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二进三”到价值创新园区——广州市工业用地的转型与回归

来源 :规划师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理论总结上却比较滞后。赵燕菁将土地财政总结为鲜有称得上"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文章分别研究广州市2004~2008年、2009~2015年、2016年至今处置工业用地的政策、实施情况和背后机制,进一步证明了赵燕菁关于土地财政理论的正确性,即土地财政为中国创造了自主国家信用,提前预支土地未来的升值预期,从而加大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同时,研究发现广州实践为土地财政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其他文献
近郊的环城区域是城市由人工生态环境向自然生态环境的过渡联结区,治理与保护好该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济宁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加快治理好济宁市中心城区外围环城分布的大面积塌陷地,文章以《济宁环城生态带规划研究》《济宁市环城生态带总体概念规划》为依托,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针对济宁市问题特征,提出以"环城生态带"为空间抓手,按照"+生态"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一般不具备支撑电网运行的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其弱支撑性问题越来越显著。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i
"城市双修"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我国当前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城市转型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再生态"为"城市双修"中生态修复工作的出发点,从城市生态修复的路径和重拾城市生态功能的价值两个方面探讨城市生态修复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