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调研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宣讲实际情况及效果,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寻、研、讲、录传承红色基因新路径,同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
【机 构】
:
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研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宣讲实际情况及效果,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寻、研、讲、录传承红色基因新路径,同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想要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那么就需要扮演好学生知心朋友的“角色”.最大限度敏锐掌握当代大学生个体差异,以语言交流为载体,合理地引导学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思想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合理地使用谈心谈话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更多的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文化令其教育场所、人际交往等方式发生极大转变,因此,高校应加大对网络思想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价值观塑造等特点的关注力度,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思想文化的辅助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站在传播学视角,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相关建设展开探讨研究.
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对,在教育途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二者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所以将劳动教育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在促进高校协同育人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为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在契合性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措施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高校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两者之间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相关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车水马龙中流转出当代人的快节奏步伐;网店林立中夹杂着人们的物质膨胀;霓虹交错下蕴含着现代都市的繁荣奢华.在这物质世界的马车犹如闪电般飞驰时,又曾想过这辆马车的轮轴-精神文明可能早已磕磕绊绊而憔悴不堪,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去修补、去设计、去创新.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学生中的德育工作又是这一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遵照道德准则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可见德育对生活的可造性;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