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大师的自拍风格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面游戏
  薇薇安·迈尔
  在街道中发现自己

  至今沒有人知道为何一位保姆会这样勤奋地走上街头去拍摄,更何况是在那些破旧不堪、治安不好的地方转悠,这对那个年代的女性而言是需要何等的勇气。这些横跨20世纪50—90年代的作品透着一股温存而不同寻常的人文关怀,但人们对迈尔的了解少之又少。于是马洛夫便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以此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迈尔在纽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缝纫厂当女工,但她意识到自己想要见识外面的世界,所以就去当保姆了。这能让她有一定的自由,有人给她提供稳定住所,她也无需太卖力地工作,有足够的时间拍摄。”迈尔的一位朋友说道。
  有趣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迈尔的自拍像片段,拼凑出关于她的零散信息。就像那些见过她的人所言,她在日常生活里,穿一件男士夹克,足蹬男式皮鞋,戴一个大帽子,在芝加哥幽魂一般四处游走,不停手地拍摄。一家她常去买胶片的相机店主说,虽然她说话很坦率,但却让人有距离感;非常喜爱欧洲电影,对美国影片不屑一顾。她从未对着镜头做忸怩或亲昵之态,总像一个侧身旁观者那样拍摄自己的形影。
  迈尔的自拍并不稀少,镜面和能够投影的地面都能激发她与自己对话的念头。在这些自拍行为里,她自己的形象成功地成为这些照片里的焦点,更重要的是,她激起了观看者在照片中寻找自己的兴趣:超市的曲面镜、灯柱下的小镜子、反光的名人画像表层玻璃、洗手间的镜子等,都被她用来彰显或隐藏自己。此外,她还刻意在某些有限的自拍空间中让自己也成为参与构图(多是具有相当水准的图像“迷宫”)的一个元素。
  2013年,迈尔晃荡在街上的自拍照被整理成书出版,其中包括57张黑白照片和29张彩色照片。这个数字对于她这辈子所拍摄的照片而言,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虽无从知晓她的拍摄意图,但那些自拍照里的迈尔,成了我们解读她的重要线索。
  中途曝光
  曼·雷
  将自己作为商标

  在巴黎的前卫艺术圈子里进行创作的同时,他也从事着广告摄影活动。艺术家的身份之外,曼·雷还是法国最早的广告摄影师之一,他曾为Vouge、《名利场》等时尚杂志拍摄时尚照片,他的作品至今都在巴黎的广告博物馆里展出。
  他经常利用暗房加工、多次曝光等摄影技法将一些互不关联的影像或变形,或超常态地错乱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现实与梦幻、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艺术境界”。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影像作品极大地刺激了当时的摄影艺术界,并对后来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价值的便是曼·雷在暗房中意外发现的中途曝光法和物影成像技法。前者使照片有了如素描般的效果,但又不完全像素描,减少了部分的层次;后者将物体直接摆放在相纸上直接曝光,得到轮廓模糊的抽象画面。
  在曼·雷的一生中,他持续进行着自拍,变装、中途曝光、球面镜、特殊镜像都曾被用于创作。某种程度上,曼·雷的自拍是他的一块商标——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借用自身形象来诠释实验摄影手段的前卫性;另外,他的自拍有时以工作照的形式呈现,或严肃或懵懂的神情令这些为自己代言的图像充溢着戏谑。
  曼·雷与自己的照相机共同出镜的《自拍》创作于1931年,是他最著名的摄影创作之一。相机在曼·雷身旁就像画笔在画家手中一般突出,这幅作品便是由中途曝光法制作而成,这也是他最具个人特色的创作方法。这张照片非常好地诠释了曼·雷的自拍与创作技术的关系,而作为“商标”的艺术家与所使用器材的结合,不正是如今宣传广告的套路么?只不过,在曼·雷的广告里,没有虚假和浮夸,更多的是自信和轻松的智慧。   古典与叛逆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直面死亡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在美国长岛的弗洛勒尔帕克长大,他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在普拉特艺术学院学习了商业美术专业。他在此便接触过摄影,但对暗房里那套耗费时间的程序实在缺乏耐心,只专注于拼贴和装置艺术的创作。他之所以拿起相机,还是为了自制拼贴材料,省下搜集素材的工夫。
  梅普尔索普端着借来的宝丽来360 Land相机。“手腕的猝然一动,把照片拽出来时的声响和期盼,六十秒之后看他到底拍到了什么。这个流程的即时性正对他的脾气。”梅普尔索普的灵魂伴侣、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在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中写道。渐渐地,摄影在梅普尔索普的生活中便反客为主。“他是自己的第一个男主角。他只需看着自己,就知道想要什么效果。”

  随后,她考上罗德岛设计学院,把卧室改成临时暗房,创作了第一批照片。大三时,她去到罗马分校学习一年。在此,她拍了一组室内十字架作品(右图),她将自己悬挂在楣梁上,穿着的衬衣令人联想到基督的缠腰布。当然,这只是居家式的粗略效仿。
  得益于自己流利的意大利语,伍德曼在罗马结交了很多当地文艺圈的好友。他们一起在旧时的切雷雷意大利面粉厂进行艺术创作,伍德曼在此取景拍照,她着迷于脱皮的墙、高高的天花板、有大窗户的空间,这个地方成为她很多照片的背景。她在此拍了很多照片。她将裸体植入这个空间里,成为墙壁的一部分,并用各种颜料和物体覆盖她的身体。
  “身体”是她的摄影作品最为主要的主题。她将自己的身体约束在狭小、飘渺且高反差的画框中,而画框即便往外延伸,也只能拓展出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在那里,与她对话的除了自己,只有在画框内外时隐时现的幽灵般的存在。她不断尝试挤压、移动和躲避,将意识之中的焦虑和不安外化。
  她的好友朱塞佩·卡塞蒂说:伍德曼不是死于绝望,而是因为她过度的生命力。燃烧在她作品里的生命力,她赤裸的穿透力,她走进生活的热情……
辛迪·舍曼在Instagram上发布的自拍照

  此后,你所看到的每一张舍曼作品,都是她本人的自拍——虽然她自己从来也不承认这一点,她说:“我觉得自己在作品中是匿名的。当我观看这些照片时,从来都看不见自己,它们不是自拍。”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辛迪·舍曼持续创作《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其间她成功塑造了寂寞的单身妇人、享受阳光浴的好莱坞女星、限制级电影演员、独守空房的家庭主妇等等将近七十位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她往往将自己扮演的角色置于某种标志性情景中,因此她的自拍摄影作品宛如电影剧照一般充满故事性。
  而《贵妇肖像》系列中的人设都拥有一个统一的标签:中产及以上阶级中年妇女。“她们”已经不再年轻,但又害怕被时尚潮流所抛弃,照片中无处不透露着这种真实的焦虑感。她们化妆、整容,以她们认为时尚的方式将自己打扮起来,实际上却俗艳且过时,颇具悲剧感。美国著名摄影家杰夫·沃尔评论道:“模仿是艺术的毒菌,但在辛迪·舍曼这里却转化为利器。”
  近期,舍曼也紧跟潮流地在Instagram上开放她的私人账号,发布了许多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摄的怪异自拍照,我们得以及时看到她的新创作。
其他文献
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抗生素和除草剂选择标记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可能具有潜在风险,因此生物安全筛选标记已成为当前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热点。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hosphomannose isomerase ,PMI)是一种新型生物安全选择标记基因,该广泛存在于植物之外的生物界,但在植物中只有肉桂和大豆等存在。全球肆虐的禽流感不但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禽流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