎样让学生“写”有方法,“写”得精彩,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让课堂因读写而精彩。
  关键词想象;情节;读写
  中图分类号:I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71-0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这句话中,叶圣陶先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课标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还提倡对积累的运用,抓住契机及时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问题呈现】
  1.无病呻吟,缺失目标
  课标指出,语言文字运用作为教学核心任务,在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度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致在文本无关紧要处,用尽心思;在不痛不痒处,大费周章。结果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措。
  2.忽略文本,缺失价值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第一课时读写点很难找寻和开发,于是,为了体现训练,老师们生搬硬套地设计训练点,以至于学生无病呻吟,无所适从。
  如一位教师执教《西门豹》第一课时,把“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作为本课时的重点,这一部分课文是以西门豹和老大爷“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的,当教师学完这一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读写训练:“同学们,西门豹还会向老大爷问些什么,老大爷又会怎样回答,请大家来写一写。”
  粗略一看,似乎设计自然合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和学情,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已经简洁而明了地解释了“田地荒芜的原因”。结果,学生呈现的语言,有些重复课文内容,有些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毫无写作价值。
  【突围之道】
  在课堂上,積极有效的读写,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呢?
  一、依托文本形式,有章可循
  儿童的“模仿性”很强,阅读教学中有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写作的“中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或形式,去丰富、发展课文内容。这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驰骋想象空间,丰满意境
  刘勰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章隐约空白处,读来让人充满想象,包含着无穷的余韵。它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在似乎“无”的空白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反过来思考,正是这些文本的空白处、含蓄处为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兴趣点、契合点。如果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有章可循,就能很好地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我便有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在描写鹅吃相一段时作者具体描绘了白鹅的种种表现,而对于与之进行夺饭大战的狗先生们的描写却是只言片语,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偷吃鹅老爷饭食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心理,结合生活实际中你对狗的观察,想象一下偷食吃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吃相。让学生以编剧的身份再次编排一场鹅与狗的夺饭大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紧扣狗先生偷饭吃时的谨小慎微、偷偷摸摸这一特点进行描绘、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在过程中习得根据特定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为园地中习作的高效完成,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三、拓展情节延伸,感悟升华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有时特意不写结局,给读者揣摩回味的余地,继而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进行延伸,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放飞思绪。
  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帐子拉开了,渔夫看到怎样的画面?他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桑娜说些什么?他们以后的生活又会怎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仿照本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对话描写等),给文章续编情节。这样的续写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能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就可以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语文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定会令语文课堂绽放光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A].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需要打好知识基础,从而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奠基。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学生日常交流所需要应用的汉语知识大多是来自于语文的教学。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脱离,学生存在积累的写作素材较少,词句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现状提出教学策略,希冀给广大教师一些参考。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徙,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人数越来越多,与之俱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既不利于他们的个人学习成长,也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找到教育切入点,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  中图
摘 要 在新课标的理论下,课程的设计都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多以身边的生活实例来编排教学的题材。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必须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
摘 要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困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明确合作学习对促进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积极意义,探究运用有效合作学习策略,力求更好地帮扶学困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60-01  如何帮扶、促进英语学困生的有效
摘 要 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必须将读写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在科学领域和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推动了应用数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数学学习不能单单停留在知识掌握的层面,而是应该注重其应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所在,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本文从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应用意识;引入应用实例,加深应用体验;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应用能力三方面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摘 要 对话教学能够帮助师生、生生间展开深入交流,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出发,先分析对话教学的实施原则,随后从教学氛围、自主探究、知识讲解、拓展教学等方面总结开展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9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传统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方式很难契合教
摘 要做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围绕“以问题为中心”这个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两个转变,在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标,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铺路搭桥。  关键词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08-01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摘 要 大班授课制影响下的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很少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统一的授课进度和要求下开展学习,很多时候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新的课程理念影响下,我们提倡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切实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化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有效性。下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路径展开的分析
摘 要阅读是思想的延伸。当我们因为阅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寻找到了精神的栖息之所,即使多年以后,书中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但是那一份沉淀在骨子里的气质,是不会随着时间消失的,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201-01  主持人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