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引导中年级学生作文表达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i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探讨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克服作文表达上存在问题的方法,达到合理运用教育资源,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学会正确表达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教育;信息技术;表达能力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同时还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二、学生作文表达存在的问题
  中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写作文,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作文表达上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1.表达无序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往往是一个难题。学生介绍物体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条理,内容也就无法深入细致地描写具体。
  2.内容空洞贫乏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和缺乏写作的兴趣所致。很多老师都曾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愁眉苦脸地说“不会写”。
  3.中心不明确或没有中心
  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阅历的限制,并不明白写作为什么要有中心,习作时往往只是单纯地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任务也就完成了,而不去思考从内容中能引人想到什么。因此,作文时常常出现中心不明确或没有中心的现象。
  三、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作文表达
  针对上述中年级学生习作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中年级学生作文《家乡的一处景物》为例,共同探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作文表达的具体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表达
  在学生作文之初,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容易使学生按照媒体资源的示范,以一定顺序进行描述。在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时,我以透堡镇的龟山为例,事先从不同观察点拍摄龟山的图片,课堂上先显示龟山的整体概貌,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龜山的整体印象,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就很容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有序观察对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方法的运用,将使学生逐步学会选择自身观察事物的角度,建立观察体系,并渐渐做到按照一定条理来叙述所观察的对象,写起作文来就会更加顺手。
  2.通过图像和声音的整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胆想象
  写景要指导学生抓住特点,龟山树木茂盛,白鹭成群。但学生仍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如“龟山上树木很多,白鹭在天上飞”等等。虽然是说出了学生平时所见,却显得那么平淡无味。
  孩子们并没有近距离地观察到白鹭栖息、飞行时的姿态情况,也难怪学生无话可说。要使本节课学生有话可说,只有让学生能亲眼见到白鹭的优美姿态,才能使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于是我从网络上搜索白鹭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媒体资源得以近距离观察到白鹭的各种姿态,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白鹭的姿态,指导学生具体描述白鹭的动作:有的白鹭弯着脖子,展开一边翅膀,用长长的嘴梳理着翅膀的羽毛;有的白鹭高高地栖在枝头,眺望着远方;还有的白鹭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仰起头向天叫着。
  仅仅会描写眼前看到的景色还不够,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多媒体音像资料为引,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再创作,也是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白鹭的这几种姿态,那么,它还可能有哪些姿态?你能不能用一些修辞方法把它写得更具体?于是学生的笔下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有的白鹭弯着脖子,用长长的嘴梳理着翅膀的羽毛,像极了一位爱美的姑娘;有的白鹭高高地栖在枝头,眺望着远方,如同一位尽职的哨兵;还有的白鹭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仰起头向天叫着,仿佛在开一场音乐会;还有的白鹭在空中盘旋飞舞,宛如一位正在歌舞的仙子……白鹭成了龟山上最美的风景。
  利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更细致入微地观察到所需要描写的对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话可说,内容自然就比较具体。
  3.拓展学生见闻,引导学生抓住作文的中心,让学生自由表达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描写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这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展学生见闻,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本质的东西,这才算是抓住了作文的中心。
  在学生描述完龟山的白鹭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写作文,而是出示另外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去观察。学生很快发现,老师所展示的这些图片,平时并没有怎么认真去观察,现在从照片上看,却觉得家乡是这么美!
  孩子们从这节作文课中,体会到了家乡的美。这不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的作文中心吗?这时再让学生自由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来写,并尽力表现出家乡的美来。这样的作文,既避免了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毛病,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总之,作文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同时又是提高思想觉悟,发展能力、智力,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最优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教师提供一个场景、一张照片或一种声音,让学生去想象、描绘、再创造,学生通过调动个人的生活积累,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段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马万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中文信息,2014(12).
  [2]马艳萍.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职教,2008(12):32.
  [3]李华春.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2(2).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建构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
小学科学课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耐心细致的态度,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程评价是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这一教学环节往往被教师所忽视。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中英语课程的评价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异凸显,涉食犯罪频发,现有监管体制与监管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公安
摘 要:在众多学科之中,语文应该是最好学最基础的学科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学习语文成绩总不会太差。而在学习语文中,写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写作是一定会用得上的,且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学习帮助都非常大。而写作并不是短期就能训练成功的,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给今后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右心声学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各具优缺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右心声学造影与CDFI对96例分流性先心病的检测结果,探讨其在诊断分流性先心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