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应用阿托品散瞳检查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进行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包括戴镜、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结果 治疗前后主视眼眼别未见转换,在治疗的第1、3、6、12个月,主视眼视力进步行数分别为(2.23±1.11)、(3.00±1.33)、(3.48±1.40)、(3.72±1.42),非主视眼视力分别为(1.93±1.27)、(2.98±1.35)、(3.49±1.42)、(3.73±1.38);主视眼基本治愈率分別为51.0% (51/100)、78.0% (78/100)、82.0% (82/100)、87.0%(87/100),非主视眼分别为36.0% (36/100)、74.0% (74/100)、82.0% (82/100)、86.0% (86/100).主视眼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在治疗的第1个月均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4.18,P <0.01,x2=4.58,P=0.03),而在第3、6、12个月则均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主视眼眼别未发生改变,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而中、长期疗效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成人高度屈光参差经框架眼镜矫正后两眼立体视重建的效果.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视光中心进行验光配镜的高度屈光参差,并戴镜后可完全耐受的69例患者为对象,年龄20~45岁.经眼部检查,无斜视及眼部其它疾病,矫正后双眼视力均为1.0.屈光参差范围球镜:4.00~5.50 DS之间,柱镜范围:0.50~1.00 DC,综合验光仪检查虽然有感觉融像但没有立体视觉.戴镜后1个月、
患者男,72岁.因"双眼突出1年余,加重6月"于2012年2月27日来本院就诊,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侧眼球突出,伴畏光、流泪、眼痒、易饥、多汗、怕热、失眠.既往于外院检查示:(1)甲状腺功能及甲亢自身抗体三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2)甲状腺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稍增大图像.(3)眼眶MRI示:①双侧眼睑肿胀,双侧眼球突出,双侧眼外肌不同程度明显增粗.②轻度副鼻窦炎.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四环素可的松眼
期刊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是治疗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变性、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瘢痕和带状角膜病变等表浅角膜病变的一种方法,达到改善或缓解症状、提高视力的目的.不同角膜病变采用PTK技术有差异,临床结果也不同.在羊膜移植、翼状胬肉、穿透性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术前或术后,联合PTK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疗效.PTK术后可能出现上皮愈合延迟、感染和病毒被激活等并发症.文中主要是对PTK的适应证、操作技术和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ME)的差异,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2例175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72只眼,非糖尿病患者103只眼.主要检测指标是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亚区域平均厚度(CSMT).结果 非糖尿病组术前、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致盲性眼病中一种主要的疾病,植入IOL使得儿童白内障患者提高裸眼视力,成为目前矫治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后房型IOL设计的不断创新,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人工晶状体偏位及IOL夹持成为儿童白内障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鉴于儿童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文中就儿童白内障术后IOL偏位及瞳孔夹持的原因做一简要综述。
目的 分析1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探讨临床更合理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方案.方法 对11例13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分析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随访6个月,9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只眼视力无变化,1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未经治疗,视力无光感.视力提高与发病时间长短有关,与是否经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关不明显.经预防性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小于未行光凝者.结论
目的 评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行LASIK手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单纯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6例(152只眼),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随机选取一只眼进入治疗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另一只眼进入对照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术后1d、1周、1月、3月观察眼部不适主诉、Shirmer Ⅰ试验、BUT、
目的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黏膜瓣移植重建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大范围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大于或等于眼睑全长1/2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黏膜瓣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修复眼睑前层,即皮肤肌肉层.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5~54个月(平均28个月).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鼻中隔软骨黏膜瓣植片成活良好,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较满意
目的 比较IOLMaster测量超长眼轴眼时,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aigis、SRK Ⅱ、Hoffer Q、Holladay 1及SRK/T公式)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中超长眼轴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以IOLMaster测量眼轴且眼轴长度大于28.5mm的白内障患者34例(4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IOLM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错流综合征的术中鉴别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突发高眼压、浅前房者中,经鉴别诊断确认的13例(13眼)灌注液错流综合征.这些病例在术中予以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降眼压,如果前房仍未形成再予以睫状体平坦部穿刺玻璃体腔抽液或23G玻璃体手术系统干性单通道玻璃体切除.结果 4眼经术中静脉快速滴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