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由于日常交往中所运用的母语是彝语而不是汉语,再加上受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制约,因此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每次送走一个毕业班,再来接四、五年级的时候,给彝族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语文课,我发现孩子们积累的汉语词汇很少,大多数学生竟不能说一句通顺的汉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真切感受到作文教学对彝族孩子来说是何等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如何对彝族孩子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彝族;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13-02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作文教学目标,降低作文要求,循序渐进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要突破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瓶颈,首要任务是降低对小学生习作的种种要求,淡化对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对彝族孩子而言,习作要求还得一降再降。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也要从写一句通顺的话开始,逐步提高到写几句通顺的话,再学写一段话,把一段话写好了,最后才是篇的训练。
二、让学生多听汉语故事
只有进行大量的多渠道的汉语输入,才能有流畅自然的汉语输出。让学生多听汉语故事就是输入的方法之一。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孩子喜欢的文字形式,对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听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丰富和发展想象力。因此,老師可以每周用一些时间给同学们讲故事。
三、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一句话:“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流畅,因此,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里有许多或优美或故事性强的图片,这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契机。彝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低,面对一幅图画,让他们概述是比较困难的,我便按画面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有层次有步骤地依次回答问题,逐渐从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对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写出来的作文才自然而真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让学生明白,观察一定按顺序进行,并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另外,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每件事物都有本身的独到之处,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尽量把实物带到教室来,指导大家观察。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一篇观察作文,我带着胖大海、开水和玻璃杯走进了教室。孩子们都十分好奇,兴趣盎然。我先让他们观察胖大海的外形、颜色、花纹等,并让他们闻一闻,捏一捏,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大胆说出来。有的孩子说胖大海像一颗核桃,有的说胖大海上面的纹路仿佛老人脸上的皱纹……然后,我把胖大海丢进装有开水的玻璃杯里,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胖大海的变化。孩子们被胖大海的变化惊呆了,纷纷举手发言,话匣子完全打开了。最后,我让他们尝了尝胖大海的味道,并告诉他们胖大海的用途。整个观察过程,我将观察顺序和孩子们所见所感的重点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观察完后,我让他们看着板书写出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特点鲜明。
五、尊重学生体验,让他们说真话,表真情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尊重学生体验,让他们说真话,表真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代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曾经在作文指导课上,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学生能迅速写出作文,我找了好几篇范文做例子,教学生写作。结果学生无话可写了,有的干脆就把我找的范文再现一点出来。我很苦恼,我为他们考虑得如此周到,为什么还写不出来?后来我才明白,我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拔苗助长了。从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鼓励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回忆那些难忘的瞬间和细节,写出真情实感。有一次作文指导课,要求是写一件难忘的事。启发谈话,打开思维之后,同学们在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汇报交流时,一位彝族女孩犹豫地举起手,然后用她不太流利的汉语讲述。她说有一次妹妹病了,妈妈对妹妹的关心让她难忘。我问她:“妈妈的那些表现让你感动?比如她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在我的启发下,她说,妹妹半夜发病,哭着说肚子痛,妈妈很着急,一边找药一边批评妹妹,不该乱吃很辣的东西。用了一些办法也不见好转,妈妈立即决定,找一辆车送妹妹去马边医院。黑暗的山路比平时难走,妈妈不顾危险,一路都搂着妹妹。听到妹妹难受的哭声,妈妈也哭了。妈妈抽泣着对她说:“要是你妹妹没有了,我可怎么办哦?”这个彝族女孩的描述感动了班上的其他同学,他们在习作中也努力地把感动之处写清楚,这次的习作也比较成功。
六、把握落点,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崔峦老师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教育专家的这些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小练笔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几个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仿写、扩写、改写、续写等。只要学生有感而发就好。
七、多读课外书,善于吸取写作的营养
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努力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日积月累,有一天学生写作时就得心应手了。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学生的阅读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能用就用。授课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几句优美传神的话语,多读多记。长此下去,学生无形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吸取了写作的营养。
八、做好写作过程的指导
教师要做好写作过程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很关键的一步。如何指导呢?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范围和要求;启发谈话,再现生活,选取值得一写的材料;学生自言自语;了解学生的选材有哪些类型,每个类型至少请一个学生口头表达,再谈话启发,挖掘打动人心之处,板书重要的词语(写作顺序方面和写作内容方面);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导写作顺序;学生动笔写,不厌其烦地板书学生不会写的字;学生写完后自读作文,改正不正确、不通顺的地方。然后教师批改作文,完成后返还学生,教师评讲作文,学生修改,改好后誊写作文。生写作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教给他们批改作文的方法,自主评价。
对彝族孩子而言,虽然作文教学难上加难,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表达,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信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范丁芳.经营管理者.2015(07).
[2]新媒体时代的微信营销策略研究[J].葛瑞桥.新经济.2015(05).
[3]我国经济型酒店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微信营销的研究——以如家、7天、锦江之星为例[J].宁传林,魏子玉.商场现代化.2015(02).
【关键词】彝族;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13-02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作文教学目标,降低作文要求,循序渐进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要突破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瓶颈,首要任务是降低对小学生习作的种种要求,淡化对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对彝族孩子而言,习作要求还得一降再降。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也要从写一句通顺的话开始,逐步提高到写几句通顺的话,再学写一段话,把一段话写好了,最后才是篇的训练。
二、让学生多听汉语故事
只有进行大量的多渠道的汉语输入,才能有流畅自然的汉语输出。让学生多听汉语故事就是输入的方法之一。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孩子喜欢的文字形式,对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听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丰富和发展想象力。因此,老師可以每周用一些时间给同学们讲故事。
三、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一句话:“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流畅,因此,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里有许多或优美或故事性强的图片,这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契机。彝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低,面对一幅图画,让他们概述是比较困难的,我便按画面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有层次有步骤地依次回答问题,逐渐从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对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写出来的作文才自然而真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让学生明白,观察一定按顺序进行,并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另外,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每件事物都有本身的独到之处,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尽量把实物带到教室来,指导大家观察。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一篇观察作文,我带着胖大海、开水和玻璃杯走进了教室。孩子们都十分好奇,兴趣盎然。我先让他们观察胖大海的外形、颜色、花纹等,并让他们闻一闻,捏一捏,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大胆说出来。有的孩子说胖大海像一颗核桃,有的说胖大海上面的纹路仿佛老人脸上的皱纹……然后,我把胖大海丢进装有开水的玻璃杯里,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胖大海的变化。孩子们被胖大海的变化惊呆了,纷纷举手发言,话匣子完全打开了。最后,我让他们尝了尝胖大海的味道,并告诉他们胖大海的用途。整个观察过程,我将观察顺序和孩子们所见所感的重点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观察完后,我让他们看着板书写出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特点鲜明。
五、尊重学生体验,让他们说真话,表真情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尊重学生体验,让他们说真话,表真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代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曾经在作文指导课上,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学生能迅速写出作文,我找了好几篇范文做例子,教学生写作。结果学生无话可写了,有的干脆就把我找的范文再现一点出来。我很苦恼,我为他们考虑得如此周到,为什么还写不出来?后来我才明白,我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拔苗助长了。从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鼓励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回忆那些难忘的瞬间和细节,写出真情实感。有一次作文指导课,要求是写一件难忘的事。启发谈话,打开思维之后,同学们在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汇报交流时,一位彝族女孩犹豫地举起手,然后用她不太流利的汉语讲述。她说有一次妹妹病了,妈妈对妹妹的关心让她难忘。我问她:“妈妈的那些表现让你感动?比如她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在我的启发下,她说,妹妹半夜发病,哭着说肚子痛,妈妈很着急,一边找药一边批评妹妹,不该乱吃很辣的东西。用了一些办法也不见好转,妈妈立即决定,找一辆车送妹妹去马边医院。黑暗的山路比平时难走,妈妈不顾危险,一路都搂着妹妹。听到妹妹难受的哭声,妈妈也哭了。妈妈抽泣着对她说:“要是你妹妹没有了,我可怎么办哦?”这个彝族女孩的描述感动了班上的其他同学,他们在习作中也努力地把感动之处写清楚,这次的习作也比较成功。
六、把握落点,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崔峦老师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教育专家的这些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小练笔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几个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仿写、扩写、改写、续写等。只要学生有感而发就好。
七、多读课外书,善于吸取写作的营养
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努力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日积月累,有一天学生写作时就得心应手了。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学生的阅读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能用就用。授课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几句优美传神的话语,多读多记。长此下去,学生无形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吸取了写作的营养。
八、做好写作过程的指导
教师要做好写作过程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很关键的一步。如何指导呢?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范围和要求;启发谈话,再现生活,选取值得一写的材料;学生自言自语;了解学生的选材有哪些类型,每个类型至少请一个学生口头表达,再谈话启发,挖掘打动人心之处,板书重要的词语(写作顺序方面和写作内容方面);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导写作顺序;学生动笔写,不厌其烦地板书学生不会写的字;学生写完后自读作文,改正不正确、不通顺的地方。然后教师批改作文,完成后返还学生,教师评讲作文,学生修改,改好后誊写作文。生写作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教给他们批改作文的方法,自主评价。
对彝族孩子而言,虽然作文教学难上加难,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表达,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信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范丁芳.经营管理者.2015(07).
[2]新媒体时代的微信营销策略研究[J].葛瑞桥.新经济.2015(05).
[3]我国经济型酒店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微信营销的研究——以如家、7天、锦江之星为例[J].宁传林,魏子玉.商场现代化.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