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受到认知能力、思维方法和心智成熟程度的影响,学习的效率、效果都不能尽如“师”意。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完善课堂机制,总结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一、勤练口算,熟能生巧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总结了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在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做到天天练、堂堂练,每学必练。笔者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涵盖了10以内数的认读,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上课时,笔者把卡片摆在空桌上,让学生根据笔者的要求,进行口算练习,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通过勤学勤练,达到熟能生巧,进而为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直观,学会观察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7岁左右的儿童,对直观、具体的形象比较容易接受,这是由他们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因此,笔者总是通过实物引入、教具演示,先具体再抽象,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学习轨道。如在教学得数是10的进位加法时,笔者用具体的实物向学生演示凑十法,再让学生在贴有小动物图片的黑板上演示。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制作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小动物图片和小红花等,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三、动手操作,小棒大用
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动手操作既符合感知过程,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摆小棒或小物件的方式来教学简单的计算。在摆小棒或小物件的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把学与做、学与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引导质疑,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笔者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如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顺序来计算,但计算过程太复杂,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笔者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我们来寻找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好吗?”这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将题目分解后再组合。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题的最佳解题方案:1 9=10、2 8=10、3 7=10、4 6=10,还剩一个5,一个10,这样相加的结果等于55。看到如此简便地解决了这道题目,学生的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情。
五、活跃课堂,寓教于乐
小学低年级儿童好说好动,注意力易于分散,为了使课堂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注重营造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笔者喜欢通过学生拍拍手、跺跺脚、唱唱歌、画画图等形式来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及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如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笔者总结了一套趣味性、娱乐性很强的“知识宝典”,包括口诀、手势动作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上述五点。所以,笔者教过的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既快又好地掌握知识,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仇湖小学)
一、勤练口算,熟能生巧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总结了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在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做到天天练、堂堂练,每学必练。笔者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涵盖了10以内数的认读,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上课时,笔者把卡片摆在空桌上,让学生根据笔者的要求,进行口算练习,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通过勤学勤练,达到熟能生巧,进而为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直观,学会观察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7岁左右的儿童,对直观、具体的形象比较容易接受,这是由他们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因此,笔者总是通过实物引入、教具演示,先具体再抽象,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学习轨道。如在教学得数是10的进位加法时,笔者用具体的实物向学生演示凑十法,再让学生在贴有小动物图片的黑板上演示。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制作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小动物图片和小红花等,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三、动手操作,小棒大用
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动手操作既符合感知过程,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摆小棒或小物件的方式来教学简单的计算。在摆小棒或小物件的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把学与做、学与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引导质疑,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笔者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如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顺序来计算,但计算过程太复杂,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笔者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我们来寻找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好吗?”这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将题目分解后再组合。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题的最佳解题方案:1 9=10、2 8=10、3 7=10、4 6=10,还剩一个5,一个10,这样相加的结果等于55。看到如此简便地解决了这道题目,学生的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情。
五、活跃课堂,寓教于乐
小学低年级儿童好说好动,注意力易于分散,为了使课堂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注重营造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笔者喜欢通过学生拍拍手、跺跺脚、唱唱歌、画画图等形式来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及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如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笔者总结了一套趣味性、娱乐性很强的“知识宝典”,包括口诀、手势动作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上述五点。所以,笔者教过的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既快又好地掌握知识,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仇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