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连结农户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重要纽带,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规模化程度较低、资金短缺等困境,由此,就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F323.3;F321.4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平等、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之下,由农户、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以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所组成的,诸如农机服务队、农机作业协会等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可见,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核心载体,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连结农户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重要纽带,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于以下3方面。
  1)有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合作社将土地、资金、设备、信息、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有效集中农机与农机手参与到规模化服务、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
  2)加快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机专业技术合作社与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紧密相连,既能集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并于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能进一步与农业科研机构密切联系,把先进而又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以适当的规模经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机的维护与使用成本,并且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的利益联合起来,更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优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合作社在成立初期大多由大户牵头领办,其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而合作社成员人数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辐射带动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虽然成员大多“带机入社”,但限于农户自身资金实力,农机合作社中普遍存在着小型低端机具多、大中型高性能机械少等机械规模上的困境,这对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效率与收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 服务领域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经营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常规的农业机械,且机械利用率较低,作业量小、收入较少,其参与的作业项目大多是水稻收割和耕地服务,服务领域单一。针对林业、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的农机服务基本出于空白阶段。而在国外发展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成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该足以承担耕、种、收、初加工“一条龙”服务,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3 资金支持不足
  一方面限于地方财力,政府对于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较小,合作社的投资本身并不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因而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因此,合作社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领办大户自主筹集,资金数量有限。另一方面自有资金不足,这既体现于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上,又体现于合作社的运营过程中,农机合作社的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进行机库建设、设备购买、维修等方面的投入,投入高而积累少,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制约了合作社规模壮大。
  2.4 内部管理松散
  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是带机入社,统一运营分配,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机拥有着大多仍是单独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松散。其一,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合作社成立初期,项目不全,内部分工不细,不少合作社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其二,操作规章不规范。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次不齐,且大多为临时人员,操作规章缺乏且难以执行。其三,设备管理与维护不完善。
  3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加入农机合作社。农机补贴资金应适当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采用多购多补、累加补贴等多种形式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同时,积极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 扩大服务领域
  建立稳固的农机作业市场,提高其经济效益,特别是要以土地承包与托管、订单作业等形式,直接参与高标准良田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
  3.3 完善内部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组织领导,以实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其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再次,搞好组织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服务功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完善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调度落实机具作业计划,核定机组作业数量、质量、机具维修保养情况等工作。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机组、用户联合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利益共同体,既保证了作业服务的高质量,又实现了管理运行的低成本,从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根据生产管理核定机组的作业数量和维修保养情况,实行单车核算,对年度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设专人进行管理,实行统一、公开的账目管理,做到账款分离,并且定期检查,强化监督,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基层农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加快基层农技的推广,能够有效健全乡镇农业的公共服务机构,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主要对新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途径及创新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进入一个纵深发展时期,我们更需要创造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和平发展的环境,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财税法学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这是财税法学作为应用型法律学科的特点,也是财税法学者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分享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现有的法律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营改增"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税制改革,以改变原有营业税体制下相关行业的重复征收等税收弊端。从2016年5月起,保险业正式实施"营改增"政策,由于保险行业业务特殊,
近年来鞍山市雾霾污染严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而企业作为雾霾问题的主要制造者,自然对雾霾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就是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提出了鞍山市雾霾
摘 要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绿化是黎平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县城园林绿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绿化管理、工程施工、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黎平县城的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园林绿化;现状;问题;建议;贵州省黎平县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
根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赤峰市的发展思路,克什克腾旗在科学审视旗情并依托既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打造国家战略性煤基新兴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基地、蒙东地区重要的冶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资建设的加大,高校在教学、科研仪器方面的投入比例随之扩大。软件采购的规模比例也快速增长。软件的应用使得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日益
摘 要 作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生产型事业单位,国有林场是我国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将国有林场的生产潜力,和它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发挥出来。目前,国有林场在森林的培育和保护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关键词 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管理;广西国有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