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丹麦投资促进局、中国国际商会(北京)、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香港总商会、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毕马威、安睿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举办丹麦投资论坛,向中国投资者和企业界带来了来自丹麦的商机。
丹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安徒生童话为中国人民所熟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小美人鱼”远道而来,成为传递中丹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自1950年建交以来,中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2008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拓展了双方的友好合作。目前,丹麦在中国的投资企业有450家,员工约20万,将近5000名丹麦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2010年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丹麦的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五,被评为世界最佳商业投资环境所在国。丹麦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进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第4季度丹麦的服务贸易顺差为157亿丹麦克朗。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7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生命科学领域成为时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商业领域,以创新产业著称的丹麦,尽管国土面积不大,却一直是世界上可再生资源、生命科学与信息通讯技术的领导者。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使丹麦成为各国企业高端研发测试的首选之地。
丹麦的三大强势产业
生命科学产业:丹麦虽然只有500多万人口,却诞生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主要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丹麦拥有技术领先的生命科学群体,许多顶尖医药公司聚集在此。丹麦的NovoNordisk、Lundbeck、Nycomed和LeoPharma公司,还有研制工业生物技术的Novezymes、Danisco、Chr.Hansen公司,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具备世界级的研发功能。丹麦的医药谷拥有300多家医药企业,数量超过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制药企业的65%,在癌症、代谢性疾病、疫苗、工业酶及医疗诊断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合作能力。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这一行业,新产品的市场投放为合作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经费,企业还可以获得国家拨款(占总拨款金额的15%)和风险基金(占丹麦全部投资资金的17%)。丹麦的生物技术产业拥有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这里,理论研究和工业技术发展可以完美地结合,相互融合并有各自独立的空间。130多年的生化酶研究历史,造就了丹麦大批熟练的、富有经验的科学家。丹麦目前有22家企业从事生物技术生产,市场流通量达25亿美元,雇员超过7700个。高素质的劳动力、浓厚的研发环境、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是新药成功研发的重要因素。再加上良好的科技基础、高效率的正式权威机构,和世界最好的商业环境,使丹麦成为新药开发和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上佳选择。
信息通信电子技术产业(ICT):信息通信技术(ICT)是信息社会发展、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之_,丹麦是一个在该领域领先的欧洲国家。政府的积极参与使丹麦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国家。这里有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整体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跨学科研究为硬件与软件提供整合设计;面向对象编程、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和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丹麦在软件开发上占有优势地位,丹麦人对设计与功能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视角。丹麦研究人员以充满灵感的审美观、易用模式与整体思维的设计能力而著称。在丹麦设立软件企业不仅可以获益于这里高水平的教育,而且还可以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客户经常参与新技术的开发活动,逐渐创造出高度方便用户的产品,使丹麦成为一个很好的新产品测试市场。
丹麦的声学组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声学领域拥有著名品牌,世界水平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最好最强的企业群体。在无线研究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手机设计和基础组件方面也占据着国际主导地位。特别是丹麦的很多中小企业,他们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无线移动领域的小技术。
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大力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发展强有力的引擎。在丹麦,这个独特的产业集群集聚了该行业的世界顶级企业,各大风力能源公司在此开展一系列生产、研发、项目管理、销售以及试验。
丹麦的风力发电在世界市场上享有40%的市场占有率,该领域从业人员已达2.5万人,风能制造商年营业总额高达50亿欧元。丹麦拥有风能领域包括供应商以及专业服务的一整套完整产业链,全球超过600MW的近海风能由丹麦运营。
丹麦风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研究机构,涵盖了RISO国家实验室的众多研究中心、丹麦水利研究所、丹麦技术大学以及奥尔堡大学,通过紧密合作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团。企业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跨越公司间的壁垒进行紧密合作,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工业流程,创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
丹麦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风能中心,该技术在未来的纯商业基础上将具备与传统能源技术竞争的能力。目前,丹麦的“氢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氢作为一种能源,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极具吸引力的丹麦天然气基础设施,成为丹麦“氢世界”基础设施的基础。丹麦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极具竞争力,据初步调查研究表明,通过该基础设施来进行氢的运输、配送及储存,氢的含量可超过20%。
丹麦再生能源产业集群为再生能源的研发及创新的商务解决方案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基础,使丹麦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很好选择。
中国企业如何投资丹麦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丹麦设立地区总部和建立研发中心。
丹麦坐落于英国、挪威、瑞典、德国之间,在这里,只要飞行1-3小时,就能进入欧洲其他国家,是很好的北欧门户。丹麦可以成为中国企业了解欧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起点。丹麦人好奇,有很强的钻研精神,这些得益于丹麦的教育制度。丹麦的教育模式是“产、学、研”互动、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丹麦学生全盘思考问题的能力,丹麦素有的“挑战权威”的传统,也使人们富有创新精神。
丹麦有特别的劳工体制,灵活稳健;由于对失业员工进行补偿,所以税收要求较高。丹麦的企业运营成本相对于邻国是较低的,技术工人的工资较高,但在高新技术人员方面,丹麦的工资水平比较有优势,CEO、CFO的工资都比邻国要低40%,关于员工的社保缴费,公司只要缴付1.21%即可。
经济衰退前,丹麦的失业率为0.5%。由于95%的企业依赖出口,因此,经济衰退对丹麦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丹麦很多研发力量强大的中小型企业希望获得与中国资本合作的机会。
在丹麦,开办一个新公司仅需24小时,只要花几百美金就能在网上注册企业,注册后即可享有丹麦企业的利益和政策,包括申请丹麦政府的研发基金在内。
目前,中国国航、比亚迪、睿智化学、长江实业、中远集团、远景能源、联想集团、华为等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均已在丹麦开展相关业务。
丹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安徒生童话为中国人民所熟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小美人鱼”远道而来,成为传递中丹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自1950年建交以来,中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2008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拓展了双方的友好合作。目前,丹麦在中国的投资企业有450家,员工约20万,将近5000名丹麦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2010年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丹麦的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五,被评为世界最佳商业投资环境所在国。丹麦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进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第4季度丹麦的服务贸易顺差为157亿丹麦克朗。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7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生命科学领域成为时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商业领域,以创新产业著称的丹麦,尽管国土面积不大,却一直是世界上可再生资源、生命科学与信息通讯技术的领导者。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使丹麦成为各国企业高端研发测试的首选之地。
丹麦的三大强势产业
生命科学产业:丹麦虽然只有500多万人口,却诞生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主要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丹麦拥有技术领先的生命科学群体,许多顶尖医药公司聚集在此。丹麦的NovoNordisk、Lundbeck、Nycomed和LeoPharma公司,还有研制工业生物技术的Novezymes、Danisco、Chr.Hansen公司,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具备世界级的研发功能。丹麦的医药谷拥有300多家医药企业,数量超过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制药企业的65%,在癌症、代谢性疾病、疫苗、工业酶及医疗诊断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合作能力。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这一行业,新产品的市场投放为合作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经费,企业还可以获得国家拨款(占总拨款金额的15%)和风险基金(占丹麦全部投资资金的17%)。丹麦的生物技术产业拥有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这里,理论研究和工业技术发展可以完美地结合,相互融合并有各自独立的空间。130多年的生化酶研究历史,造就了丹麦大批熟练的、富有经验的科学家。丹麦目前有22家企业从事生物技术生产,市场流通量达25亿美元,雇员超过7700个。高素质的劳动力、浓厚的研发环境、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是新药成功研发的重要因素。再加上良好的科技基础、高效率的正式权威机构,和世界最好的商业环境,使丹麦成为新药开发和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上佳选择。
信息通信电子技术产业(ICT):信息通信技术(ICT)是信息社会发展、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之_,丹麦是一个在该领域领先的欧洲国家。政府的积极参与使丹麦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国家。这里有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整体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跨学科研究为硬件与软件提供整合设计;面向对象编程、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和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丹麦在软件开发上占有优势地位,丹麦人对设计与功能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视角。丹麦研究人员以充满灵感的审美观、易用模式与整体思维的设计能力而著称。在丹麦设立软件企业不仅可以获益于这里高水平的教育,而且还可以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客户经常参与新技术的开发活动,逐渐创造出高度方便用户的产品,使丹麦成为一个很好的新产品测试市场。
丹麦的声学组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声学领域拥有著名品牌,世界水平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最好最强的企业群体。在无线研究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手机设计和基础组件方面也占据着国际主导地位。特别是丹麦的很多中小企业,他们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无线移动领域的小技术。
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大力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发展强有力的引擎。在丹麦,这个独特的产业集群集聚了该行业的世界顶级企业,各大风力能源公司在此开展一系列生产、研发、项目管理、销售以及试验。
丹麦的风力发电在世界市场上享有40%的市场占有率,该领域从业人员已达2.5万人,风能制造商年营业总额高达50亿欧元。丹麦拥有风能领域包括供应商以及专业服务的一整套完整产业链,全球超过600MW的近海风能由丹麦运营。
丹麦风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研究机构,涵盖了RISO国家实验室的众多研究中心、丹麦水利研究所、丹麦技术大学以及奥尔堡大学,通过紧密合作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团。企业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跨越公司间的壁垒进行紧密合作,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工业流程,创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
丹麦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风能中心,该技术在未来的纯商业基础上将具备与传统能源技术竞争的能力。目前,丹麦的“氢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氢作为一种能源,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极具吸引力的丹麦天然气基础设施,成为丹麦“氢世界”基础设施的基础。丹麦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极具竞争力,据初步调查研究表明,通过该基础设施来进行氢的运输、配送及储存,氢的含量可超过20%。
丹麦再生能源产业集群为再生能源的研发及创新的商务解决方案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基础,使丹麦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很好选择。
中国企业如何投资丹麦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丹麦设立地区总部和建立研发中心。
丹麦坐落于英国、挪威、瑞典、德国之间,在这里,只要飞行1-3小时,就能进入欧洲其他国家,是很好的北欧门户。丹麦可以成为中国企业了解欧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起点。丹麦人好奇,有很强的钻研精神,这些得益于丹麦的教育制度。丹麦的教育模式是“产、学、研”互动、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丹麦学生全盘思考问题的能力,丹麦素有的“挑战权威”的传统,也使人们富有创新精神。
丹麦有特别的劳工体制,灵活稳健;由于对失业员工进行补偿,所以税收要求较高。丹麦的企业运营成本相对于邻国是较低的,技术工人的工资较高,但在高新技术人员方面,丹麦的工资水平比较有优势,CEO、CFO的工资都比邻国要低40%,关于员工的社保缴费,公司只要缴付1.21%即可。
经济衰退前,丹麦的失业率为0.5%。由于95%的企业依赖出口,因此,经济衰退对丹麦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丹麦很多研发力量强大的中小型企业希望获得与中国资本合作的机会。
在丹麦,开办一个新公司仅需24小时,只要花几百美金就能在网上注册企业,注册后即可享有丹麦企业的利益和政策,包括申请丹麦政府的研发基金在内。
目前,中国国航、比亚迪、睿智化学、长江实业、中远集团、远景能源、联想集团、华为等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均已在丹麦开展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