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以往以内科为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脑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很快,外科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其他文献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颅内少见而复杂的血管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经动脉血管内治疗、X线放射外科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经眼静脉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文章对近年有关经静脉途径治疗的常用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及术后评价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血管性痴呆作为引起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血管性痴呆可以预防,故其危险因素的确定尤为重要。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常与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混淆,因而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是正确认识本病的关键,并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诊断标准。
近年来有关脑白质疏松的颅脑影像学及临床所见的报道较多,对脑白质疏松的正常老人、痴呆和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证实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有损害。
发病6h内的确诊和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起关键作用,但传统MRI对超早期脑梗死不能充分评价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功能MR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流灌注成像(PWI)使超早期诊断脑梗死成为可能。结合DWI、PWI和MRA可以超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机制,缺血区可逆及不可逆损害区,血流灌注情况等,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诊断资料。
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章综述了支架治疗的优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