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从花钱到赚钱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用于IT创新与运维的资金比例通常被看成是衡量这个企业是否成功实现IT职能转变的一项标准。以前,惠普用于IT创新与运维的资金比例是5∶5。但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惠普软件用户论坛上获悉,经过多年的IT转型之旅,惠普现在用于IT创新与运维的资金比例已经变为8∶2。这是业内广泛认同的黄金比例。
  IT整合首当其冲
  惠普IT转型是从2005年底开始的。俗话说,船大难调头。对于在170个国家有经营活动、拥有几十万名员工、仅服务器数量就超过4万台的惠普公司来说,IT转型谈何容易。惠普中国区副总裁、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于志伟介绍说,惠普IT转型采用阶段化实施的策略,分成三个阶段:整合数据中心,重筑基础架构;应用和业务流程标准化:进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设,实现持续发展。在IT转型的过程中,惠普软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IT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动化,惠普全面、整合的软件与服务相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惠普内部异构IT环境的复杂性,使得IT部门可以专注于开发和创新工作。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高管最想彻底重建的是哪部分?不是市场,也不是人力资源,更不是财务,而是IT。埃森哲的这一调查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惠普转型从IT开始的决定是正确的。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企业需要对自己的IT战略进行一次深刻和彻底的反思。
  2005年以前,惠普的IT系统建设是以国家、业务部门为单位的,IT设备繁多,运维工作压力大,系统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数据中心整合势在必行。IT必须作为企业层面的战略资产来管理。”惠普全球高级总监、惠普全球信息技术部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李时表示。从2005年底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数据中心整合运动在惠普公司内部展开。经过3年的努力,惠普原来分布在全球的85个数据中心被整合为6个,数据中心每年的能耗减少60%,服务器数量减少40%,应用的数量减少至2000个。
  惠普IT转型第一阶段的成果十分显著,数据中心和IT基础架构得到了有效整合和优化。但是,IT价值的展现并不是惠普IT转型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从IT价值向业务价值的过渡是惠普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成本中心变利润中心
  从2008年开始,惠普将IT转型的重点放在了应用层面,核心目标是实现应用开发流程的标准化。“我们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改进并优化了IT基础架构,这为我们的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于志伟回忆说,“过去,我们的一些代码有缺陷,而这些缺陷的产生都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管理。由于对有问题的代码数量、缺陷的等级不了解,我们最终决定用自己的软件来实现缺陷管理和需求管理,统一流程和设计,从而大大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实现数据中心管理的自动化已经成为许多用户努力的方向。学会利用工具实现集中式、自动化的管理,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将更多用于数据中心运维的资金转移到应用创新上。李时介绍说,惠普IT部门使用惠普的自动化管理产品,并集成惠普的财务软件、人事系统、服务管理软件、硬件检测系统和企业报表,实现了对IT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目前,惠普的IT系统中运行着900万个配置项,每天需要处理的事件有5700个。IT运维的自动化实现了主动诊断和维修,可以快速简便地更新补丁程序,从而彻底解放了IT管理人员。
  将IT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惠普IT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评估标准。举例来说,从1996年起,惠普就开始对产品的新功能进行测试,之后又陆续开展了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惠普如今已经在应用和开发测试方面具备了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也使得惠普IT从一个成本中心真正转变为利润中心。李时介绍说,惠普IT部门不仅承担着运维自己的数据中心和IT系统的职责,而且还为全球9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大中型企业提供基于ITIL的IT管理服务。从花钱到赚钱,惠普IT的华丽转身也标志着惠普IT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宁愿自己流血,不让用户流泪
  惠普本身就是IT转型的成功实践者,同时也是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自身业务难题的探路者。现在,惠普正着手将自己在转型过程中经历的坎坷、总结的经验、开发的技术成果等转变成改造企业IT系统的方法论,并且固化为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为其他企业的IT转型提供借鉴。“我们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包括IT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和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惠普IT部门与产品、服务部门一起合作,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之后包装成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李时表示,“我们宁愿自己流血,也不愿意让用户流泪,即使流泪也应该是幸福的泪水。”
  于志伟开玩笑说:“惠普的IT部门就像是用于试验的小白鼠。任何惠普推出的成熟的产品、软件都要先经过惠普IT部门的应用,在确认没有问题并能给客户带来业务效益后,才会被推向市场。”惠普IT部门正在使用的95%的软件全是惠普自己开发的软件,另外5%的软件是其他软件商提供的。这些由其他厂商提供的软件必须经过惠普自己严格的测试,被证明与惠普的IT和业务相适合,才会被惠普选用。
  很多人会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兴趣:IT厂商的产品开发依据是什么?难道真的像厂商所说是经过大规模的用户需求调研吗?于志伟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举例说:“惠普除了是一个IT产品供应商以外,本身也是一个典型的IT用户。我们在IT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其他企业相似。惠普软件开发部门的技术人员,经常与IT部门的同事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这其实就是用户需求调研。”记者了解到,惠普的大数据平台HAVEn就是这样开发出来的。惠普内部的十几万员工都实际应用过HAVEn平台的软件。在不断发现问题并经过反复修改、优化之后,HAVEn才被作为商用化的产品推向市场。
  现在,惠普IT转型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面向IT新型态,进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设。李时介绍说,惠普IT部门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IT价值到业务价值的过渡。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的最大好处是速度的提升。这里所说的速度有多种含义,比如IT系统的响应速度、产品上市的速度等。“在研发一款笔记本电脑时,我们也许不能完全准确地掌握用户的喜好。但是,如果我们具有快速反应的IT体系,就可以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我们可以同时研发出20款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最终只保留卖得最好的那款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试错,它是以快速响应的IT体系、供应链作为基础的。”李时举例说,“我们希望把IT成本和业务成本更好地联系起来,将更多的固定成本转化成灵活成本。这一目标是可以通过IT新型态实现的。”
  IT的角色正在转变。我们已经在惠普身上看到了这种转变。像李时这样的技术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穿着短裤、日以继夜编写软件代码的IT宅男。以前,李时和他的同事们确实是这样,把主要精力放在惠普内部的IT管理上,几乎不与用户、媒体打交道。在IT基础架构没有完全优化的情况下,惠普IT人员的能力有限,只能专注于练内功,包括优化IT架构,通过IT系统的集中和集成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等。“但是现在,IT人员更关注业务,会主动去了解业务、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将技术与市场机会、业务部门的需求相结合,实现创新。”李时表示。
其他文献
在中小企业的办公环境中,往往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电子文档,同事之间分享起来非常麻烦,要不就通过互联网,要不就要通过U盘,效率很低。对于中小企业用户来说,建立一个文件服务器不仅非常复杂,而且成本很高,非常不划算。  希捷正是看到了中小企业用户的这种需求,推出了多款中小企业级NAS(网络存储)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网络存储需求。  让中小企业拥有容灾能力  希捷的商业网络存储2盘位产品,适用于小型办公/家庭
业务外包就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将运营工作中的某一项或是所有项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运作,以减少人力投入、企业投资,降低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实行外包服务,可以解决企业由于自身团队或资源配置不足带来的难题。企业可以得到更加专业、流程更加完善的外包服务,大大节省企业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因此,外包以其有效减低成本、增强企业
POWER8处理器的发布,意味着IBM不再是以一己之力对抗x86一个阵营,而是以一个阵营去对抗另一个阵营。  作为第一款支持OpenPOWER阵营的处理器,POWER8以开放和横向扩展能力示人,或将成为两大阵营竞争态势逆转的分水岭。  年初,IBM将x86服务器业务转手联想后,再也不用面对这样的尴尬问题了:x86服务器和Power小型机该优先推荐哪种?  近日,POWER8处理器正式发布,这意味着
团队介绍:  ARhome团队由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组成。ARhome团队上一个项目曾入选为微软云孵化器项目,虽然最后没有取得成功,但他们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下一个成功而努力。ARhome团队选择一个巨大的“大黄蜂”模型作为他们的标志,是因为他们坚信“大黄蜂”所代表的激情燃烧、斗志昂扬的精神会照亮前行的道路。  “ARhome团队的产品是基于微软云平台建立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队长邵隽
本报讯 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平板手机销量的增长,以及消费者坚持使用现有智能终端的意愿,都将拖慢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速度。  IDC预计,2014年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降至2.454亿台,远低于最初预计的2.609亿台。总体而言,今年平板电脑出货量有望增长12%,远低于2013年的51%。  IDC分析师汤姆·麦尼利(Tom Mainelli)表示,三星Galaxy Note等配备
虚拟化和云计算年度盛会vForum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落下帷幕,EMC、英特尔和联想等众多知名企业齐聚一堂。作为全球知名的信息安全厂商,同时也是VMware在安全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卡巴斯基实验室出席了vForum 2015大会,并展示了企业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云安全。
华为发布应用级双活容灾方案  不久前发生的西北某省银行的系统宕机事件又给人们提了一个醒:灾备不可少,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性非常必要。从理论上,人们都明白灾备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备系统,或者灾备系统形同虚设,当灾备发生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传统的一主一备的灾备方式存在一些弊病:灾备中心经常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主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重新认知, 中国提出了 “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 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作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于2015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创新是“ 中国制造2025” 的
光大银行在国内银行界首个部署了双活信用卡前置系统,在大幅提升系统可用性的同时,  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整体拥有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HP NonStop关键业务服务器也由于在光大银行双活系统中的稳定表现,成功地敲开了国内前置系统应用市场的大门。以前,光大银行的信用卡系统建设采用的是全外包方式。2011年11月,光大银行计划自己建设信用卡系统。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光大银行决定建立
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日渐提高,无线应用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展望2014年,行业应用渐成企业级WLAN设备市场主流。  以金融服务行业为例,无线网络系统对金融服务的支撑,已从早期的分支机构互联,发展至目前通过WLAN实现营业网点与用户的互联,应用场景也已由机构内部过渡到营业厅网点。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和部分商业银行均在营业网点部署了WLAN网络,对内作为有线办公的补充,对外作为精准营销工具。  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