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碱细菌筛选、鉴定及其降碱机理探究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高盐碱性赤泥高pH对赤泥堆场生态恢复的限制,从赤泥堆场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低赤泥pH的耐盐碱细菌菌株ZH1。研究显示,ZH1通过产酸的方式降低培养液pH,其最佳产酸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8g/L、酵母膏3g/L、磷酸二氢钾0.3g/L、氯化镁0.3g/L。振荡培养时ZH1产生草酸含量最多,其次是α-酮戊二酸和乙酸、酒石酸;静置培养时ZH1产生草酸含量最多,其次是乳酸和酒石酸,但酒石酸都只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产生。两种培养方式最终均将培养液的pH降至6.0左右,振荡培养时所需时间较短(约48h),比静置培养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花青素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潜在机制,并通过实验对预测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方法:在药物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Chembl数据库和CTD数据库上预测花青素的靶点,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D的靶点;将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花青素作用于AD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在Metascape平台中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
目的针对交互设计及其相关概念混沌模糊的现象,梳理交互设计发展历程,明晰交互设计概念,阐明交互设计与人机交互、用户体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国内近40年交互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从而对其形成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归纳,梳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不同学者对交互设计概念的理解并作出辨析。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交互设计”知识图谱,对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与突现分析,对国内40年交互设计研究侧重点及其演变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交互设计发展历程包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