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华人在美国政坛展露风采的人物寥寥可数,现任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财务总长的莫天成当属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少年移民闯荡美国
祖籍广东清远的莫天成,1944年出生于上海,5岁就随父母移居香港。当时,莫家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还是节衣缩食,将他送到香港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教学全部采用英文,老师、同学大半都是洋人,这为他日后到美国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1963年,莫天成高中毕业后,父母举家移民美国。
在纽约,莫天成过起了靠父母替人洗碗、打字挣钱度日的贫苦生活。由于一般的美国大学不承认香港中学学历,一时间,莫天成竟无学可上,在迷茫和无助之中,只好也到餐馆打工,做了一年的服务员。在这一年里,他从带位、调酒、招呼客人学起,在品尝外来移民辛酸苦辣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谋生创业的经验。
一年后,纽约一所在香港设有中学的天主教大学录取了莫天成,他有幸成为该校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不过,“作为美国公民,此前我连美国历史和地理都没有念过”,文化障碍不但影响了莫天成的专业学习成绩,而且也阻碍了他真正融入美国社会。于是,他开始下苦功学习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知识。这段时间,除了学习,莫天成晚上或周末经常外出打工挣钱,当餐馆服务员、出租车司机。苦读4年之后,莫天成拿到会计学学士学位,在老师的引荐下进入一家公司从事审计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真正的职业生涯。
正如他的弟弟、马里兰州州长办公室亚大裔事务咨询顾问委员会主席莫天佑后来所言:一个来自亚洲的少年移民到了美国,由于他的少数民族背景,他连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当服务员都不够资格,但是数年之后,却成为一个尊贵的上层人士。莫天成演绎了一个让华人骄傲的传统式的美国传奇。
军旅生活积累管理经验
1971年,已经在美国一家公司从事审计工作的莫天成应征入伍,当他做好了上越南前线为国效力的准备后,没想到被指派到了日本东京服役。日本的军营生活相对舒坦,莫天成作为少尉,负责邮件管理,因为会说汉语,不久部队又派他到冲绳岛,作为战略情报官员负责对中国、越南、朝鲜的分析观察。在晋升为上尉后,莫天成被委派到美国本土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培训、任职。
莫天成的军旅生涯一共5年。在这5年中,他告别父母妻子亲朋好友,远离原先已经熟悉的生活圈子,与来自美国各地的白人、黑人、穷人、富人,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朝夕相处,切身地感受到美国的多元文化、美国人的不同性格,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开始懂得:无论做什么事,“人”是第一位的,“识人”、“知人”,才能“用人”,才能“成事”。
军营生活不但将莫天成锻造成一个既富中国传统思想又具备地道美国风格的铮铮硬汉,而且也使他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为他日后在商界、政界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握机会踏入美国主流社会
在莫天成眼里,人分3类:有的人善于创造机会,有的人善于把握机会,也有的人对机会浑然不觉。他把自己归入“善于把握机会”那一类。
1976年,莫天成离开部队进入商界,先后到两家著名的传媒机构工作,开始真正踏入美国主流社会。在《时代》杂志,莫天成工作了6年,担任过部门会计主任,其出色的财务管理能力引起另一家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青睐。于是,莫天成审时度势地“跳槽”到这家具有60年历史的著名杂志,很快就被委以重任。他被破例提升为杂志的财务总监——在这之前,这一重要岗位一直由50多岁的白人担任,而莫天成当年只有40岁。不经意间,他创造了华人在美国著名杂志担任高职的历史,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期间,莫天成经常有机会参与主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并学会了如何得体地应酬,如何适时地展示自已。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忙里偷闲,攻下了Catholic大学审计学硕士学位。
里根总统上台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董事长被邀到美国国务院任职,他建议有过军队、商场阅历的莫天成也到政界来一展拳脚。莫天成欣然采纳这一建议,参加了联邦政府外交官的培训考试,并顺利进入外交部亚洲司,成为一名外交官。
1986年,外交部准备派莫天成赴北京任职,但是当得知自已不能带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同前往时,一向注重子女教育的他坚决放弃了这一机会。莫天成把眼光瞄向了另一个政府机构——联邦政府财政部。他拿着财政部的招聘广告,充满自信地前往应聘,不久就被任命为财政部总审计长。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的总审计长也算得上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角色,莫天成任职6年,感觉自己很有几分像在财政系统值勤的“不带枪的交通警察”。
在美国政界留下
自己的“脚印”
在美国历史上,华人作为少数民族,曾饱受被排挤、歧视之苦,很多华人认为黄皮肤、黑头发是自身发展的最大束缚。尽管作为华人移民,莫天成也曾亲身经历过种族歧视的痛苦,不过他一直认为:“黄皮肤、黑头发在美国不是障碍,而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东西方文化、连接美中交流的桥梁。”他呼吁在美的华人同胞们,“抽一点时间,关注和参与美国的政治,参加美国主流社会的活动,哪怕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在美国社会中能够拥有正当的权益,这么做也很有必要”。
1992年,身为财政部总审计长的莫天成参加了老布什助选班子,竞选失败后,他弃官经商。4年后,他与一名美国退休参议员合伙创建了CONDOR国际贸易咨询公司,代表美国公司到亚洲开发市场,生意一直做了9年有余。
2000年,莫天成参加小布什竞选阵营,竞选获胜后,华裔女杰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部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内阁部长。随后,赵小兰力邀莫天成加盟,出任劳工部财务总长。
面对这么一个需要由总统任命、联邦参议院通过的高级职位的邀请,莫天成一旦答应首先要做的就是“牺牲”:他必须先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解散,并安置好公司员工;同时还要作好万一该任命不能获得通过,自己将一无所获的准备。经过反复的思考,莫天成接受了邀请,于2002年3月11日正式走马上任。
担任财务总长一职,莫天成的薪水比原先锐减了70%,工作时间却相对增加了。另外,中国的高级官员卸任后一般情况下仍可以享受到级别相当的待遇,但在美国则不同,莫天成在任期结束后,仍需重新开始创业。尽管如此,他依然感到十分荣幸。照他的话说,自己在经营公司后不计收入再度回到政府任职,就是要服务民众,在政界留下自己“脚印”。
在这一岗位上,莫天成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带领150名下属用新的网络系统替代了劳工部延续15年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成本管理系统为劳工部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平台。在他的领导下,劳工部连续5年获得杰出年度财务责任报告奖,成为获得总统管理计划上所有项目“绿色评级”的内阁政府机构。
由于在健全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提升政府管理水准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美国政府会计师协会给莫天成颁发了2004会计年度“杰出联邦领袖奖”;2006年,在由联邦政府联合财务管理改进署和美国政府财务总长委员会主办的联邦政府财务管理大会上,莫天成荣获了2006年度的最高荣誉——“斯坎都伯瑞纪念奖”。
除了劳工部的工作,莫天成还主持着美国预算管理局授权成立的财务管理业务部门——财务管理业务规程委员会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委员会的工作。另外,还担任着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董事、国家公共管理学院董事、美国审计署政府审计标准咨询委员会顾问、美国政府会计师协会审计学院董事、美国亚裔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荣获“世纪先锋”
美中杰出贡献奖
长期以来,莫天成热心华人事务,关心中国的发展。时为美国财政部总审计长、美国美亚协会主席的莫天成与夫人冲破重重阻力,成为首位以私人身份来华访问的美国政府官员。
他与夫人一起走访了广州、上海、常州以及故乡清远,到北京参加了国庆活动,一共呆了3周,这也是他第一次回到中国。“来中国之前,听说中国不太卫生,除了水没有带,几乎什么都带了,共8个大箱子。但来了才发现没有必要,中国的城市非常干净,而且经济繁荣”。谈起首次中国大陆之行,莫天成除了感受到中国的欣欣向荣,最深的感触就是美国媒体与民众对中国真实情况的不了解。回到美国后,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介绍中国。
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资深的审计专家,莫天成很自然地与中国审计署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审计署法规条文起草小组的外籍顾问,还多次安排、协助审计署考察团赴美访问及参加相关会议。
对于中国引进国外人才与智力工作,莫天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美国依靠移民吸引人才,而中国则主要通过聘请短期专家工作吸引海外人才。他认为中国还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方式,比如,以高薪配套服务吸引人才或在贸易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外方所在国的华人或中国留学生参加,借此培养中国的国际化人才。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美中科技、文化和人才的交流合作,热心于美中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2006年10月,莫天成被华盛顿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授予“世纪先锋”美中杰出贡献奖。
少年移民闯荡美国
祖籍广东清远的莫天成,1944年出生于上海,5岁就随父母移居香港。当时,莫家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还是节衣缩食,将他送到香港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教学全部采用英文,老师、同学大半都是洋人,这为他日后到美国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1963年,莫天成高中毕业后,父母举家移民美国。
在纽约,莫天成过起了靠父母替人洗碗、打字挣钱度日的贫苦生活。由于一般的美国大学不承认香港中学学历,一时间,莫天成竟无学可上,在迷茫和无助之中,只好也到餐馆打工,做了一年的服务员。在这一年里,他从带位、调酒、招呼客人学起,在品尝外来移民辛酸苦辣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谋生创业的经验。
一年后,纽约一所在香港设有中学的天主教大学录取了莫天成,他有幸成为该校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不过,“作为美国公民,此前我连美国历史和地理都没有念过”,文化障碍不但影响了莫天成的专业学习成绩,而且也阻碍了他真正融入美国社会。于是,他开始下苦功学习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知识。这段时间,除了学习,莫天成晚上或周末经常外出打工挣钱,当餐馆服务员、出租车司机。苦读4年之后,莫天成拿到会计学学士学位,在老师的引荐下进入一家公司从事审计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真正的职业生涯。
正如他的弟弟、马里兰州州长办公室亚大裔事务咨询顾问委员会主席莫天佑后来所言:一个来自亚洲的少年移民到了美国,由于他的少数民族背景,他连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当服务员都不够资格,但是数年之后,却成为一个尊贵的上层人士。莫天成演绎了一个让华人骄傲的传统式的美国传奇。
军旅生活积累管理经验
1971年,已经在美国一家公司从事审计工作的莫天成应征入伍,当他做好了上越南前线为国效力的准备后,没想到被指派到了日本东京服役。日本的军营生活相对舒坦,莫天成作为少尉,负责邮件管理,因为会说汉语,不久部队又派他到冲绳岛,作为战略情报官员负责对中国、越南、朝鲜的分析观察。在晋升为上尉后,莫天成被委派到美国本土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培训、任职。
莫天成的军旅生涯一共5年。在这5年中,他告别父母妻子亲朋好友,远离原先已经熟悉的生活圈子,与来自美国各地的白人、黑人、穷人、富人,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朝夕相处,切身地感受到美国的多元文化、美国人的不同性格,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开始懂得:无论做什么事,“人”是第一位的,“识人”、“知人”,才能“用人”,才能“成事”。
军营生活不但将莫天成锻造成一个既富中国传统思想又具备地道美国风格的铮铮硬汉,而且也使他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为他日后在商界、政界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握机会踏入美国主流社会
在莫天成眼里,人分3类:有的人善于创造机会,有的人善于把握机会,也有的人对机会浑然不觉。他把自己归入“善于把握机会”那一类。
1976年,莫天成离开部队进入商界,先后到两家著名的传媒机构工作,开始真正踏入美国主流社会。在《时代》杂志,莫天成工作了6年,担任过部门会计主任,其出色的财务管理能力引起另一家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青睐。于是,莫天成审时度势地“跳槽”到这家具有60年历史的著名杂志,很快就被委以重任。他被破例提升为杂志的财务总监——在这之前,这一重要岗位一直由50多岁的白人担任,而莫天成当年只有40岁。不经意间,他创造了华人在美国著名杂志担任高职的历史,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期间,莫天成经常有机会参与主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并学会了如何得体地应酬,如何适时地展示自已。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忙里偷闲,攻下了Catholic大学审计学硕士学位。
里根总统上台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董事长被邀到美国国务院任职,他建议有过军队、商场阅历的莫天成也到政界来一展拳脚。莫天成欣然采纳这一建议,参加了联邦政府外交官的培训考试,并顺利进入外交部亚洲司,成为一名外交官。
1986年,外交部准备派莫天成赴北京任职,但是当得知自已不能带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同前往时,一向注重子女教育的他坚决放弃了这一机会。莫天成把眼光瞄向了另一个政府机构——联邦政府财政部。他拿着财政部的招聘广告,充满自信地前往应聘,不久就被任命为财政部总审计长。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的总审计长也算得上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角色,莫天成任职6年,感觉自己很有几分像在财政系统值勤的“不带枪的交通警察”。
在美国政界留下
自己的“脚印”
在美国历史上,华人作为少数民族,曾饱受被排挤、歧视之苦,很多华人认为黄皮肤、黑头发是自身发展的最大束缚。尽管作为华人移民,莫天成也曾亲身经历过种族歧视的痛苦,不过他一直认为:“黄皮肤、黑头发在美国不是障碍,而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东西方文化、连接美中交流的桥梁。”他呼吁在美的华人同胞们,“抽一点时间,关注和参与美国的政治,参加美国主流社会的活动,哪怕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在美国社会中能够拥有正当的权益,这么做也很有必要”。
1992年,身为财政部总审计长的莫天成参加了老布什助选班子,竞选失败后,他弃官经商。4年后,他与一名美国退休参议员合伙创建了CONDOR国际贸易咨询公司,代表美国公司到亚洲开发市场,生意一直做了9年有余。
2000年,莫天成参加小布什竞选阵营,竞选获胜后,华裔女杰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部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内阁部长。随后,赵小兰力邀莫天成加盟,出任劳工部财务总长。
面对这么一个需要由总统任命、联邦参议院通过的高级职位的邀请,莫天成一旦答应首先要做的就是“牺牲”:他必须先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解散,并安置好公司员工;同时还要作好万一该任命不能获得通过,自己将一无所获的准备。经过反复的思考,莫天成接受了邀请,于2002年3月11日正式走马上任。
担任财务总长一职,莫天成的薪水比原先锐减了70%,工作时间却相对增加了。另外,中国的高级官员卸任后一般情况下仍可以享受到级别相当的待遇,但在美国则不同,莫天成在任期结束后,仍需重新开始创业。尽管如此,他依然感到十分荣幸。照他的话说,自己在经营公司后不计收入再度回到政府任职,就是要服务民众,在政界留下自己“脚印”。
在这一岗位上,莫天成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带领150名下属用新的网络系统替代了劳工部延续15年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成本管理系统为劳工部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平台。在他的领导下,劳工部连续5年获得杰出年度财务责任报告奖,成为获得总统管理计划上所有项目“绿色评级”的内阁政府机构。
由于在健全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提升政府管理水准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美国政府会计师协会给莫天成颁发了2004会计年度“杰出联邦领袖奖”;2006年,在由联邦政府联合财务管理改进署和美国政府财务总长委员会主办的联邦政府财务管理大会上,莫天成荣获了2006年度的最高荣誉——“斯坎都伯瑞纪念奖”。
除了劳工部的工作,莫天成还主持着美国预算管理局授权成立的财务管理业务部门——财务管理业务规程委员会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委员会的工作。另外,还担任着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董事、国家公共管理学院董事、美国审计署政府审计标准咨询委员会顾问、美国政府会计师协会审计学院董事、美国亚裔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荣获“世纪先锋”
美中杰出贡献奖
长期以来,莫天成热心华人事务,关心中国的发展。时为美国财政部总审计长、美国美亚协会主席的莫天成与夫人冲破重重阻力,成为首位以私人身份来华访问的美国政府官员。
他与夫人一起走访了广州、上海、常州以及故乡清远,到北京参加了国庆活动,一共呆了3周,这也是他第一次回到中国。“来中国之前,听说中国不太卫生,除了水没有带,几乎什么都带了,共8个大箱子。但来了才发现没有必要,中国的城市非常干净,而且经济繁荣”。谈起首次中国大陆之行,莫天成除了感受到中国的欣欣向荣,最深的感触就是美国媒体与民众对中国真实情况的不了解。回到美国后,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介绍中国。
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资深的审计专家,莫天成很自然地与中国审计署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审计署法规条文起草小组的外籍顾问,还多次安排、协助审计署考察团赴美访问及参加相关会议。
对于中国引进国外人才与智力工作,莫天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美国依靠移民吸引人才,而中国则主要通过聘请短期专家工作吸引海外人才。他认为中国还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方式,比如,以高薪配套服务吸引人才或在贸易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外方所在国的华人或中国留学生参加,借此培养中国的国际化人才。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美中科技、文化和人才的交流合作,热心于美中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2006年10月,莫天成被华盛顿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授予“世纪先锋”美中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