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珠峰“山难”的一本书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炜

  今年五月,有8名登山客在珠峰遇难,其中6名遇难者的死亡原因是珠峰峰顶“交通堵塞”——由于有太多的商业登山队决定在天气晴好的窗口期登顶,登山者被迫在峰顶大排长龙,最终导致一些人因缺氧,体力不支丧命。
  其实,每次出现登珠峰的新闻,我们都能得到一些类似的信息:比如尼泊尔方面为了收取费用,发放了太多的登山许可证;商业登山提供了很多支持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为自己有能力登上世界最高峰。我们甚至还总能听到这种说法:“只要有钱,夏尔巴人就能把你抬上珠峰”。怀着对商业登山的兴趣,我看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写的是1996年5月的珠峰山难,当时共有12人遇难。一位名叫乔恩·克拉考尔的记者参与了那次登山,成功登顶并幸存了下来。事发后,他写了这本书。

  如果你只打算读一本关于登山的书,那就应该读读这一本。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一家公司对氧气罐实行技术革新,使得氧气罐便携化了,这就大大减小了攀登珠峰的难度。1996年珠峰山难涉及的两支商业登山队,一个叫“冒险顾问”,一个叫“疯狂山峰”,这两支队伍都是最早提供高海拔登山服务的公司。记者乔恩加入了“冒险顾问”队,由新西兰登山家罗布·霍尔担任领头人,35岁的霍尔是当时世界登山界的大拿。
  登山队集结没几天之后,乔恩就注意到,尽管他的队友们有过一些登山经验,甚至有过不错的战绩,但由于受限于家庭和事业,极少有人在过去一年进行过一至两次的攀登训练,他们只在跑步机或者脚踏车进行体能训练。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在心理上对攀登珠峰将要面临的困难和危险做足够充分的准备。
  商业登山队伍之间是存在激烈竞争的,竞争的最根本要素就是你到底能够把几个顾客带到顶峰。
  在三次适应性训练结束以后,登山队员的身体逐渐适应稀薄的空气,但代价也是巨大的。乔恩身体底子很好,但他掉了差不多20斤肉,主要集中在肩膀、后背和腿上。由于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皮下脂肪,他变得非常畏寒。大本营上的大多数登山者都处于类似的疲惫状态。事实上,攀登珠峰远远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容易。乔恩感慨说,与攀登其他山峰的经历相比,这一次他饱尝的痛苦远远超过了获得的快乐。他很快便意识到,攀登珠峰根本就是一种持久的痛苦。
  5月10日登顶那天,几支登山队内部的协调出现了问题。这个协调涉及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谁在这一天参加登顶;二是谁来铺设路绳。珠峰攀登最后冲顶过程中,有一段12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岩石断面,叫“希拉里台阶”。攀爬岩面是没法超车的,而且只有一条“单行线”。乔恩记录说,他从珠峰顶上往回走下山的时候,许多登山者正沿着同一根路绳向上攀登,他在海拔8810米的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
  山难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是决策的失误,两位著名的登山家作为领队都没有能够遵照关门时间这一铁律。出发之前,霍尔的建議是,队伍的返回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到了这个时间点,任何人不管是否到达山顶都必须折返下山。可是事到临头,5月10日这天,霍尔并没有那么理性。当天,由于路上耽误了许多时间,两支登山队绝大多数顾客都是在2点以后才登顶珠峰的,甚至还有队员下午4点才到达顶峰下面。世界级的登山家为什么会犯这样看似低级的错误?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出于竞争,这使他们都在自然的伟力面前心存侥幸。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对许多登山者的记述非常打动人,如果你只打算读一本关于登山的书,那就应该读读这一本。
其他文献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  3月14日下午,一场“线上”专业论坛举行,会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做了专题报告,深入阐述了“全健康”概念,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凸显出“全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陈国强院士表示,“文明和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任何地方的病毒在短短24小时内就可以通过航班连接到世界,通达到任何一个有人活动的区域。在武汉
2020年3月3日,杭州滨江某健身房内老师们开着网络直播和线上的运动爱好者一起健身锻炼。  铺好瑜伽垫,把壶铃、哑铃和弹力带放到一边,白领蛋蛋(化名)打开平板电脑上的视频APP。马上,她就要跟着屏幕另一端的教练运动起来。  往常下班后,蛋蛋都会在健身房“燃脂”,享受运动带来的畅快感受。被迫宅在家里的日子,作为一名有着四年健身经验的“老鸟”,蛋蛋开始了“云健身”,训练场地也从健身房搬到了家中客厅。 
6月1日,特朗普在圣约翰公会教堂门前手持圣经拍照,引发群嘲。  2020年6月29日,对于74岁的特朗普而言,可能是其总统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之一——伊朗司法机构就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遇袭事件对包括特朗普在内的36人发出逮捕令,9个欧盟国家民调当天显示“不再信任美国”,美国媒体更是在当天连环爆料特朗普有懒得看简报、与外国领导人通话中规避重大议题的“坏习惯”……一句话,因为特朗普在外交方面“不靠谱”导
9月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18届国际口腔修复ICP(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rosthodontists)大会上,来自中国上海的医生蒋欣泉,被正式宣布当选国际口腔修复大会ICP副主席,按惯例,他将于2021年接任ICP共同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口腔修复专业最权威的国际组织ICP中担任领导职务,代表着中国口腔修复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力。  大会上,大屏幕播放了以陆家
暑假,整形美容医疗机构迎来不少年轻顾客,有的父母把“暑期变美套餐”当做奖品送给孩子。  每天面对患者的整形医生,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新民周刊》最近采访了两位分别在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工作的整形科医生。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  “我的两个助手暑期都忙不过来了”。何晋龙笑着告诉《新民周刊》。  最近,上海时光整形医院何晋龙医生接诊了一位面容酷似漫威人物“灭霸”的歪脸男子王先生。王先生并没有看
疫情之下的纽约街头人烟稀少。  “美国人每天都在丧失生命,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病例,为什么检测对你来说却是一场全球竞赛?”美国当地时间5月11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华裔女记者蒋维佳在白宫记者会上,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问道。  特朗普则回答说:“世界各地都有人在丧失生命,也许你应该问中国这个问题,不要问我,去问中国,好吗?”随后蒋维佳继续追问,也许是因问题“切中要害”,特朗普恼羞成怒,随后愤然离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以“我爱夜上海”为主题,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六大主题,推出180余项特色活动,持续到6月底。未来,这座魔力之都的夜色,既溢出“上海牌”人间烟火的味道,又凸显国际、时尚的风格,时刻有惊喜,愈夜愈美丽。  而从深夜大排档到夜宵送上门,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从物质渴望到文化追求……隨着技术不断更新,消费加速升级,如今,中国“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我国
《极度恐慌》剧照。  悲从心来的一个事实,我们注定和自身的很多疾病一直相伴。马尔克斯写了《百年孤独》,还写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最感人的一句,“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因为“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莫名或已知的病毒、细菌一旦变得“流行”,把所谓文明搅得天翻地覆,生命一夜凋零。  向死而生、向阳而生。人类和传染病、慢性病、各种细菌病毒的斗争从未间断,也不会停止。殷墟甲骨文上
8月22日,在经历了一波多点散发的反弹之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土确诊新冠病例再次为零,表明如“德尔塔”之类凶险的变异毒株,中国也有效地控制了蔓延。为此,CNN在分析性报道中认为:“倘若继续按这一趋势发展,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病毒株引爆疫情的国家。”  与此同时,到8月下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种新冠疫苗的总剂数,已超
1月26日,长宁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右一右二)与同仁医院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流调现场。供图/ 长宁疾控  1月20日,上海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截至记者发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天。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下,上海这座充满温度和速度的城市,众志成城,精准施策,全面“激活”城市“免疫”系统,全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海作为一座有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人流、车流、物流的流动频率和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