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价值的日益看重,追求“小资生活”,“乐意享受孤独”等方面。因此,应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及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等方面来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嬗变;转型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126-02
  
  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给人们的思想乃至整个上层建筑带来了新变化。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将要担当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嬗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刺激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的破壳生长,使得我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生产力与前沿科学结合日益紧密,带动了生产力的大规模提升;按劳分配制度彻底打翻了计划经济中的“大锅饭”,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等等。社会转型中的这些新发展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一些现实性因素中,以下三种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影响尤其明显。
  首先是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大学生从以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展示的外部平台,这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主动性因素被激发,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得以满足的愿望空前膨胀。可以说,市场经济的这种自由竞争环境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及融入性,促使他们展示自身能力和素质价值观的形成。与此同时,这种竞争环境又使得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冷酷起来,大学生“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开始滋生,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
  其次是西方国家各种思潮的涌入。随着社会转型中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的一些价值观进入我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消极影响。比如:西方大国的那套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当前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了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这显然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是有害的。
  最后是對金钱的日益看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注重经济利益,使得人们普遍对金钱这一能够完美衡量和代表经济利益的标志颇为看重,有的甚至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这必将使大学生价值观中对金钱(也包括权利)膜拜的思想成分日益严重。这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将企业提供的收入福利待遇(比如是否有“四金”)高低作为择业主要考虑因素的原因,如此往往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空间。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实表现
  为了从根本上把握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走向,有效的引导价值观中不利的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必须对我国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实表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价值观中对个人价值日益看重,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市场经济将人们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经济实体以求各自利益的实现,劳动分工的细化将人彻底的捆绑在了某一机械单调的工作程序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人与人之间以往的丰富联系,使得人们在经济社会中以自我价值和相关利益指导下进行实践的可能性增大。同时,西方个人价值思潮的传入以及“追星”的火热化等客观存在的社会形势促使在校大学生对个体的价值实现看得很重。这样一来便主张从“我”这个标准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积极树立自身独有的个性,张扬自身前卫的思想。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所显现的矛盾特殊性有了自己所定义的那种放大。现在的大学生强调所谓的“不走寻常路”,而忽视了人际之间的共性所在和理应持有的社会基本价值准则。比如,他们往往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这些在历史上所传承下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将“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良好道德素养自然而然地排到较低的位置;把自己的生活放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接连出现。
  (二)价值观中要求独立的愿望有所增加,自主意识得到强化。这种价值观的新嬗变其实是上述提到的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的一种延续。在生活学习中强调个性,必然导致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这样自主性的萌发就成了必然的归宿。
  这种转变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对创新精神的塑造以及开展素质教育无疑也是有益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分析,这种独立性的不断强化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当今的大学校园作为缩小的社会,因为有师生的参与,同学间的交流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这种持续有效的联系是保证大学人际信任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大多数同学都将自己看作独立行事的个体,人际联系必然会削弱,比如,大学生把“走单”作为自己主要的行动方式,对于学校集体活动的参与抱有冷漠的态度。而同时出现的其它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将使大学生的信任危机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三)价值观中提倡一种“寻求刺激,体验感性”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对感性事物的追逐日益凸显。
  这种思想产生的源头主要归结为文化观念层面。当今社会的高校学子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心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使得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先生曾在一篇有关青少年成长问题的论文中谈到:“大众文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轻易放逐,由此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如大学生对电影的诉求更为强调对视觉的冲击。在时尚苦心孤诣的营造下,消费文化成为后现代语境下的主流话语,模塑了当下物化的大学生群体。”(注:选自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一文。)
  (四)价值观中向往“小资生活”,乐意“享受孤独”的思想得以成形。据有关高校调研报告(注:选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沈旭、张帆撰写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显示:有2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向往“逍遥自在的小资生活”,25.4%的大学生希望过上“舒适安逸的白领生活”,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享受孤独”。
  不难发现,大学生向往的“小资”和“白领”都属于有钱有闲的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待人接物优雅得体,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注重生活的质量。这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希望在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和自我风格的树立。另外,学生在抑郁有心事的时候,往往倾向于选择写日记、打游戏等自我消解的“封闭型”排遣方式,表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性比较明显;对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于距离的渴望,认为知心的朋友也没法达到彻底的沟通。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的疏离感的上升,这种疏离感来源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后现代的孤独体只得将个体的灵魂交给了书籍等私人化的物质载体,导致人际距离在心理上的鸿沟难以跨越。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对策探究
  针对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上的以上几种突出嬗变,同时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应对问题:
  第一,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认识,从理论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予以有效的引导。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转型所出现的种种新价值取向时,进行正确的鉴别和选择,吸取健康有利的价值观,坚决抵制有害错误的价值观成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能正确分析和认清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社会形势(主要是社会主流价值趋向)的变化,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达到对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认识。
  第二,大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应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相应调整。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由过去的总体性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源分散、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比较激化加剧的社会,已由社会利益和评价标准比较一致转变为社会利益的分化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已由以社会发展和集体利益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这些变化决定了相应评价标准的调整势在必行。当然,承认多样和多元只是事情的起點,而不是事情的终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价值观念多样和多元的现象,并不意味着这些多样、多元乃至互相对立的价值观念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实际上,多元的价值观必须在社会主导价值观意义上统一起来。
  第三,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加强关注,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良好价值趋向并不只是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大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当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譬如不少大学生利用课余从事兼职工作,就扮演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等。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求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应当为当代高校学子的价值观转变担负起必要的责任。
  第四,大学生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自身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也可以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以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对自身价值趋向中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诊断和分析,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知识较为丰富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蕴纳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发展的缩影和折射,关乎到国家、民族、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多方面的发展。 因而,如何认识和探究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值得我们每个公民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120.
  〔2〕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5-278.
  〔3〕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115.
  〔4〕安方明.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0-27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175-01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广播业必须根据当代传媒特点和变化,面向广播受众市场,自觉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生存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广播发展的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广播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
大学生信教增多,有着社会、家庭、民族、心理、认识等多方原因。在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对于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和马克思哲学观教育,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解决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
为保证在威力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内弹道过程的最大膛压,建立基于NSGA-Ⅱ、CMOPSO、NSGA-Ⅲ多目标内弹道优化算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以某无后坐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定
本文着眼于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标准统一融合的发展趋势研究。首先基于IMIX、FIX、ISO20022报文标准的模型研究,提出了通用标准语义模型的概念和基本构成,其次建立ISO 20022元模型和电子库的语义建模和表达,构建基于UNIFI的多标准语义模型。最后提出IMIX、FIX与ISO 20022标准到UNIFI模型的映射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多标准报文映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