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hPG、FBG、HbA1C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临床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2hPG、FBG、HbA1C三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降低更为明显,且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同时,发生胃肠不适、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等几种不良情况的几率均相对更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佳,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兰索拉唑;胃溃疡;三联疗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 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1-02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病,且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发病后并发症多,是对人类健康具有明显危害的一种慢性疾病[1]。2型糖尿病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患病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利于临床病症的尽快改善。甘精胰岛素是当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胰岛素针剂,与普通胰岛素相比,每天注射使用1次的用药方式相对更为方便,且效果明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同时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本文即进行具体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患者年龄在37—73岁,平均(47.2±3.9)岁;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病程为(7.6±1.2)年;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在38—71岁,平均(46.7±3.6)岁;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病程为(7.4±0.9)年。两组的一般性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1.2诊断与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WHO1999年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2]。(2)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胰岛素以及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心脑血管以及肝肾出现严重病变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前3个月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的患者。
  1.3治疗方式 (1)基础治疗:对所有患者先行基础性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以及合理运动等。(2)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方式治疗。二甲双胍按照2次/d、0.25g/次的方式使用,于每天早晚餐后30min口服用药;甘精胰岛素每天按照0.2U/kg的剂量使用,1次/d,于每晚餐后使用;用药期间每隔2d即行2hPG、FBG以及HbA1C檢查,并根据治疗情况适当调整甘精胰岛素的用量。(3)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用药剂量、方式等均与实验组同。
  1.4评价方式 (1)对两组治疗前后2hPG、FBG、HbA1C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的时间分别统计和对比。(2)对比两组治疗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软件进行本文相关数据的分析,用X?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 )表示所有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P<0.05为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2hPG、FBG、HbA1C情况与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 治疗前,两组在2hPG、FBG、HbA1C三项指标上相比较,均显示差别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的检测值均出现比较明显的降低,但实验组各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更大(P<0.05);另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相对更短(P<0.05)。
  2.2两组治疗中不良情况 两组患者均出现胃肠不适、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等几种不良情况,在胃肠不适发生率上,两组均为3.3%;在其他两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上,实验组均明显要低;实验组不良情况整体发生率相对要低(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多发和常见疾病,一旦发病后较难实现彻底治愈,且如对病情控制不及时或控制效果不佳,易因病情进展而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相关病症,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等均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且具有发生死亡的潜在危险。
  2型糖尿病主要以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为表现特征,患病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明显降低,因此,通过提高胰岛素水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治疗中配合使用降低药物,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甘精胰岛素在当前临床应用较广泛,是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类似人胰岛素的药物,应用后可模仿人体内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于24h内不间断释放胰岛素沉淀,促使胰岛素水平不断升高;且甘精胰岛素的药性比较持久和稳定;但同时,甘精胰岛素在餐后血糖的控制中效果较差,而一旦餐后血糖不能有效控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增加患者的临床危险。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效的控糖药物,应用后可减少肝脏生成葡萄糖的几率,并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使胰岛素抵抗力降低,以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水平,并对血糖水平起到全面的控制,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3];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后,可起到互补性作用,对糖尿病发挥比较全面的治疗作用,且发生不良情况的几率比较低。
  本文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患者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后2hPG、FBG、HbA1C三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降低更为明显,且血糖达标的时间更短;同时,发生各种不良情况的几率相对更低(P<0.05)。
  以上综合表明,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佳,且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君.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47-5247.
  [2] 张庆.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08):216-216.
  [3] 刘云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4(06):300-30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2 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7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未出现断钉、断棒情况, 椎体复位均较满意,11 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给予理疗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Wiltse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在留置导尿后常见护理不当给病人带来痛苦或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我院3年间150留置气囊尿管的病人留置后出现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结果 有效地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留置导尿术后;常见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方法 制定“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督查的相关标准,病区创造人人参与督查的氛围,落实护理质量班班督查;统计3年来使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成效。结果 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数及重复发生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结论 使用护理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