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乙酸结构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35-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主题1“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部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在“活动与实践建议”栏中建议学生“观察实验: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运用传统化学实验分析方法来确定有机物结构,对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等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有机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也有了简单的了解。本节课设计了用传统化学实验分析、现代仪器分析两种方法(即物理方法)对乙酸的结构进行比较探究,一是有利于通过应用巩固这两种分析方法、形成完整的有机物组成、结构的研究方法;二是通过两种探究方法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对化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三是可以避免简单重复必修所学的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四是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当然,由于课标只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和“知道”层次,教学设计中作了简化处理。
  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1版)P26.
  [2][3][5] Spectral Database forOrganic Compounds SDBS
  http://riodb01.ibase.aist.go.jp/sdbs/cgi-bin/direct_frame_top.cgi
  [4]曾昭琼.有机化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第4版)P263、P314-315.
  曾昭琼.有机化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第4版)P3-4、P36.
其他文献
目的:预测、筛选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 Cps)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效应蛋白,研究其细胞内定位和特征。方法:计算机辅助的生物信息学方
书法中的力是从字的线条、结构、整体布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受,力可以用直接或含蓄表现形式,也可以用间接形式——势来表现。书法中的发力方法关键是要掌握线条的发力方法,
摘 要: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历史教材和相关资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效果,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历史老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思考题,上课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设计 角度 难度 梯度 新鲜度  问题设计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课堂问题思考是锻炼学生能力和有效教学的重要渠
摘 要: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学生学好其他理论课的基础,历年来一直被教育部列为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认为难学,老师认为难教,一直以来是高校体育院系理论课程教学的难点。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院系教学计划的调整,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教材内容趋于简化,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更突出。为培养更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想,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公共课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