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随之大量出现,在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建设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储存、检索和利用的方式,它主要是依托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信息化网络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满足当代人对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信息的需求,已成为摆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迫切任务。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资源作为一大核心资源,在带来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只有适应时代潮流,拥有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促进党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在不断完善原有现实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原有馆藏信息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首要任务。
1.1 存储的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存储和传统的存储方式不同,它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到相应设备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储存空间,还可以增加信息资源数量和种类。要一改往日图书馆相对封闭、单一的传统观念,信息社会,网络应用广泛,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将现有的图书馆信息与外界相连,使图书馆能面向社会大众,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图书馆建设成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1.2 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无论是在搜集、分类、加工还是在储存、检索和利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数字图书馆的自动化提高了办公效率。
1.3 传播的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依托网络运行,相关信息资源的传输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借助网络工作站远程登录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以检索自己所需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4 应用的多媒体化
数字图书馆的另一特点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可以为用户提供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相应的图形、图像、声频等形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把建设数字图书馆纳入到国家和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计划中。和其他部门进行分工协作,以确定其他行业地位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整体性原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浪费,进而避免出现人、财、力的浪费。建立一个统一性的全国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数字图书馆建设,让信息资源得到更优的组合,使数字图书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科学性原则
和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相比,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科学性原则,在进行数字化前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一些陈旧、质量差的信息资源就没必要进行数字化,避免出现金钱和时间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时候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科学地甄别和选择有价值的纸质文本文献进行数字化,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同时由于网络资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好地选择,以保证信息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
2.3 标准化原则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建设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让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和利用,标准化主要包括信息储存格式的标准化、信息描述和信息检索的标准化,同时还需要检索入口的标准化,文件浏览器或阅读器的标准化等。只有坚持标准化的原则才能够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空间读者对资源的共享。
2.4 法制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坚持走法制化道路,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加强版权保护力度,这样既可以保护作者的权益,又能够促使数字化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对数字图书馆规定的数字信息化资源合理使用的范围,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在非公有领域,都应该限制批量复制或者恶意下载,防止出现数字信息被商业化,保护作者的名誉和作者的利益。
2.5 特色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遵循特色化,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同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及文化特色,能够将本地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自己独有的信息资源,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雷同的建设只能是浪费资源。
2.6 服务性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不同的需求,不能满足读者的建设,即使在完善、再有特色,也只能是橱窗里的各项摆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就需要对读者进行需求调查,了解读者的各项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把数字化资源的内容进行新颖化、特色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途径可以通过自建和研发数字资源来实现,当前很多数字化图书馆中有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等,同时还有一些外文书目等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库和自建一些信息资源来实现,对于自建的书目数据库具有比较简便、易操作等特点,一些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自建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格式不够准确、数据不够完整、书目质量不够新颖。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等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地方志数据库、自身院校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走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盛小平.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图书情报工作,2003(5)
2 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
3 黄长著等.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网络化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储存、检索和利用的方式,它主要是依托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信息化网络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满足当代人对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信息的需求,已成为摆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迫切任务。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资源作为一大核心资源,在带来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只有适应时代潮流,拥有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促进党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在不断完善原有现实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原有馆藏信息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首要任务。
1.1 存储的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存储和传统的存储方式不同,它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到相应设备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储存空间,还可以增加信息资源数量和种类。要一改往日图书馆相对封闭、单一的传统观念,信息社会,网络应用广泛,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将现有的图书馆信息与外界相连,使图书馆能面向社会大众,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图书馆建设成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1.2 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无论是在搜集、分类、加工还是在储存、检索和利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数字图书馆的自动化提高了办公效率。
1.3 传播的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依托网络运行,相关信息资源的传输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借助网络工作站远程登录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以检索自己所需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4 应用的多媒体化
数字图书馆的另一特点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可以为用户提供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相应的图形、图像、声频等形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把建设数字图书馆纳入到国家和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计划中。和其他部门进行分工协作,以确定其他行业地位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整体性原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浪费,进而避免出现人、财、力的浪费。建立一个统一性的全国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数字图书馆建设,让信息资源得到更优的组合,使数字图书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科学性原则
和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相比,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科学性原则,在进行数字化前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一些陈旧、质量差的信息资源就没必要进行数字化,避免出现金钱和时间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时候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科学地甄别和选择有价值的纸质文本文献进行数字化,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同时由于网络资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好地选择,以保证信息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
2.3 标准化原则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建设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让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和利用,标准化主要包括信息储存格式的标准化、信息描述和信息检索的标准化,同时还需要检索入口的标准化,文件浏览器或阅读器的标准化等。只有坚持标准化的原则才能够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空间读者对资源的共享。
2.4 法制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坚持走法制化道路,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加强版权保护力度,这样既可以保护作者的权益,又能够促使数字化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对数字图书馆规定的数字信息化资源合理使用的范围,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在非公有领域,都应该限制批量复制或者恶意下载,防止出现数字信息被商业化,保护作者的名誉和作者的利益。
2.5 特色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遵循特色化,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同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及文化特色,能够将本地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自己独有的信息资源,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雷同的建设只能是浪费资源。
2.6 服务性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不同的需求,不能满足读者的建设,即使在完善、再有特色,也只能是橱窗里的各项摆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就需要对读者进行需求调查,了解读者的各项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把数字化资源的内容进行新颖化、特色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途径可以通过自建和研发数字资源来实现,当前很多数字化图书馆中有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等,同时还有一些外文书目等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库和自建一些信息资源来实现,对于自建的书目数据库具有比较简便、易操作等特点,一些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自建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格式不够准确、数据不够完整、书目质量不够新颖。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等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地方志数据库、自身院校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走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盛小平.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图书情报工作,2003(5)
2 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
3 黄长著等.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网络化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