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乳晕小切口行乳房良性包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26例经乳晕小切口行乳房良性包块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包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了乳房包块又无明显瘢痕,出现并发症13例(5.75%),包括皮下血肿5例(2.21%),切口积液3例(1.33%),切口皮瓣血循环欠佳3例(1.33%),切口感染2例(0.88%),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结论 经乳晕切口行乳房良性包块切除术,包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又符合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乳房包块;乳晕切口;包块切除;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9-01
乳腺包块多见于年轻女性,门诊就诊的乳腺患者80%以上主诉乳腺包块,尤以良性居多,原则上以手术切除包块为首选治疗手段[1]。既往传统的乳房包块切除术多在包块表面做轮辐状皮肤切口,这种切口因距肿块较近,具有切除简便、创伤小、避免损伤乳管等优点,但术后在乳房局部常常会留下非常明显的手术瘢痕及局部凹陷畸形。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选择性采用乳晕小切口切除乳房良性包块2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45岁,平均26岁,其中未婚者79例,已婚未哺乳者95例,已哺乳者52例;单侧乳房肿块183例,双侧43例,包块位于外上象限86例,内上象限57例,内下象限47例,外下象限36例;其中单发包块192例,多发包块34例;瘤体大小为0.8-5.5cm,瘤体距乳晕边缘的距离0-5.0cm,乳晕直径3.0-5.5cm。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扪及包块,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乳腺钼钯摄片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块情况并排除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切口设计 手术前1d在彩超下进行肿块定位标记,在乳房体表用龙胆紫作定位标志,以乳晕边缘到乳房边缘距离的中点为界限。切口线长短视肿块大小及远近距离而定,一般不超过乳晕外缘周径的2/3,测定肿块活动度及其离乳晕弧线切口距离。常用的切口有2种,一种是乳晕边缘切口,用于多发性包块或者包块远离乳晕以及乳晕较小的患者;另外一种是乳晕内切口,用于单发性包块或靠近乳晕以及乳晕较大的患者。
1.2.2 手术方法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按定位线沿乳晕外缘周径弧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右手用血管钳沿乳腺包膜表面向包块方向钝性分离,左手将包块推向切口,暴露在視野下,然后将包块表面乳腺组织用2把血管钳提夹后,平行于乳腺导管方向切开乳腺组织,分离显露出包块表面,视肿块性质选择适当的切除方式。如果肿块包膜清楚完整,仅行包块切除,如果包块界限不清或无法找到或多个包块集中在一个象限,则行区段切除。不缝合腺体,仅缝合皮下组织,皮肤以皮内法缝合。术后切口外置棉垫,胸带加压包扎3-5d,在加压包扎时,需防止乳头受压而影响血供。术中切下的乳腺组织均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
2 结果
本组包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了乳房包块又无明显瘢痕,出现并发症13例(5.75%),包括皮下血肿5例(2.21%),切口积液3例(1.33%),切口皮瓣血循环欠佳3例(1.33%),切口感染2例(0.88%),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双乳对称,外形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良性包块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原则上以手术切除包块为主要手段,但传统手术方法为了避免损伤乳管,在包块表面做放射状切口,遗留的瘢痕影响乳房美观,但患者而又不得不接受,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进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广大医生充分意识到乳房手术中美观的必要性,为此,手术设计中应注意将治疗和美学相结合,在切除包块的同时兼顾美观是乳腺科医生应追求的方向[3]。
采用经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良性包块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4],原因为乳晕部位颜色深暗,并有小丘状皮脂腺作掩护,可产生良好的视觉错误,如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且不易发现。同时,由于乳晕的皮肤薄,易于伸展,富有弹性,所以触觉平整柔软,术后乳头、乳晕感觉正常。
临床中对于距离乳晕边缘较远的包块或较大的包块,大面积的皮下剥离对皮肤影响较大,存在手术费时、创伤过大、操作困难等缺陷。因此,对于乳晕小,肿块大且距乳晕边缘距离远的患者,应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口[5]。但手术时应摆好体位,标明包块及切口大小后避免移动,手术中注意手法轻柔及无创操作,沿瘤体包膜切除,缝合严密,消除死腔,皮肤及皮下组织,要细针细线精工缝合,包扎时避免受压乳头,才能术后瘢痕不明显,乳房形态无明显改变。
总之,利用隐蔽性切口切除乳房良性包块手术操作简便,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女性乳腺良性包块患者,肿块切除率高,术后瘢痕较隐蔽,对乳腺组织损伤小,增强了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易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建民,张文夏,王恩礼,等.隐匿性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美容技术[J].广东医学,2008,29(5):842-844.
[2] 兰竟丽,严建洪,肖娜,等.Calponin抗体对乳腺良性与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17):3315.
[3] 王晓华,陈建安,华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手术学杂志,2009,3(2):40-41.
[4] 马祥君,汪洁,孔令伟,等.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7-29.
[5] 田福年.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改进及远期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2(14):163-165.
【关键词】 乳房包块;乳晕切口;包块切除;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9-01
乳腺包块多见于年轻女性,门诊就诊的乳腺患者80%以上主诉乳腺包块,尤以良性居多,原则上以手术切除包块为首选治疗手段[1]。既往传统的乳房包块切除术多在包块表面做轮辐状皮肤切口,这种切口因距肿块较近,具有切除简便、创伤小、避免损伤乳管等优点,但术后在乳房局部常常会留下非常明显的手术瘢痕及局部凹陷畸形。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选择性采用乳晕小切口切除乳房良性包块2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45岁,平均26岁,其中未婚者79例,已婚未哺乳者95例,已哺乳者52例;单侧乳房肿块183例,双侧43例,包块位于外上象限86例,内上象限57例,内下象限47例,外下象限36例;其中单发包块192例,多发包块34例;瘤体大小为0.8-5.5cm,瘤体距乳晕边缘的距离0-5.0cm,乳晕直径3.0-5.5cm。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扪及包块,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乳腺钼钯摄片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块情况并排除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切口设计 手术前1d在彩超下进行肿块定位标记,在乳房体表用龙胆紫作定位标志,以乳晕边缘到乳房边缘距离的中点为界限。切口线长短视肿块大小及远近距离而定,一般不超过乳晕外缘周径的2/3,测定肿块活动度及其离乳晕弧线切口距离。常用的切口有2种,一种是乳晕边缘切口,用于多发性包块或者包块远离乳晕以及乳晕较小的患者;另外一种是乳晕内切口,用于单发性包块或靠近乳晕以及乳晕较大的患者。
1.2.2 手术方法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按定位线沿乳晕外缘周径弧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右手用血管钳沿乳腺包膜表面向包块方向钝性分离,左手将包块推向切口,暴露在視野下,然后将包块表面乳腺组织用2把血管钳提夹后,平行于乳腺导管方向切开乳腺组织,分离显露出包块表面,视肿块性质选择适当的切除方式。如果肿块包膜清楚完整,仅行包块切除,如果包块界限不清或无法找到或多个包块集中在一个象限,则行区段切除。不缝合腺体,仅缝合皮下组织,皮肤以皮内法缝合。术后切口外置棉垫,胸带加压包扎3-5d,在加压包扎时,需防止乳头受压而影响血供。术中切下的乳腺组织均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
2 结果
本组包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了乳房包块又无明显瘢痕,出现并发症13例(5.75%),包括皮下血肿5例(2.21%),切口积液3例(1.33%),切口皮瓣血循环欠佳3例(1.33%),切口感染2例(0.88%),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双乳对称,外形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良性包块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原则上以手术切除包块为主要手段,但传统手术方法为了避免损伤乳管,在包块表面做放射状切口,遗留的瘢痕影响乳房美观,但患者而又不得不接受,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进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广大医生充分意识到乳房手术中美观的必要性,为此,手术设计中应注意将治疗和美学相结合,在切除包块的同时兼顾美观是乳腺科医生应追求的方向[3]。
采用经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良性包块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4],原因为乳晕部位颜色深暗,并有小丘状皮脂腺作掩护,可产生良好的视觉错误,如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且不易发现。同时,由于乳晕的皮肤薄,易于伸展,富有弹性,所以触觉平整柔软,术后乳头、乳晕感觉正常。
临床中对于距离乳晕边缘较远的包块或较大的包块,大面积的皮下剥离对皮肤影响较大,存在手术费时、创伤过大、操作困难等缺陷。因此,对于乳晕小,肿块大且距乳晕边缘距离远的患者,应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口[5]。但手术时应摆好体位,标明包块及切口大小后避免移动,手术中注意手法轻柔及无创操作,沿瘤体包膜切除,缝合严密,消除死腔,皮肤及皮下组织,要细针细线精工缝合,包扎时避免受压乳头,才能术后瘢痕不明显,乳房形态无明显改变。
总之,利用隐蔽性切口切除乳房良性包块手术操作简便,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女性乳腺良性包块患者,肿块切除率高,术后瘢痕较隐蔽,对乳腺组织损伤小,增强了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易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建民,张文夏,王恩礼,等.隐匿性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美容技术[J].广东医学,2008,29(5):842-844.
[2] 兰竟丽,严建洪,肖娜,等.Calponin抗体对乳腺良性与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17):3315.
[3] 王晓华,陈建安,华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手术学杂志,2009,3(2):40-41.
[4] 马祥君,汪洁,孔令伟,等.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7-29.
[5] 田福年.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改进及远期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2(1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