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
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此序叙写之时,传来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好消息。她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国人望眼欲穿盼自然科学获诺奖,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而于我则更急切地盼望,科学家们也能快些研究创制一种特效抗癌药品,有效抑制全球猖狂肆虐的病魔,我想既然一个药学家抓住了青蒿,让全球无数疟疾患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久将来,经过科学的不懈努力,一种克癌的“救命稻草”也会应运而生,届时它将挽救无数癌症病人的生命,挽救无数癌症悲情的家庭……
我的母亲和屠呦呦有着一般的年龄,只不过当科学研究药物正酣之时,她却被诊断为癌魔缠身,幸运的是医生积极救治,家庭殷切关怀,自身乐观态度等,种种温暖包围之中,她没有倒在病榻上,依然顽强挺立着,和正常的健康人一起生活,尽享着天伦之乐,虽然没有科学家那样的性价可比,却在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中体现着价值连城……于是做儿女的回到家里依然可以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依然可以穿上淘宝网购经妈妈手改过的新衣,依然可以听到老妈不厌其烦的唠叨。然而笑意写在脸上的我,心里却是苦痛的,想必家中风烛残年的老人已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更何况压制住的病魔还在伺机趁虚而入,生命之路有多远?
一
今天是2015年除夕,天刚蒙蒙亮,窗外就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春节的脚步正在走来……要在往年,江老太脚步要快过忙年的脚步,一向爱干净的她,年底总要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要早早地为晚辈们备好压岁钱,要结结实实地将糖果盒子塞满,盛情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朋好友,老太太一生要强,要在一年最好的时光展示她的持家成就,老人的心花总是在大年夜里绽放……
可在这个除夕,躺在床上的她无力起身了,持续半个月的咳嗽销蚀着她的体能,胸部、腰部莫名的疼痛缠绕着她的行动,看到别人家过年,心里只有干着急的份……要在以往生了病,吃点小药,多加休息就会挨过去,可这次生病实在抗不住,历来主张不打针、不吃药的老太主动要求孩子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大年夜的前夕天是雾霾霾的,夜虽然有春晚的陪伴,烟花不多放,到处还是漆黑黑的……
二
大过年的,到医院诊病似乎有些不吉利,但病痛让江老太和家人顾不上许多,医院出出进进的病号不比节日里串门访友的人少,平常所说的人满为患,可以换做“患者为满”了。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一旦生了病,不管是大病、小病总爱往大医院跑,他们相信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才能够妙手回春,驱病救人,只有大医院最先进的诊疗设备才能诊断各种疑难杂症病,虽然社区医疗就在自己家门口,但这些小医疗机构即使再方便、环境再好,也不会有多少人主动前去就诊,分级诊疗倒金子塔,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医院的看病难。
节日看病,也不轻松。这个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医院的各科室除留有一两个值班医生,大都进入半歇息状态,惟有医院的急诊室依旧忙碌不停,一堆人排队候诊。医生问过江老太病情,建议做个血液检查和胸透,检查结果一出来,又急急的开了一张CT扫描检查单子。医生紧蹙眉头已告诉家属,病情要比想象严重,但不管怎样当务之急要把老太太剧烈咳嗽的炎症消除,打点滴消炎是最快的办法,这个春节要在医院里度过了……
三
医生开了10个吊瓶,这个剂量药水可以用满桶来盛了,想必人泡在药水里,再重的炎症也会被完全消灭。然而江老太的病情绝非想象那么简单,一两个吊瓶过后,病症丝毫没有见好,而和她一起入院,一起打点滴治疗同种炎症的病友,状况一个个好转,有的停了药,安心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去了。
病症如此顽固,难道仅是一个肺炎?平日里老太太身体也不时地闹些小毛病,懂药的她都是买点小药自行调理,对症所下的药基本上立竿见影,而这次吃药加打针都不灵了。老人病拖得有些久,儿女们在自责,回想半月前老人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这疼那痒在儿女看来都是老人们惯用“伎俩”,目的只为一个——引起儿女对自己的关注。如今想来肠子都悔青了,如果谁家老人也出现身体不适的“撒娇”,一定要及时带到医院做个彻底的检查,不要以晚辈工作忙做“搪塞”,任何时候,生命的价值都超出了事业承载。
四
春节放假,街面的车子没见得比平常少,走亲访友坐骑依旧车水马龙,江老太坐在去医院的车子中,眼睛望着车窗外,此时此刻,她好想呆在自己暖暖的家里,在外求学工作的儿辈、孙辈一年间难得的齐聚,众星捧月般围着老太转,天伦的乐趣让老人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老太太平素随和,很受同事、邻居、朋友们的爱戴,积攒了不少人气,过年时盛显了家庭主人的气场,而今年自己身体却蔫了,强打不起精神了,这让她好生惆怅……
点滴上午接下午的打,身体有些冰冷得虚脱,老太太心却是暖融融的,自从生病以来,儿女们日夜不离的陪伴左右,小辈们推掉了团聚的饭局,取消了外出旅行计划,专程陪着她奔波医院,鞍前马后的好生候着。人到老了,儿子媳妇绕膝,女儿女婿一同孝敬,一大家子人敬老亲情给了老太太抗击病痛的些许力量,这病情,也给儿女这边带来了无情打击,明天就能出CT病情诊断报告了……
五
检查结果出来了,CT片子外加报告单,仅有纸面上的内容能看得懂,想看又怕结果赫然列在纸上。右肺门结节伴阻塞性肺炎,右侧第4、6肋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大,建议做进一步检查……老太太平素很小心没跌跤,也没磕着、碰着怎会有骨折?结节、肺炎、骨折会不会有某种联系?一种不祥之感掠过心头。
急诊科医生看了CT片子,面色沉重,对家属说:老人患有肿瘤的可能性很大,病情还需进一步病理检测才能够确诊。会不会搞错?再挂个呼吸科专家号,听听其他医生的说法。呼吸科里当班医生是一个年逾60的老太太,慈眉善目,就自然联想到了著名医生林巧稚。“女儿这样孝敬妈妈,这个片子我得好好看看。”老大夫边说边把片子挂在工作台前,端详了片刻,很肯定的说道:“这张片90%是肺癌,晚期伴随骨转移,病的详情要待病理检测。”看到家属悲伤的脸,老医生又说:“待病号肺炎症状消除了,重新拍个片我再仔细看看。” 真得感谢有这样医德仁心的好医生。如今诊病、治病很大程度上依靠精密仪器,仪器是冷冰冰的,如果医生面对患者的脸也是冷冰冰的,会冰封住患者的心,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爱与关怀,这热忱能将冰融化。
六
癌的诊断把老太太的儿女打懵了,怎么可能呢?论遗传江家大家族少有人得肿瘤,辈辈份份多是长寿之人,81岁江老太寿限远远不能与族人相比;论生活方式,老太太的生活方式算是全家最健康的,她身上至今保留着打小养成的农村生活习俗。饮食方面爱吃煎饼、窝头、地瓜、芋头等纯天然食物,腻味大鱼大肉,起居方面夙兴夜寐,早睡早起,少有熬夜,老太太手脚勤快,不偷懒爱活动……老太太得了这种恶病存在两种可能: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污染,也不完全排除家族基因的遗传。
患癌家庭有着这样的感同身受:当有一天,你最爱的亲人之间,突然有人查出得了绝症,而你却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家人的绝望也许会超乎病人本身,就如同有股莫名的力量要将你从山峰推到谷底,明知面临粉身碎骨,却抓不住生命之重的承载。梦魇在持续着,形容枯槁的病容,佝偻虚弱的身体,有气无力的呻吟声,癌症患者种种病态像幻灯片一样的定格、闪现,变幻中,一张清瘦老太的脸出现了,一如既往的从容,她却无从知晓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正在肆虐,如同一大群消灭不了的白蚁,在啃食着身体的梁木,生命支柱随时都有蛀蚀的危险。
癌,当今世界最大的顽疾,面对它,聪明的人类怎么会束手无策?我不信乎,这种恶疾即使消灭不了也可以抑制,我要试试看……
七
经历了病情下判决书的大悲,生活又趋于了平静,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乐过痛过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
年俗中的大年初三,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平时住在一城,家庭间的来来往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从现在开始该好好珍惜每一天了。
一年中难得有几天假期全家人相聚。上班的、上学的,老少爷们凑在一起,看到彼此光阴留下的荏苒,家中孩子们由稚嫩变得成熟,中年人的丝丝白发悄然爬上了额头,老年人则更加爱唠叨了,乐意数落着这是那非,俨然成了家庭维和部队的长官。虽然身染重病,江老太还是要掌一下长者的威严,对晚辈不时来上几句训诫话。
这次娘家省亲,求学返乡的外甥女被安排了特殊的任务,负责为姥姥姥爷拍照。贪玩的孩子对大人的安排十分不情愿,她不曾知道把她一手拉扯大的姥姥正处在生死线上,今年与家人在一起,明年人安在?而大人们心里都清楚,老人生命里程处于仓促的倒计时,终点就在不远之处,祈求上苍能留足时间,待来年,家还在,人团圆。
相机咔嚓不停,数码电器派上用场,物景可以连拍,图像可以连出,如今数码上手拍摄照片,与过去的出片不可同日而语。今年适逢江老太和老伴儿的金婚,50年来所留下老两口携手走过的照片并不多。家庭影像档案也不尽完整。曾经的艰难生活让长辈一味去苦熬,生计担起了,却无暇享生活,这些年生活好了,老两口才在儿女的撺掇下偶尔拍几张合照。今天要把这缺憾给补上!
念起过往,让人酸楚,苦涩泪水强忍着,一桌的团圆宴变得食不甘味。
八
“有病乱投医”。一个“乱”字可以知道,家有病员使我们手足无措。春节假一过,儿女们就拿着江老太的CT开始了漫漫的寻医之路。在城市就医就诊有着种种方便,各大医院就诊虽拥挤,但耗上时间和精力总归能挂上号,专家医生诊断后,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治疗方案。
走过多家三甲医院,对同一种病情,各家医院给出各自的治疗方案。有的主张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然后放射治疗,有的力挺实施靶向药物的保守治疗。诊病的医生中有留洋的海归博士,有中西医结合的引进人才,有的充分了解世界肿瘤最前沿的治疗方法,有的拥有治愈各种肿瘤病人的丰富经验。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非简单之事,全家人合议多天,本着减少老人痛苦、尽量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尽快为老人安排就医。
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还需对老人身体做个彻查,进一步搞清老人肿瘤原发与转移的确切部位,提取细胞分析检测,PETCT全面检测、活性检查必不可少。
九
PETCT是现阶段检测肿瘤最精准、最权威的仪器,这种仪器在全市仅有三台。一番比较之后家属选择了市中心医院,准备为老人做全身的医学检查。
“人命关天”关乎你我,有一条医疗经验值得来分享,为自己的至亲选择就医,除了要看医院的资质,医疗设备的先进、医师医术的水平,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对病人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条件,而我们选择这家医院恰恰是看中医院对患者倾注的一种人文关怀。
医疗是健康的卫士,呵护着从孩童到老年的人生四季。患癌是不幸的,对于一个82岁的暮年老人,有那么多医务人员和家人关爱又是命中的幸运,心情在悲喜交加中变幻……
经PETCT精密检查,江老太得的病是肺部肿瘤晚期,并发骨转移,也就是闻声色变的“癌”,下一步该如何开展治疗?中心医院由肿瘤防治中心牵头,组织了多学科综合会诊,有10个科室医学专家参与其中,针对患者肿瘤病灶部位、属性的判断,年龄及个性差异,专家之间集思广益。进行认真的商讨研究,影象科、内科、肿瘤科都提出各自治疗意见和建议,综合权威专家意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诊疗方案,最终由肿瘤防治中心主治医生负责执行。
(注:医院的会诊邀请了患者家属参与,如同一个“听证会”,家属可以对诊疗方案提出质询、要求,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接受最为关切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为自己患癌亲人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十
一系列繁琐检查开始,考虑到上年龄老人的耐受力,医生建议家属放弃较为痛苦的气管镜检查,采用较为平和的腰椎骨穿刺。医生和家属对于检查带来的痛苦尽可能对老人敷衍,检查结果对老人进行了彻底隐瞒……
人们对癌症的认识,通常是一个大概念。从专业角度上讲癌症属类很细。比如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又分为腺癌和鳞癌,腺癌中基因突变的患者居多。“谈癌色变“,过去通常说哪个人患了癌症,等于判处死刑。目前研究结果认为:癌症并非等同于死亡,是可控的,这个理论可用3个1/3来概括。1/3的早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实现临床治愈,不会因为癌症而死亡;1/3的中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如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辅以中医药治疗等延长生命;1/3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要目标来治疗。但无论怎样,患了癌,都是生命千钧系一线,凶多吉少是不争的事实。
假如你是个乐观之人,又懂得一些医学常识,医生把癌病据实告之,这种生命的震颤放在谁身上都不会无动于衷;如果身心欠豁达,在思想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如实告之患者病情,无异于晴天霹雳,许多患者不堪此生命之负。考虑到江老太平日的性格,家属同医生商定,将老人患病的实情隐瞒本人,对治疗、康复等后续,家属们要“瞒天过海”了,这种“孙子兵法”能否持续蒙蔽下去?能否在老人身上起作用?
十一
最亲的人得了癌,心中落下最灰的阴霾。然而当听闻周围最为熟悉的同事、朋友也相继患癌,阴霾似卡在喉咙有种窒息的感觉,生命的性价比如此地令人扼腕叹息……
在熟知的患癌逝去的人当中,有老人、有孩子,切肤之痛的莫过于同龄人了。他们的人生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家庭砥柱的黄金阶段,几经努力奋斗,才创出了明朗的今天,还将会拥有辉煌的明天,如日中升的美好阳光,却被癌魔幻成了泡影。几经治疗、几经抗争,却终将撒手人寰。病魔带走了事业、发展、家庭、亲情、友情,一切的一切。由此种种,健康归零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健康虽然不是一切,但是失去它意味着失去一切!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代表失去一切。近期的微信圈里也疯传着一条信息,什么是你的?文图的传达绕来绕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金钱、地位都不是你的,唯有健康是自己的。
在江老太诊查病情期间,一部《穹顶之下》电视专题片火遍全国。据说是中央电视台一位前主持人,历时一年,耗资百万的切身之作,且不论作品的价值取向如何,但从健康教育的角度讲,它引导了人们关注环境,关注生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人类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未完待续)
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此序叙写之时,传来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好消息。她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国人望眼欲穿盼自然科学获诺奖,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而于我则更急切地盼望,科学家们也能快些研究创制一种特效抗癌药品,有效抑制全球猖狂肆虐的病魔,我想既然一个药学家抓住了青蒿,让全球无数疟疾患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久将来,经过科学的不懈努力,一种克癌的“救命稻草”也会应运而生,届时它将挽救无数癌症病人的生命,挽救无数癌症悲情的家庭……
我的母亲和屠呦呦有着一般的年龄,只不过当科学研究药物正酣之时,她却被诊断为癌魔缠身,幸运的是医生积极救治,家庭殷切关怀,自身乐观态度等,种种温暖包围之中,她没有倒在病榻上,依然顽强挺立着,和正常的健康人一起生活,尽享着天伦之乐,虽然没有科学家那样的性价可比,却在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中体现着价值连城……于是做儿女的回到家里依然可以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依然可以穿上淘宝网购经妈妈手改过的新衣,依然可以听到老妈不厌其烦的唠叨。然而笑意写在脸上的我,心里却是苦痛的,想必家中风烛残年的老人已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更何况压制住的病魔还在伺机趁虚而入,生命之路有多远?
一
今天是2015年除夕,天刚蒙蒙亮,窗外就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春节的脚步正在走来……要在往年,江老太脚步要快过忙年的脚步,一向爱干净的她,年底总要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要早早地为晚辈们备好压岁钱,要结结实实地将糖果盒子塞满,盛情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朋好友,老太太一生要强,要在一年最好的时光展示她的持家成就,老人的心花总是在大年夜里绽放……
可在这个除夕,躺在床上的她无力起身了,持续半个月的咳嗽销蚀着她的体能,胸部、腰部莫名的疼痛缠绕着她的行动,看到别人家过年,心里只有干着急的份……要在以往生了病,吃点小药,多加休息就会挨过去,可这次生病实在抗不住,历来主张不打针、不吃药的老太主动要求孩子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大年夜的前夕天是雾霾霾的,夜虽然有春晚的陪伴,烟花不多放,到处还是漆黑黑的……
二
大过年的,到医院诊病似乎有些不吉利,但病痛让江老太和家人顾不上许多,医院出出进进的病号不比节日里串门访友的人少,平常所说的人满为患,可以换做“患者为满”了。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一旦生了病,不管是大病、小病总爱往大医院跑,他们相信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才能够妙手回春,驱病救人,只有大医院最先进的诊疗设备才能诊断各种疑难杂症病,虽然社区医疗就在自己家门口,但这些小医疗机构即使再方便、环境再好,也不会有多少人主动前去就诊,分级诊疗倒金子塔,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医院的看病难。
节日看病,也不轻松。这个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医院的各科室除留有一两个值班医生,大都进入半歇息状态,惟有医院的急诊室依旧忙碌不停,一堆人排队候诊。医生问过江老太病情,建议做个血液检查和胸透,检查结果一出来,又急急的开了一张CT扫描检查单子。医生紧蹙眉头已告诉家属,病情要比想象严重,但不管怎样当务之急要把老太太剧烈咳嗽的炎症消除,打点滴消炎是最快的办法,这个春节要在医院里度过了……
三
医生开了10个吊瓶,这个剂量药水可以用满桶来盛了,想必人泡在药水里,再重的炎症也会被完全消灭。然而江老太的病情绝非想象那么简单,一两个吊瓶过后,病症丝毫没有见好,而和她一起入院,一起打点滴治疗同种炎症的病友,状况一个个好转,有的停了药,安心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去了。
病症如此顽固,难道仅是一个肺炎?平日里老太太身体也不时地闹些小毛病,懂药的她都是买点小药自行调理,对症所下的药基本上立竿见影,而这次吃药加打针都不灵了。老人病拖得有些久,儿女们在自责,回想半月前老人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这疼那痒在儿女看来都是老人们惯用“伎俩”,目的只为一个——引起儿女对自己的关注。如今想来肠子都悔青了,如果谁家老人也出现身体不适的“撒娇”,一定要及时带到医院做个彻底的检查,不要以晚辈工作忙做“搪塞”,任何时候,生命的价值都超出了事业承载。
四
春节放假,街面的车子没见得比平常少,走亲访友坐骑依旧车水马龙,江老太坐在去医院的车子中,眼睛望着车窗外,此时此刻,她好想呆在自己暖暖的家里,在外求学工作的儿辈、孙辈一年间难得的齐聚,众星捧月般围着老太转,天伦的乐趣让老人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老太太平素随和,很受同事、邻居、朋友们的爱戴,积攒了不少人气,过年时盛显了家庭主人的气场,而今年自己身体却蔫了,强打不起精神了,这让她好生惆怅……
点滴上午接下午的打,身体有些冰冷得虚脱,老太太心却是暖融融的,自从生病以来,儿女们日夜不离的陪伴左右,小辈们推掉了团聚的饭局,取消了外出旅行计划,专程陪着她奔波医院,鞍前马后的好生候着。人到老了,儿子媳妇绕膝,女儿女婿一同孝敬,一大家子人敬老亲情给了老太太抗击病痛的些许力量,这病情,也给儿女这边带来了无情打击,明天就能出CT病情诊断报告了……
五
检查结果出来了,CT片子外加报告单,仅有纸面上的内容能看得懂,想看又怕结果赫然列在纸上。右肺门结节伴阻塞性肺炎,右侧第4、6肋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大,建议做进一步检查……老太太平素很小心没跌跤,也没磕着、碰着怎会有骨折?结节、肺炎、骨折会不会有某种联系?一种不祥之感掠过心头。
急诊科医生看了CT片子,面色沉重,对家属说:老人患有肿瘤的可能性很大,病情还需进一步病理检测才能够确诊。会不会搞错?再挂个呼吸科专家号,听听其他医生的说法。呼吸科里当班医生是一个年逾60的老太太,慈眉善目,就自然联想到了著名医生林巧稚。“女儿这样孝敬妈妈,这个片子我得好好看看。”老大夫边说边把片子挂在工作台前,端详了片刻,很肯定的说道:“这张片90%是肺癌,晚期伴随骨转移,病的详情要待病理检测。”看到家属悲伤的脸,老医生又说:“待病号肺炎症状消除了,重新拍个片我再仔细看看。” 真得感谢有这样医德仁心的好医生。如今诊病、治病很大程度上依靠精密仪器,仪器是冷冰冰的,如果医生面对患者的脸也是冷冰冰的,会冰封住患者的心,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爱与关怀,这热忱能将冰融化。
六
癌的诊断把老太太的儿女打懵了,怎么可能呢?论遗传江家大家族少有人得肿瘤,辈辈份份多是长寿之人,81岁江老太寿限远远不能与族人相比;论生活方式,老太太的生活方式算是全家最健康的,她身上至今保留着打小养成的农村生活习俗。饮食方面爱吃煎饼、窝头、地瓜、芋头等纯天然食物,腻味大鱼大肉,起居方面夙兴夜寐,早睡早起,少有熬夜,老太太手脚勤快,不偷懒爱活动……老太太得了这种恶病存在两种可能: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污染,也不完全排除家族基因的遗传。
患癌家庭有着这样的感同身受:当有一天,你最爱的亲人之间,突然有人查出得了绝症,而你却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家人的绝望也许会超乎病人本身,就如同有股莫名的力量要将你从山峰推到谷底,明知面临粉身碎骨,却抓不住生命之重的承载。梦魇在持续着,形容枯槁的病容,佝偻虚弱的身体,有气无力的呻吟声,癌症患者种种病态像幻灯片一样的定格、闪现,变幻中,一张清瘦老太的脸出现了,一如既往的从容,她却无从知晓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正在肆虐,如同一大群消灭不了的白蚁,在啃食着身体的梁木,生命支柱随时都有蛀蚀的危险。
癌,当今世界最大的顽疾,面对它,聪明的人类怎么会束手无策?我不信乎,这种恶疾即使消灭不了也可以抑制,我要试试看……
七
经历了病情下判决书的大悲,生活又趋于了平静,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乐过痛过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
年俗中的大年初三,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平时住在一城,家庭间的来来往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从现在开始该好好珍惜每一天了。
一年中难得有几天假期全家人相聚。上班的、上学的,老少爷们凑在一起,看到彼此光阴留下的荏苒,家中孩子们由稚嫩变得成熟,中年人的丝丝白发悄然爬上了额头,老年人则更加爱唠叨了,乐意数落着这是那非,俨然成了家庭维和部队的长官。虽然身染重病,江老太还是要掌一下长者的威严,对晚辈不时来上几句训诫话。
这次娘家省亲,求学返乡的外甥女被安排了特殊的任务,负责为姥姥姥爷拍照。贪玩的孩子对大人的安排十分不情愿,她不曾知道把她一手拉扯大的姥姥正处在生死线上,今年与家人在一起,明年人安在?而大人们心里都清楚,老人生命里程处于仓促的倒计时,终点就在不远之处,祈求上苍能留足时间,待来年,家还在,人团圆。
相机咔嚓不停,数码电器派上用场,物景可以连拍,图像可以连出,如今数码上手拍摄照片,与过去的出片不可同日而语。今年适逢江老太和老伴儿的金婚,50年来所留下老两口携手走过的照片并不多。家庭影像档案也不尽完整。曾经的艰难生活让长辈一味去苦熬,生计担起了,却无暇享生活,这些年生活好了,老两口才在儿女的撺掇下偶尔拍几张合照。今天要把这缺憾给补上!
念起过往,让人酸楚,苦涩泪水强忍着,一桌的团圆宴变得食不甘味。
八
“有病乱投医”。一个“乱”字可以知道,家有病员使我们手足无措。春节假一过,儿女们就拿着江老太的CT开始了漫漫的寻医之路。在城市就医就诊有着种种方便,各大医院就诊虽拥挤,但耗上时间和精力总归能挂上号,专家医生诊断后,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治疗方案。
走过多家三甲医院,对同一种病情,各家医院给出各自的治疗方案。有的主张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然后放射治疗,有的力挺实施靶向药物的保守治疗。诊病的医生中有留洋的海归博士,有中西医结合的引进人才,有的充分了解世界肿瘤最前沿的治疗方法,有的拥有治愈各种肿瘤病人的丰富经验。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非简单之事,全家人合议多天,本着减少老人痛苦、尽量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尽快为老人安排就医。
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还需对老人身体做个彻查,进一步搞清老人肿瘤原发与转移的确切部位,提取细胞分析检测,PETCT全面检测、活性检查必不可少。
九
PETCT是现阶段检测肿瘤最精准、最权威的仪器,这种仪器在全市仅有三台。一番比较之后家属选择了市中心医院,准备为老人做全身的医学检查。
“人命关天”关乎你我,有一条医疗经验值得来分享,为自己的至亲选择就医,除了要看医院的资质,医疗设备的先进、医师医术的水平,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对病人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条件,而我们选择这家医院恰恰是看中医院对患者倾注的一种人文关怀。
医疗是健康的卫士,呵护着从孩童到老年的人生四季。患癌是不幸的,对于一个82岁的暮年老人,有那么多医务人员和家人关爱又是命中的幸运,心情在悲喜交加中变幻……
经PETCT精密检查,江老太得的病是肺部肿瘤晚期,并发骨转移,也就是闻声色变的“癌”,下一步该如何开展治疗?中心医院由肿瘤防治中心牵头,组织了多学科综合会诊,有10个科室医学专家参与其中,针对患者肿瘤病灶部位、属性的判断,年龄及个性差异,专家之间集思广益。进行认真的商讨研究,影象科、内科、肿瘤科都提出各自治疗意见和建议,综合权威专家意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诊疗方案,最终由肿瘤防治中心主治医生负责执行。
(注:医院的会诊邀请了患者家属参与,如同一个“听证会”,家属可以对诊疗方案提出质询、要求,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接受最为关切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为自己患癌亲人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十
一系列繁琐检查开始,考虑到上年龄老人的耐受力,医生建议家属放弃较为痛苦的气管镜检查,采用较为平和的腰椎骨穿刺。医生和家属对于检查带来的痛苦尽可能对老人敷衍,检查结果对老人进行了彻底隐瞒……
人们对癌症的认识,通常是一个大概念。从专业角度上讲癌症属类很细。比如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又分为腺癌和鳞癌,腺癌中基因突变的患者居多。“谈癌色变“,过去通常说哪个人患了癌症,等于判处死刑。目前研究结果认为:癌症并非等同于死亡,是可控的,这个理论可用3个1/3来概括。1/3的早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实现临床治愈,不会因为癌症而死亡;1/3的中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如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辅以中医药治疗等延长生命;1/3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要目标来治疗。但无论怎样,患了癌,都是生命千钧系一线,凶多吉少是不争的事实。
假如你是个乐观之人,又懂得一些医学常识,医生把癌病据实告之,这种生命的震颤放在谁身上都不会无动于衷;如果身心欠豁达,在思想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如实告之患者病情,无异于晴天霹雳,许多患者不堪此生命之负。考虑到江老太平日的性格,家属同医生商定,将老人患病的实情隐瞒本人,对治疗、康复等后续,家属们要“瞒天过海”了,这种“孙子兵法”能否持续蒙蔽下去?能否在老人身上起作用?
十一
最亲的人得了癌,心中落下最灰的阴霾。然而当听闻周围最为熟悉的同事、朋友也相继患癌,阴霾似卡在喉咙有种窒息的感觉,生命的性价比如此地令人扼腕叹息……
在熟知的患癌逝去的人当中,有老人、有孩子,切肤之痛的莫过于同龄人了。他们的人生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家庭砥柱的黄金阶段,几经努力奋斗,才创出了明朗的今天,还将会拥有辉煌的明天,如日中升的美好阳光,却被癌魔幻成了泡影。几经治疗、几经抗争,却终将撒手人寰。病魔带走了事业、发展、家庭、亲情、友情,一切的一切。由此种种,健康归零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健康虽然不是一切,但是失去它意味着失去一切!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代表失去一切。近期的微信圈里也疯传着一条信息,什么是你的?文图的传达绕来绕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金钱、地位都不是你的,唯有健康是自己的。
在江老太诊查病情期间,一部《穹顶之下》电视专题片火遍全国。据说是中央电视台一位前主持人,历时一年,耗资百万的切身之作,且不论作品的价值取向如何,但从健康教育的角度讲,它引导了人们关注环境,关注生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人类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