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防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丹防胶囊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1周龄SD大鼠[体重(180±20) g]60只经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C组)、丹防胶囊高剂量组(D组)、丹防胶囊中剂量组(E组)、丹防胶囊低剂量组(F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无菌猪血清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D、E、F组分别给予丹防胶囊4.32、2.16、0.54 g/kg灌胃,C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0.54 g/kg)灌胃,每日1次,共12周。12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B组血清中ALT、AST、PⅢNP水平和肝组织中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4)比(51.5±6.3) U/L、(205±52)比(135±24) U/L、(3.1±1.4)比(1.6±0.6) μg/L和0.35±0.02比0.13±0.02、0.37±0.02比0.13±0.02、0.43±0.13比0.13±0.01,t=17.020、71.053、1.552、0.214、0.241、0.292,均P<0.01]。病理检查显示B组肝纤维化程度高于A组;丹防胶囊各剂量组血清ALT、AST、PⅢNP水平和肝组织中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32~-0.104,均P<0.01)。而丹防胶囊各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1、3.761、3.904,P<0.05)。

结论

丹防胶囊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探讨山东沿海地区居民的血清尿酸水平与游离脂肪酸(FFA)的相关性。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长住居民3 860人血清尿酸水平与FFA的相关性。根据FFA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Q1组908名、Q2组1 016名、Q3组958名、Q4组978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血尿酸水平随着FFA四分位数的升高而升高,与Q1、Q2、Q3组相比较,Q4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的升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抗体介导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2012—2017年临床疑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不明原因脑炎的患者进行血和脑脊液抗神经元抗体谱系的检测,包括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相关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和影像特征、治疗及预后;对其中同时符合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和胸腺瘤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
期刊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共纳入Haglund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采用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或者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随访的踝与后足功能问卷评分(VISA-A)、
目的总结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围手术期预防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含动脉瘤35个,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17例位于狭窄(闭塞)血管同侧,18例位于狭窄(闭塞)血管对侧。手术应用小翼点入路或额下外侧入路;加强围手术期血压管理;术中常规应用脑电图和体感诱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治疗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108例。受伤机制为压砸伤、挤压伤、车祸伤。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VSD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伤足消肿后分别行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VSD组应用VSD技术覆盖伤口及创面,术后给予持
目的探讨改良Ottawa踝准则(Ottawa ankle rules,OAR)对急性足踝损伤骨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至12月天津医院骨科前瞻性纳入急诊连续收治的足踝损伤患者272例,男135例,女137例;中位年龄27.5(7~87)岁;左侧肢体155,右侧117例;受伤至就诊中位时间4 (0.3~24) h。参照传统和改良OAR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行足踝X线确定骨折发生情况,对比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良性结节(BN)和恶性结节(MN)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447例461枚MN和484例548枚BN的CT征象,包括结节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囊变为主和高强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对各种CT征象进行统计,计算阳性CT征象在BN、MN结节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