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教学是小学生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音乐游戏的特点,从音乐游戏的设计、开展等方面,阐述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强化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并通过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一、引言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做事不定性等年龄特点,强调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尤其是音乐歌唱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音乐游戏是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改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实际来看,基于音乐游戏,歌唱教学效果突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音乐教学改革事业。同时,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促使其“自学、乐学、爱学”,以构建和谐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歌唱教学氛围。
二、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游戏的特点鲜明,强烈的趣味性、自然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其良好的教学价值。从实际来看,音乐游戏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集中体现于,将枯燥的歌唱教学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迎合了小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游戏,增添歌唱趣味
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为主线的音乐歌唱教学,是促使儿童趣味学音乐的重要举措。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将音乐知识与游戏连为一体,形成快乐的游戏歌唱教学。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完成歌唱学习任务。如:在教授《时间像小马车》时,教师可以安排“赶马车”的音乐游戏,将课件中小马车上坡、下坡的形象特点与歌曲旋律的上行、下行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听两遍歌曲),然后请学生用手势模仿马车上坡、下坡做“赶马车”的游戏。在这种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够较好理解旋律的上行、下行,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旋律。
(二)主动参与,点燃歌唱激情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基于游戏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了歌唱教学的主体,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更好地理解、享受音乐。这样一来,“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是小学生质的进步。如:在《唐老伯有个小农场》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枯燥地教唱,而是将学生带入精心设置的游戏“农场狂想曲”,让他们到“小农场”和小动物一起玩,一起表演节目,在玩玩唱唱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比如歌曲第三、四乐句的教唱:“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吱吱叫,吱吱叫,处处叫着吱吱。”教师先采用课件,让学生先听小鸡歌唱,然后请他们跟着小鸡一起来唱这一句,这样学生学得又快又轻松。学会歌曲后,便进行表演游戏,你想扮演哪个小动物你就来学它唱歌,让学生即兴创编、表演歌曲。这样,学生不仅在一种愉悦的音乐环境和兴奋的状态中体会到了表现与创作的乐趣,而且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了发挥,使他们由此而产生一股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
(三)搭建平台,传递音乐梦想
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的创新性,并依托活灵活现的音乐游戏,延拓课堂教学。基于音乐游戏,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音乐游戏的空间中,不断地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创造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歌唱的乐趣,及感受到歌唱的魅力。通过音乐游戏,为学生的歌唱才艺、表演搭建了平台,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展现。
三、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一线老师而言,探究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歌唱教学质量,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带有“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教学态度,这样反而造成歌唱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学生学不到东西。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游戏,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写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所以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音乐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其生性好奇心强,但做事没定性。教师设定有趣的、生动的、好玩的游戏活动,都可以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张开嘴,开展有效的歌唱教学;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在知觉上满足小学生,也就是说,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中,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在歌唱中逐渐领会到歌唱的魅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音乐游戏的自主性要增强,强调学生在歌唱中的主体地位,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各种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性。
(二)全体学生,寓学于乐
在实际的歌唱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尤其是组织音乐游戏时,需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选择好各自的角色,进而更好地体验歌唱的乐趣。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音乐游戏:将班级的全体学生围成三个内环圆,表示浪花;而老师围在中间,表示小船。这些环节准备好之后,先由教师做划船的动作打手鼓表示空半拍学生代表浪花,每层“浪花”歌唱时都拉手起立向前“涌”,每后一层比前层慢起半拍,学生完全陶醉在“浪花”涌动的歌唱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寓学于乐的音乐游戏教学。
(三)师生良性互动,共创歌唱课堂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是学生在审美情境中的审美伙伴,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在“一对好朋友”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交朋友”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扮演角色,演小妞妞、小伢伢等角色,这样一来,学生在角色融入中更好地投注歌唱情感,陶醉在音乐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促使下,大胆的开口歌唱、表演,将对音乐的享受与喜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四、结语
音乐游戏是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非必要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地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这是更好服务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集中体现。同时,教师要认清音乐游戏的现实兼职,强调音乐歌唱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进而构建和谐的歌唱教学氛围。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一、引言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做事不定性等年龄特点,强调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尤其是音乐歌唱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音乐游戏是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改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实际来看,基于音乐游戏,歌唱教学效果突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音乐教学改革事业。同时,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促使其“自学、乐学、爱学”,以构建和谐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歌唱教学氛围。
二、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游戏的特点鲜明,强烈的趣味性、自然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其良好的教学价值。从实际来看,音乐游戏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集中体现于,将枯燥的歌唱教学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迎合了小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游戏,增添歌唱趣味
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为主线的音乐歌唱教学,是促使儿童趣味学音乐的重要举措。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将音乐知识与游戏连为一体,形成快乐的游戏歌唱教学。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完成歌唱学习任务。如:在教授《时间像小马车》时,教师可以安排“赶马车”的音乐游戏,将课件中小马车上坡、下坡的形象特点与歌曲旋律的上行、下行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听两遍歌曲),然后请学生用手势模仿马车上坡、下坡做“赶马车”的游戏。在这种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够较好理解旋律的上行、下行,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旋律。
(二)主动参与,点燃歌唱激情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基于游戏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了歌唱教学的主体,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更好地理解、享受音乐。这样一来,“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是小学生质的进步。如:在《唐老伯有个小农场》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枯燥地教唱,而是将学生带入精心设置的游戏“农场狂想曲”,让他们到“小农场”和小动物一起玩,一起表演节目,在玩玩唱唱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比如歌曲第三、四乐句的教唱:“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吱吱叫,吱吱叫,处处叫着吱吱。”教师先采用课件,让学生先听小鸡歌唱,然后请他们跟着小鸡一起来唱这一句,这样学生学得又快又轻松。学会歌曲后,便进行表演游戏,你想扮演哪个小动物你就来学它唱歌,让学生即兴创编、表演歌曲。这样,学生不仅在一种愉悦的音乐环境和兴奋的状态中体会到了表现与创作的乐趣,而且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了发挥,使他们由此而产生一股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
(三)搭建平台,传递音乐梦想
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的创新性,并依托活灵活现的音乐游戏,延拓课堂教学。基于音乐游戏,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音乐游戏的空间中,不断地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创造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歌唱的乐趣,及感受到歌唱的魅力。通过音乐游戏,为学生的歌唱才艺、表演搭建了平台,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展现。
三、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一线老师而言,探究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歌唱教学质量,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带有“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教学态度,这样反而造成歌唱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学生学不到东西。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游戏,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写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所以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音乐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其生性好奇心强,但做事没定性。教师设定有趣的、生动的、好玩的游戏活动,都可以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张开嘴,开展有效的歌唱教学;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在知觉上满足小学生,也就是说,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中,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在歌唱中逐渐领会到歌唱的魅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音乐游戏的自主性要增强,强调学生在歌唱中的主体地位,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各种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性。
(二)全体学生,寓学于乐
在实际的歌唱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尤其是组织音乐游戏时,需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选择好各自的角色,进而更好地体验歌唱的乐趣。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音乐游戏:将班级的全体学生围成三个内环圆,表示浪花;而老师围在中间,表示小船。这些环节准备好之后,先由教师做划船的动作打手鼓表示空半拍学生代表浪花,每层“浪花”歌唱时都拉手起立向前“涌”,每后一层比前层慢起半拍,学生完全陶醉在“浪花”涌动的歌唱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寓学于乐的音乐游戏教学。
(三)师生良性互动,共创歌唱课堂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是学生在审美情境中的审美伙伴,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在“一对好朋友”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交朋友”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扮演角色,演小妞妞、小伢伢等角色,这样一来,学生在角色融入中更好地投注歌唱情感,陶醉在音乐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促使下,大胆的开口歌唱、表演,将对音乐的享受与喜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四、结语
音乐游戏是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非必要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地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这是更好服务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集中体现。同时,教师要认清音乐游戏的现实兼职,强调音乐歌唱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进而构建和谐的歌唱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