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中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和细胞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为模型,经过DBP、MBP直接染毒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机 构】
: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中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和细胞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为模型,经过DBP、MBP直接染毒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睾酮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INSL3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SL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A-10细胞睾酮合成量在低染毒剂量(10-9~10-6 mol/L)时均表现出刺激效应,睾酮含量增加;在高染毒剂量(10-3 mol/L)时表现抑制效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睾酮水平逐渐降低.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DBP在10-6、10-4 mol/L染毒时,INSL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BP染毒剂量的增加,INSL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MBP在10-7 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对MA-10细胞中INSL3蛋白表达表现出刺激作用.结论 DBP、MBP染毒对MA-10细胞睾酮分泌表现出高剂量抑制、低剂量刺激的双向效应;DBP、MBP染毒可抑制MA-10细胞中INS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其他文献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何丽华副教授发起,经过多方努力,历时2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职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已经通过教育部和民政部审批,目前挂靠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下属的分支机构,为国家二级分会,是我国第一个与职业工效学相关的专业委员会。
目的 分离和鉴定石棉肺患者、石棉接触正常人群及未接触石棉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索发病机制及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以石棉肺患者37人作为石棉肺组,以曾进行石棉作业的健康工人254人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该地区未接触石棉的439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3组人群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获得各组人群血清蛋白质凝胶图谱,分析发现石棉肺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点≥1
苯是重要的煤和石油产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塑料、洗涤剂、杀虫剂和其他化学品生产.苯可对暴露者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已将苯确定为人类致癌物.近年来我国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发生数一直高居急慢性中毒的前3位,苯致白血病报道病例数也逐年增多[1].发达国家在控制职业性苯中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我们拟重点介绍美国采取的苯中毒控制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以颅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和2012年我院收治的14例以颅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病情可突然恶化.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反应迟钝,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临床症状多于1~2个月内逐渐缓解,但仍持续存在颅内压升高,时间最长者可持续8
目的 分析广州市近10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全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8大类37种380例,职业中毒、尘肺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8.9%、20.0%和18.7%.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25.3%,其中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19.1%;慢性职业中
目的 探讨尿液载脂蛋白-A1(Apo-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24例)、膀胱良性病变组(8例)、低恶性BUC组(24例)和高恶性BUC组(16例),根据4组间单例尿液标本的双向电泳(2-DE)图谱,挑选表达差异显著的Apo-A1,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在4组尿液中的含量,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Apo-A1对BUC
目的 探讨超微细炭黑颗粒(Carbon black nanoparticles,CB N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入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A549细胞接受0、25、50、100、200、400 μg/ml CB NPs染毒24h,以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B N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0、25、50、100 μg/mlCB NPs染毒A549细胞24 h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至2010年尘肺新发病例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6至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尘肺病病例的种类、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区尘肺病新发病例625例,死亡4例,其中新发病例中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538(86.1%)、70(11.2%)和17例(2.72%),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矽肺,二者占总病例数的97.44%
目的 探讨不同数字化胸片(DR)处理参数对接尘者数字化X线胸片图像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粉尘作业人员,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用DR常规处理法和职业病特殊要求处理法设置不同的图像处理参数.参照高仟伏胸片分别对10个解剖部位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比较DR常规处理法和职业病特殊要求处理法处理DR图像的差异,并与高仟伏胸片进行比较.结果 DR常规处理法处理DR图像10个解剖部位的评分大部分集中于0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6至2010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06至2010年职业病网报直报系统上报的职业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浙江省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9大类1866例,每年平均372.2例,每年递增趋势明显.浙江省新发职业病前三位分别是尘肺1298例、职业中毒43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6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