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个根本性问题。而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与坏,都与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从目前教育的发展潮流看,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一位学者对这一现象做出了高度概括,即:“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人、塑造人”。这一论断,把教育完全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而引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当前的学校教育也正在沿着这一正确轨道阔步前进,而作为新型基础学科的思品课同样以它独有的魄力为素质教育增光添彩。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阶段将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改变为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以及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课程的调整以其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等特点,极大地向学生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重点恰恰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样看来,小学思品课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品课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对于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他的人生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怎样让这张白纸上描绘出最辉煌灿烂的图景?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值得深思的内容。翻开《品德与生活》课本第一册,它既以时间为经,又以孩子们的活动为纬,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还让他们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祖国,同时穿插有对不同季节的描述,紧贴学生生活,为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课本中的每一课几乎都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每一位小朋友的身上,使他们那幼小的心灵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礼让他人的内涵。
二、思品课在培养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上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石。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的学校,充分发挥思品课的作用,将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1~6年级的教材均有所体现,但每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均不同,依据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第一册《欢度国庆》这课,让小学生首先要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以及祖国的生日,了解一些英雄的故事,并用不同的方式去庆祝祖国的生日,让爱国主义在学生的思想中萌发。六年级的《为了建设新中国》是通过调查、探究活动以及对全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祖国的历史,从而体验并感悟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从小树立了长大建设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坚强信念。
三、思品课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供了材料
有人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将其他学科归入所谓的“副科”中。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的视野变窄,知识结构单一,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让学生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比如思品课中所展示的丰富的历史、社会知识,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他们走向社会的处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如《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不仅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的方方面面,而且了解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社区情况,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我是中国人》从中国的行政区划讲到壮丽山河,又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讲到灿烂的文化。那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似乎在向学生们述说着我国古代的文明;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行政区的划分又在向他们表明中国的地大物博;而首都北京,这颗铿锵有力地跳动着的祖国的心脏,又以她博大的胸怀迎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而当这一切都充分展示在小学生面前的时候,才会使他们对脚下的这块神圣的土地有了具体、深刻的了解,才会使他们为自己记忆的宝库中对“祖国”的解释输送一个比较详尽的答案。
四、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日本所设计的21世纪教育的目标模式是重视个性,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具有同样的道理。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在小学思品课中几乎每一课都设计了社会调查的内容,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在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要想上好实践课,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在兴趣上做文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低年级的实践课结合了儿童好奇、表现欲强等年龄特点,把课本内容形象化、生活化。通过编小品、童话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从而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中高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及自理能力日渐增强,实践课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有采访、搞调查、参与实践、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安全》这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担任“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进行表演,将烫伤的救治过程、打报警电话的过程表演出来,使学生轻松地懂得了几种自护自救的方式,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当今的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制造》这课,会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在学习这一课时,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广泛收集资料,这样会加深他们的印象,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思品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它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等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以上这些内容又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因此素质教育是小学思品课实施教育的目标,而小学思品课又成为素质教育这片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阶段将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改变为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以及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课程的调整以其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等特点,极大地向学生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重点恰恰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样看来,小学思品课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品课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对于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他的人生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怎样让这张白纸上描绘出最辉煌灿烂的图景?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值得深思的内容。翻开《品德与生活》课本第一册,它既以时间为经,又以孩子们的活动为纬,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还让他们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祖国,同时穿插有对不同季节的描述,紧贴学生生活,为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课本中的每一课几乎都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每一位小朋友的身上,使他们那幼小的心灵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礼让他人的内涵。
二、思品课在培养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上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石。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的学校,充分发挥思品课的作用,将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1~6年级的教材均有所体现,但每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均不同,依据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第一册《欢度国庆》这课,让小学生首先要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以及祖国的生日,了解一些英雄的故事,并用不同的方式去庆祝祖国的生日,让爱国主义在学生的思想中萌发。六年级的《为了建设新中国》是通过调查、探究活动以及对全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祖国的历史,从而体验并感悟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从小树立了长大建设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坚强信念。
三、思品课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供了材料
有人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将其他学科归入所谓的“副科”中。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的视野变窄,知识结构单一,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让学生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比如思品课中所展示的丰富的历史、社会知识,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他们走向社会的处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如《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不仅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的方方面面,而且了解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社区情况,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我是中国人》从中国的行政区划讲到壮丽山河,又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讲到灿烂的文化。那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似乎在向学生们述说着我国古代的文明;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行政区的划分又在向他们表明中国的地大物博;而首都北京,这颗铿锵有力地跳动着的祖国的心脏,又以她博大的胸怀迎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而当这一切都充分展示在小学生面前的时候,才会使他们对脚下的这块神圣的土地有了具体、深刻的了解,才会使他们为自己记忆的宝库中对“祖国”的解释输送一个比较详尽的答案。
四、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日本所设计的21世纪教育的目标模式是重视个性,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具有同样的道理。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在小学思品课中几乎每一课都设计了社会调查的内容,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在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要想上好实践课,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在兴趣上做文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低年级的实践课结合了儿童好奇、表现欲强等年龄特点,把课本内容形象化、生活化。通过编小品、童话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从而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中高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及自理能力日渐增强,实践课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有采访、搞调查、参与实践、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安全》这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担任“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进行表演,将烫伤的救治过程、打报警电话的过程表演出来,使学生轻松地懂得了几种自护自救的方式,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当今的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制造》这课,会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在学习这一课时,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广泛收集资料,这样会加深他们的印象,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思品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它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等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以上这些内容又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因此素质教育是小学思品课实施教育的目标,而小学思品课又成为素质教育这片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