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独特的长鼻子甲虫喜马象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多变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无数独特的生物。喜马象,这类以青藏高原为主要分布区域的奇特甲虫,奇迹般地适应了复杂的地理条件,以及多变的恶劣气候,成功地在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成为了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发展的成功典范。
  喜马象沙洲分布图。(地图绘制/土豆)
  沙洲奇景
  快艇从娘欧码头出发,沿雅鲁藏布江而下。从这里到派镇码头,还没有正式进入著名的世界最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水面较为平缓,江心断断续续散布着一些大小不等的沙洲。行至米瑞乡和白拉村之间的江面时,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沙洲,一排正在沙洲旁觅食的绿头鸭腾空而起。除了绿头鸭,岛上还会有些什么神秘物种呢?好奇心驱使我们停船上岸,探个究竟。
  刚刚停船,就有成群结队的牛来迎接我们了。春天的时候,当地藏族人把牛、马或猪等家畜用船载入沙洲散养。这些家畜在沙洲上取食岛上的植物,自由生长。它们在岛上自由自在,完全不用人来照顾,并且没有走失的危险。等到秋末,天气渐冷,主人们再将它们带回陆地。然而,看得出来,虽然岛上的植物足够这些牛享用,但是,它们长时间孤独生活,也实在是寂寞难耐,见到我们登陆,好奇心便驱使它们结队赶来。
  径直向沙洲中央走去,很快,我就发现沙地上有一只虫子在爬动,俯下身才发现,这是一只大约15mm长的象鼻虫,由于它的身体颜色跟沙地很接近,所以一下子难以分辨。仔细看的话,还可以发现象鼻虫在沙地上走过的痕迹。
  再往里,长满了伏地生长的绿色植物。植物只有一种——西伯利亚蓼,其中的一些正开着小白花,非常均匀地铺满沙洲的中心地带。由于沙洲残酷的生活条件,使其变得过于低矮。很显然,象鼻虫的食物就是这种植物了。
  越走,象鼻虫越多。但它们似乎很讨厌高原日照的感觉。只要是有个小洞,就会往里钻。之后发现,牛蹄印的阴影处有很多象鼻虫,冲上岸来的木块、废鞋、甚至牛粪下面和背阴面,象鼻虫无所不在!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头聚集在一起,在毫无遮挡的沙洲上,以此躲过太阳的直接暴晒。
  我拾起一只象鼻虫仔细端详,两边鞘翅向下延伸,将腹面两侧包围起来。 它的足非常有力,而且呈钩状,可以在大风的条件下,更好的固定自己。显然,这是一种后翅已经退化,无法飞行的象鼻虫,并且对高原的沙洲的环境都非常适应。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名字:喜马象!一定就是它了!
  回来之后,经过鉴定,这种数量最多的喜马象名为半圆喜马象Leptomias semicircularis。
  喜马象——青藏高原的特有甲虫
  众所周知,在昆虫里面,甲虫的种类是最多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甲虫里面象虫的种类遥遥领先。据估计,全世界已知昆虫超过100万种,甲虫已知超过35万种,这其中,象虫已知种类6万2千多种,占了18%。喜马象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粗喙象亚科Entiminae、纤毛象族Tanymecini、喜马象属Leptomias。喜马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目前全世界已知138种,我国已知90种,其中西藏已知59种。此外,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现有标本统计,至少还有数十个分布于西藏的种类为世人所不知,是尚未发表的新物种。
  1886年,德国昆虫学家福斯特(Johannes K.E. Faust,1822-1903)根据印度的象鼻虫标本建立了喜马象属,并且同时发表了6个新种。在1916年出版的《英属印度动物志-象虫科》记录了26种印度的喜马象,其中一半为新种。
  国内种类的最早研究也始自国外昆虫学家。1888年,福斯特记述了采自西藏的Heteromias thibetanus,但未给出Heteromias为新属的任何说明,他仅记述了该新种,之后该种被并入喜马象属。在1955年的《喜马拉雅山象虫新种》和1961年的《印度、巴基斯坦喜马象》这两篇文章中共记述了18个新种,实际上有13种都产自我国的西藏。
  国内喜马象及其近缘属的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养昌教授和陈元清研究员共同开创的。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昆虫》一书中,记载西藏喜马象55种,其中新种和新亚种竟多达43个!而1980年,他们在《昆虫分类学报》发表的《中国青藏高原的喜马象属及其近缘属》一文虽然记述了33个新种(包括近缘种类),但却是前文的后续补充文章,由于《西藏昆虫》一书的出版滞后,阴错阳差,竟提前将近一年半面世。1996年张润志描述了短喜象属3新种和西藏象属1新种,陈斌和兰兵(1997)记述了骨板象属的2新种。2007年,任立等对中国短喜象属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订,记述1新种,并给出了中国全部已知种类的检索表和鉴别特征。
  喜马象是典型的高原山地类群,在西藏广泛分布,70%以上的种类都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和西藏东部、南部、东南部海拔900-5200米的垂直地带,是西藏昆虫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群,地位十分重要。
  喜马象的适应能力很强,各种海拔高度,各种植被类型的地区,几乎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这跟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藏地区强烈抬升,导致气候、植被、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原地区的寒冷气候和干旱,使得植被变得单一,森林和灌丛被草原和荒漠所替代,一部分种类灭绝了,而一部分种类则适应环境存活下来。
  高原生活的喜马象,由于干旱、寒冷、风沙大的气候条件,多数营地栖生活。长期以来,后翅失去了飞行的意义,用进废退,逐渐退化以至完全消失。而鞘翅则为了减轻沙砾的磨损,变得越发坚硬厚实,对身体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外,也有少数种类的喜马象。其中的一些分布到喜马拉雅山西北的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还有些则分布在我国内地,诸如青海、甘肃、四川,甚至华北、东北等地。
  藏东南,喜马象无处不在
  根据1988年出版的《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昆虫》一书记载,南峰地区共记载象虫34种,其中喜马象23种,占已知种数的三分之二。
  我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地方考察,也见到了不少喜马象,充分证实了喜马象在大峡谷地区的多样性。
  从大沙洲沿江而下,快到著名的佛掌沙丘的时候,会经过另外一个大型的沙洲。这个沙洲跟第一个自然环境完全不同,沙洲大概有一半以上的面积长着高耸的树木。树冠层,成群的大紫胸鹦鹉嘈杂的叫声回荡在林间;树林里藤蔓滋生,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使人犹如置身于原始丛林之中。这个沙洲上的昆虫种类明显丰富得多,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两种喜马象,一种生活在朽木中,另一种则取食树叶生活。很显然,由于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它们的身体明显具有更多的光泽度,鞘翅上竟然多少带有绿色的鳞片。
  在植被茂盛的达林村,我们则见到了漂亮异常的喜马象种类。鞘翅上大面积的绿色鳞片,闪耀着金光。与周围的生存环境浑然一体。看来体色也是喜马象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特点之一。
  形形色色的喜马象,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乃至繁盛的过程。这些小小的昆虫,在亿万年的环境变化中,不断适应周围的变化,适者生存,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物种,这正是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之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精彩的引导能使教学妙趣横生,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然而,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常常存在引导过程“喧宾夺主”“草草了事”“削足适履”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采用戒“躁”、消“隐”、反“瞽”的引导语,引在倾听后,引在分歧时,引在兴趣点,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引导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
就西藏佛珠的器形分类而言:有圆珠,片珠,筒形珠,算盘珠,随形不规则的圆珠。要想清晰的了解西藏的佛珠之究竟,只有遍走西藏之路,看尽藏人手里的千万佛珠,才能知道,西藏的佛珠,有多少种美。  意叶生香  前几日,丢失了自己的佛珠,没有佛珠时,手空,心也空,神思恍惚,飘渺不定,还好又找了回来,心复欢喜,世界又是彩色的了。  这挂佛珠串的艰苦,游走藏地两年,方才凑成心愿!  先找到的是108颗的老椰子壳,年
【主持人的话】本期延续上一期的话题,讨论课堂评价的方法。特别邀请两位合作伙伴——冯翠典博士和汪贤泽博士,聚焦于“表现性评价”及与其相关的“评分规则”设计展开讨论。如果您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與技术,请发邮件至wsf@tzc.edu.cn。我们会在后续的专栏中选择一些加以推介。
毫无疑问,北欧小国芬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当下的国际教育品牌,不少国家均将其作为“教育标杆”在进行学习和效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芬兰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出版了一些介绍书籍和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要真正将学术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本土实践的课程行动,既要有更为系统和深度的研究,也要有更为广泛的观察主体的多维度视角
到西藏博物馆参观,有一件文物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那就是金本巴瓶。它不仅有着独特的造型,而且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揭开金本巴瓶的秘密。  “本巴”是藏语,意为瓶,也译作“贲巴”、”奔巴”,金本巴就是金瓶。它由纯金打造而成,并装饰有如意云头、十相自在等图案,镶嵌着各种宝珠。尤其是盖顶部的那颗白玉,更是温润剔透,珍贵无比。也许很多游客看到的金本巴瓶的盖顶是颗红珊瑚,那是因
尼泊尔,清朝时因其主体民族而称之廓尔喀(Gorkha),亦称巴勒布。廓尔喀地寡人稠、民风彪悍;西藏地广人稀、爱好和平;十八、十九世纪间,廓尔喀完成国家统一,积极向外扩张,但南方受制于英属东印度公司,只得向北发展;廓尔喀曾为西藏铸造银币,获利丰厚,对西藏三次用兵,屡屡得手,赢得了许多特权。  自乾隆至民国年初,百多年来,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和西藏僧俗文武官员,与廓尔喀王之间的文书不断,驿使往来频繁,
美国公司首次披露105毫米轻型坦克  在2018年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首次披露了新型105毫米轻型坦克。它由科学应用国际公司与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联合开发,将参与美国陆军机动防护火力项目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合同的竞标。底盘采用的是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的下一代装甲战车底盘,安装521千瓦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为70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双人炮塔是CMI防务公司的“库克里尔”3105型,105毫米炮也
在转湖过程中,除了领略美丽的湖光山色,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围绕神湖形成的四大浴门及八座寺庙了,分别是东面直贡派的色热龙寺,东南萨迦派的聂果寺,南面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不丹噶举派的果初寺,西北面以五百罗汉修行的山洞为基础建立的加吉寺,西面的吉乌寺,北面不丹噶举派的朗纳寺,东北格鲁派的本日寺。  围绕神湖的周长,目前有多种数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雨季路径的变迁,或各人行走路线的不一致,都可以导致差异。
“杂多”为藏语音译,意为扎曲河(澜沧江)源头,是名副其实的“澜沧江源第一县”;2008年中科院地理科学院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利用全球最先进的测绘仪器,确定位于杂多县境内的当曲长度比沱沱河长11.71公里,因此又是“长江南源第一县”;杂多还盛产冬虫夏草,而且量多、质优,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冬虫夏草之乡”。  排名世界第六大河的澜沧江从杂多海拔5552米的吉富山冰雪世界中发源,横贯杂多
【摘 要】共享概念自进入人们的生活以来,以种种创新的形式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为减少学校食堂的餐饮浪费情况,提高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性,浙江省浦江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食堂推出了“共享菜谱”的方式。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渗透了“节约粮食”的德育思想,更避免了食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廉政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义务教育;共享;菜谱;廉政风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