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稻田套种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分析稻田套种小麦的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适期播种、适墒套播、套肥套药、沟系配套与加强覆盖、合理使用肥料、防倒防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夺取稻田套种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套种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沿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33-01
  稻田套种小麦,即在水稻收获前,适时适墒提前套种小麦,待水稻收获后再及时进行开沟覆土、播后鎮压等配套作业的小麦种植方法。
  稻田套种小麦的技术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季节主动,提前播种出苗;在干旱的年份能获得全苗,多雨的年份避免烂苗,确保小麦适期播种,做到养老稻和种早麦两不误。二是对于土壤黏重、湿度大的稻茬麦地区,通过耕翻、旋耕方式秸秆还田难度大,用此方法套种小麦,能省去秸秆焚烧、秸秆移到田外、大机作业等费用,有利于实现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争取稻麦双高产创造条件。但稻田套种小麦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稻生长繁茂或水稻倒伏的田块,播下的麦种落籽不易均匀且操作困难;套种麦共生期长,小麦在水稻隐蔽条件下出苗,小麦幼苗瘦弱,易窜苗,冬前长势差,抗寒力差,易冻害和出苗不均;由于土壤未能耕翻,杂草基数大。二是麦种播在表土上,根系集中在土表层,部分肥力较高的田块易出现群体偏大现象,从而导致小麦中期郁蔽,后期倒伏。该项技术在沿江地区小麦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现将沿江地区稻田套种小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生产上应根据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小麦专用化要求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抗倒、抗寒性强和株型紧凑的品种,在省主推品种中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合理确定品种。种子要精选、晒种、拌(浸)种和包衣。通过精选,保证种子粒大、饱满、整齐;选择晴天晒种,要防止高温过高烫伤种子以提高发芽率;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包衣,增强种子抗病、抗逆性[1]。
  2 适期播种
  具体播种期视秸秆是否还田及天气、土壤墒情状况而定。在水稻秸秆离田的情况下,一般掌握麦稻共生期7~10 d以内,确保水稻收获离田时与小麦齐苗(1叶1心)基本吻合,有利于形成壮苗;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田块一般宜在收稻前0~5 d以内播种,确保水稻收获时与小麦萌发顶土基本同步。播种时,人工将种子均匀撒入稻田,因撒播时种子易损失,播种量要适当增加,一般以225 kg/hm2为宜。
  3 适墒套播
  根据天气和墒情,及时灌水和断水,避免在地面干裂或田间积水的情况下播种,影响小麦正常吸涨萌动。如果水稻生长后期干旱,套播前应及时灌1次跑马水,增加土壤湿度,既有利于水稻成熟到老,又有利于麦种正常出苗、出全苗[2]。
  4 套肥套药
  收稻前套施45%复合肥(15-15-15)225 kg/hm2左右、尿素150 kg/hm2左右,确保麦子“胎里富”,实现早发壮苗。如果肥料没有套施,则在开沟覆土前及时追施,以满足麦苗前期对养分的需求。播种前1~2 d或播种时,用除草剂拌尿素或湿细土在稻叶无露水时均匀撒施,用药后保持田面湿润不积水。播种前后未化除的套播麦田,在稻草离田6~7 d后、草龄2~3叶时化除。
  5 沟系配套,加强覆盖
  为排水降渍,防止麦后稻田积水,影响麦种发芽出苗,及时进行机械开沟,使内外三沟配套,保持土壤适墒和良好的通气性,防止和减轻涝灾渍灾。小麦生育期间经常清理沟系,做到“雨前清沟、雨时查沟、雨后理沟”,雨止田干。对于水稻秸秆还田、稻麦共生期短的田块应加强镇压,促进麦种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下扎,顶秸出苗。秸秆离田的麦田,要在小麦齐苗期加强覆盖,施土杂肥22.5~30.0 t/hm2或匀铺水稻秸秆2 250 kg/hm2左右。3叶1心前,结合三沟配套和机械开挖田内沟,适当加大开沟密度,均匀覆盖1~2 cm厚[3]。
  6 合理使用肥料
  肥料管理在套施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壮蘖肥,普施重施拔节肥。一是及早追施壮蘖肥。弱筋小麦的基苗肥氮肥占比80%左右,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的基苗肥氮肥占比60%左右。小麦壮蘖肥应在麦苗3叶1心前及时施用。二是严格控制冬季肥。稻套麦分蘖节在土壤表层,抗寒性较差,如果冬季低温施肥,会降低小麦体内糖分,加重冻害。但是,对于越冬发苗不足或脱力落黄的麦田,应适时补施平衡(接力)肥捉黄塘、促平衡[4]。三是重施拔节孕穗肥。套播小麦的下层根系少,后期土壤肥力差,易脱力早衰,应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只施拔节肥(占总施氮量的20%),控制后期氮肥用量;中筋和强筋小麦分拔节肥和孕穗肥2次施用(通常情况下2次各施总施氮量的20%)。拔节肥应掌握在倒3叶期,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孕穗肥通常在剑叶抽出1/2时施用,一般施尿素105~120 kg/hm2。此外,小麦高产栽培时,在灌浆结实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溶液,能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5]。
  7 防倒防冻
  7.1 倒伏预防
  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田块,应通过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加以防控。例如,有旺长趋势时可于拔节初期用矮壮素900 g/h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进行叶面喷施,要求喷雾均匀,不可重喷。
  7.2 冻害预防
  适期套播,采用多效唑等化控制剂拌(浸)种以控旺促壮,严格控制秸秆碎度,提高秸秆覆盖均匀度和覆土质量,加强镇压和排水降渍,以有效防控冻害发生。
  7.3 冻害补救
  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要在低温后2~3 d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及时追施恢复肥。冻死率10%~30%的田块,增施尿素75 kg/hm2左右;冻死率超过30%的田块递增10%,增施尿素30~45 kg/hm2,上限值不超过225 kg/hm2。争取受冻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减轻产量损失。
  8 病虫害防治
  要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及其防治工作。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9 参考文献
  [1] 刘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8-116.
  [2] 潘宝国,魏亚凤,顾志华,等.沿江地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53.
  [3] 宋长佳.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9(9):103-104.
  [4] 李建军,杜绍印,邓世民,等.稻茬麦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0):46-47.
  [5] 周序清.稻茬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2(11):121-122.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对参试杂交油菜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油菜新品种包括油研599、油研52、益油1号、黔黄油21号 、中双11号。  关键词 杂交油菜;品种对比;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75-01  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近年来,该市油菜生产发展速度较快。为了筛选出适宜在遵义市种植的
摘要 介绍加工型黄瓜乐意一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瓜;乐意一号 ;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78-01  广西北部湾地区有黄瓜皮加工传统,钦州市主要支柱产业即为加工型黄瓜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要想达到高产、稳产,选择优良品种是关键。汕头市是鲜食甜糯玉米的优势产区,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通过介绍玉米产业发展概况、品种分类和良种选择原则,提
从青稞苗期叶片干旱胁迫诱导基因表达的正向差减文库中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AAPK)、胁迫诱导蛋白基因(Tsi1)、脱水蛋白基因(Dehydrin)、Δ1-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