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歌舞发展与素质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少儿舞蹈教育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模仿力和表现力。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真诚、坦率,培养他们的专注与自信,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更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怕苦、不畏难、善于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所谓“音舞诠释真善美,雨露滋润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少儿舞蹈工作者如何边教学、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不断提高自身对少儿舞蹈的认识,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已成为我们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要做到少儿舞蹈创作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寓教于乐,让孩子从舞蹈中得到收益
  创作编排少儿舞蹈必须紧紧扣合时代的主旋律,配合学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选准适合儿重特点的教材创编舞蹈,为学生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服务。例如,我们在创作编排少儿舞蹈《拾稻穗的小姑娘》时,从社会上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中得到启示:社会为孩子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但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限制了孩子健康成长。这造成少年儿童普遍集体意识薄弱,劳动观念淡薄。排练舞蹈前我这样启发少儿舞蹈队的孩子们:大家去过农村吗?大自然美不美呀?农民伯伯种稻子辛苦不辛苦呀?稻穗掉在田里烂掉可惜不可惜呀?这群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七嘴八舌,答案不一。等我给她们统一了认识,并利用星期天组织孩子们去郊区农村实地体验后,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要求排练的热情极高。
  在编排中,我注意运用恰当准确的舞蹈语汇反映少年儿童的特殊愿望和心声,用夸张活泼的动作来表现舞蹈主题和时代火热生活。我借鉴了云南花灯的小蹙为基本动作运用到舞蹈中。很快,一群在窄窄的田埂上走得七扭八歪,欢快地捡拾稻穗,挥汗如雨却不怕苦累的农村小姑娘形象立在了舞台上,演出效果非常成功,并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家长也纷纷反映,自从排练舞蹈后。孩子知道主动做家务了,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看来,通过排练演出,劳动光荣,节约光荣的观念已经悄悄地根植于孩子们的意识中了。这种美育效果比家长老师的言传口教来得直观、有效。
  二、注意儿童特点,要防止少儿舞蹈成人化、专业化
  少儿舞蹈必须是少儿心灵与少儿天性的真实写照。只有这样,少儿才能接受,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美育目的。在儿童舞蹈编排与教育中,应以健康、快乐为基调,在玩中舞、舞中玩,更富情趣,更具娱乐性,更有利于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提高。
  要避免少儿舞蹈成人化、专业化,千万不要违背孩子心理和生理年龄,不能以孩子健康为代价去参赛获奖。把成人舞蹈的编舞模式及高难度技巧动作强加在孩子的舞蹈中。有的孩子由于功底不足,为了完成技巧满足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在紧张、压抑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去完成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技巧,如连续几个“前桥”落地后接“劈叉”,或者连续几个“抢脸”接“五龙绞柱”等等。动作是勉强做了,可是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在重力失衡的状态下,头晕目眩,立起来辨不清方向,甚至跌倒在台上,受伤的是孩子,舞台下的观众也是随之紧张担心。所以,编导在创作少儿歌舞时首先要做到角色的转换,即用少儿的思维来构思少儿舞蹈,同时还应注意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少儿天性爱美,喜欢幻想、模仿、猎奇、求知欲强。优美的童话寓言故事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引起他们的联想,诱发他们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对于促进少儿由形象思维到具象思维将起到有益的帮助。在创作中,我经常用自然界的花草、枝叶等作道具,而且在舞蹈中我多加入一些模拟飞禽走兽、鱼蟹的动作或佩戴它们的标志,利用情节来增长少儿的自然知识。我编排少儿独舞《春芽》时,特意带小演员到苗圃观察花草从种子出土、发芽的过程,然后又领她到郊外观看长成的小树,详细地给小演员讲解小树苗在雨露阳光的滋润下,在与狂风暴雨的抗争中成长为一棵小树的生长过程,融知识情趣为一体,这不仅使孩子了解到一棵幼苗成长的不易,而且形象地教育启发了孩子们,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知道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经得起困难考验。仅仅做到寓教于乐还不够,少儿舞蹈的創作还应注意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如何激发少儿奇思妙想,调动聪明乖巧的灵性。儿童的思维尚未具备理性,更达不到严密的逻辑性。这样,孩子的思维就界定在既懂又不懂、既合又不合逻辑的层面上。所以,孩子们会认为树儿会疼,花儿会笑,鸟儿会哭,月亮能知道自己的愿望。一个孩子还天真地问过我,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那我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种个愿望在花盆里会不会实现呀?这种奇异、充满幻想的提问怎么不让你的心灵得到一次震动和净化?你的创作冲动怎能不油然而生呢?
  三、舞蹈语汇要来源于儿童生活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爱跳、好胜、好玩,喜欢手舞足蹈。他们喜欢小兔蹦、小猴跳、燕子飞、熊翻筋斗,对于这些他们倍感亲切,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常常在生活中去模仿。作为舞蹈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爱好,从这些爱好和儿童本能动作中去提炼舞蹈素材,去捕捉儿童动作的造型美。
  舞蹈表演要儿童化,少儿表演表情丰富多彩,喜欢夸张,他们常借助面部表情来代替语言的表达,所以在儿童舞蹈表演上,儿童表情的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四、少儿舞蹈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你的学生,理解你的学生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会颇深:让孩子们喜欢你!
  少儿舞蹈教学中,首先孩子喜欢你才能喜欢舞蹈。所以,你作为教师,首先是孩子们心中舞蹈的代言人,那么,老师在上课时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带到课堂上,你要永远保持火热的激情,开朗的情绪,让学生随着你的舞蹈和激情兴奋起来,让学生全身的关节与细胞兴奋起来,让学生的心情兴奋起来。这样,学生与老师就会沟通起来,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动作,他们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就能达到合谐统一,舞蹈的感觉就会得到升华,对美的感觉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总之,少儿舞蹈是舞蹈艺术一枝鲜嫩的花朵,对少儿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每一个从事舞蹈事业的文化工作者都要增强使命和责任感,为之努力奋斗,尽心尽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孩子们的作品来。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出色的儿童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多个译本.本文选取张万里译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成时译的《赫克尔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对比分析,以奈达的“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耍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因为孩子本身具有较大的潜力,可见独立性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独立性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  让幼儿能够尽早尽快地独立起来是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愿望,理论上家长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比较容易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决定现代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关注情感需要,激活创新意识;引导自主学习,培养
孟郊性情耿介,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歌以苦吟、推敲著称,诗中颇多苦语,而又多用幽僻、寒冷的意象,艺术构思上追求“深奇”,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然而,孟郊的诗并非全为苦涩“硬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改变英语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探讨几种大学英语
【摘 要】 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园就成了孩子们的小社会,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
本文在宋代时代背景下对宋代的乐府题边塞诗中的征战主题边塞诗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宋代征战主题乐府题边塞诗的创作成因及模式特点。
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政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学科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创新德育教学,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
【摘 要】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结论少,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书至尊,不顾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