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制品的热处理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乳制品加热是其加工工艺中最为重要的过程,如果加热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乳制品质量。故文章对乳制品加热的杀菌、灭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并分析了热处理对牛乳性质的影响,以供其质量控制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 杀菌灭菌 薄膜 乳石 风味色泽
  1.引言
  加热是乳品加工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加热过程,可以说就不存在乳品工业。有的乳制品在法规中还规定其特别的热处理方式,如消毒牛乳、灭菌乳、炼乳、乳粉等都是经过加热处理而获得其各自特点的。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公共卫生上的杀菌和灭菌、酶的破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藏。
  2、乳的杀菌、灭菌方法
  从杀死微生物的观点来看,牛乳的热处理强度越强越好。但是,强烈的热处理对牛乳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乳蛋白变性、牛乳味道改变等。因此,时间和温度组合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微生物和产品质量两个方面,以达到最佳效果。
  2.1 初次杀菌
  初次杀菌是用于延长牛乳贮存期的一种热处理方法,它通常在巴氏杀菌或更严格的热处理工艺之前进行。有时在大乳品厂中,不可能在收乳后立即进行巴氏杀菌或加工,因此有一部分牛乳必须在贮奶罐中贮存数小时或数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深度冷却也不足以防止牛乳变质。因此,可以采用初次杀菌,即将牛乳加热至63-65℃,持续约15s,以减少原料乳中的细菌数。为了防止需氧芽孢在牛乳中繁殖,必须将初次杀菌后的牛乳迅速冷却至4℃以下。
  有一定必须强调,初次杀菌必须在达到巴氏杀菌程度时就停止,即任何情况下的初次杀菌都不应导致磷酸酶试验出现阴性。因为许多国家的法律都禁止2次巴氏杀菌。但是,初次杀菌只是一个用于特殊情况的措施,事实上,牛乳在到达乳品厂后的24h内应全部进行巴氏杀菌。
  2.2 低温长时巴氏杀菌
  这是一种间歇式的巴氏杀菌方法,即牛乳在63℃下保持30min。其缺点是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
  2.3 高温短时巴氏杀菌
  高温短时巴氏杀菌的具体时间和温度组合可根据所处理的产品不同类型而变化。国际乳品联合会推荐,用于牛乳和稀奶油的高温短时杀菌工艺分别如下:(1)新鲜乳:72-75℃/15-20s;(2)稀奶油(脂肪含量10%-20%):75℃/15s;(3)稀奶油(脂肪含量>20%):>80℃/15s。
  2.4 超巴氏杀菌
  超巴氏杀菌是一种延长货架期技术,换句话说,超巴氏杀菌的目的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尽最大可能避免产品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再污染。这需要极高的卫生条件和优良的冷链分销系统。一般冷链温度越低,产品保质期越长,但最高不得超过7℃。典型的超巴氏杀菌条件为125-138℃/2-4s。
  2.5 超高溫灭菌和保持杀菌
  超高温灭菌和保持灭菌的目的都是杀死所有能导致产品变质的微生物,使产品在室温下贮存一段时间。典型的保持灭菌的条件为115-120℃/20-35min;而超高温灭菌则通过升高灭菌温度而缩短保持时间,即135-140℃/数秒从而大大改善灭菌乳的品质。
  3、热处理对牛乳性质的影响
  牛乳是一种热敏性物质,因此,研究热处理对牛乳性质的影响对于控制产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3.1 形成薄膜
  牛乳在40℃以上加热时,液面生产薄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厚度也随之增加。这种薄膜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分从液面不断蒸发,使乳液与空气接触界面层的蛋白质不断浓缩,从而导致胶体凝结形成薄膜、薄膜的乳固体中含有70%以上的脂肪和20-25%的蛋白质,蛋白质中以乳白蛋白居多。
  防止措施:可在加热时进行搅拌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液面水分的蒸发。
  3.2 形成乳石
  高温处理或煮沸时,在牛乳接触的加热面上会形成乳石,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物。乳石的形成不仅影响传热,降低热效率,影响杀菌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乳固体的损失。因此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3.3 风味与色泽的变化
  (1)风味的变化
  牛乳加热会产生蒸煮味,蒸煮味的强弱与加热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经74℃/15s,牛乳即出现明显的蒸煮味,这是因为β-乳球蛋白和脂肪球蛋白受热变性所致,尤其与产生的挥发性硫化氢有关。75℃以上长时间加热时,蒸煮味逐渐向焦糖味转移。
  (2)色泽的变化
  牛乳经长时间高温加热,其色泽会发生褐变,这类反应属于非酶褐变,主要是美德拉反应,其次是由于乳糖的焦糖化反应。
  牛乳的美德拉反应是酪蛋白的末端氨基酸-赖氨酸的游离氨基与乳糖的羰基发生反应,最终生成褐色物质。另外,牛乳中微量尿素的存在也被认为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牛乳在高温下乳糖焦糖化而形成的褐变,其反应程度随温度与酸度而异。温度与pH值越高,褐变越严重。此外,糖的还原性越强,褐变也越严重。因此,使用转化糖含量高的蔗糖或混用大量葡萄糖时,会产生严重的褐变,这一点需要注意。
  3.4 酶的钝化
  加热会使牛乳中酶的结构发生变化,使酶失活。牛乳中几种主要酶的失活条件分别为解酯酶80-85℃/20s或超高温处理;磷脂酶62. 8℃/30min或72℃/15s(可用次性质来检验低温巴氏杀菌牛乳的杀菌处理是否充分);过氧化氢酶75℃/20min;过氧化物酶70℃/150min、75℃/25min或80℃/2.5min。
  但是,如果热处理时,牛乳中存在一些对热稳定的活化因子未被破坏,那么已钝化了的酶会重新复活。所以,高温短时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罐装后,应立即冷却,并在4℃下冷藏,以抑制碱性磷酸酶的复活。
  (作者单位:150036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除了可以食用新鲜的葡萄外,葡萄也可以做成罐头或者干果供人们食用,也可以制作成葡萄酒。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追求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葡萄的栽培技术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对无公害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们提供无公害的葡萄。  关键词:葡糖;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葡萄的栽培过程中,无公害葡萄主要是采用无化肥和无农药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技术对生长环境提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小麦种植总面积为2.41万公顷,年产量高达13018万吨,同比增长3.3%。在我国小麦产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国内小麦的生产质量和种植效益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小麦栽培质量,维护农民经济效益,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加强小麦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可行
一、常见故障排除  联合收割机在作业时,一些联合收割机因突发性故障的出现而被迫停机修理,使收割机不但失去了最佳作业时间,而且也给机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联合收割机顺利的工作。  1、充电故障  (1)不充电。不充电可能是调节器或发电机出了故障。判断的方法是起动发动机,在怠速状态,用导线(体)短路调节器电源和磁场端,看电流表反应,若无变化,可慢加油门,提高转速,若有充
摘要:滨海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易发多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本文针对滨海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特点,对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 小麦种植 措施  从14年国家棉花价格改革后,国家对棉花由原来的收储改为直补,除棉花主产区外,其它棉花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不同程度减少,不少棉农弃棉从粮,特别是山东北部沿海传统棉作区,放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其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政府对于林木的培育工作,一直不曾松懈,尤其是在目前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不断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更加积极地努力和探索,以达到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的目的。营林造林工作,是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而辐射育种的应用和普及,是未来林木育种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病虫灾害的频发发生,使得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有效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不过对部分贫困山区来讲,难以在短期完成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而有着操作简便、灵活、成本较低等优势的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较为适用。本文就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耕作机械;山区;农业生产  一、小型耕作机械在山区推广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山区存在,山区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经济发
摘要: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十分有利于构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本文即将分析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  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开始发展。目前,我国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
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飞虱  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
摘要:为了探讨家禽食盐中毒的诊疗及防治措施,本文对家禽发生食盐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治措施一一进行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家禽食盐中毒病的认识,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关键词:家禽;食盐;中毒病;防治措施  食盐是维持家禽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禽类日粮中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盐作为一种电解质,可以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容积和酸碱平衡。钠和其他离子一起还参与维持正常的肌肉、神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