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采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150份临床尿液标本的白细胞、酵母样真菌及细菌计数,将这3项检测结果结合起来判断是否具有尿路感染(UTI)信息,并记录下具有UTI信息标本的散点图.同时将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将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之做比较分析.以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作为诊断UTI的金标准,计算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诊断UTI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评估参数,以及细菌散点图分布与尿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通过对146份标本的比较分析,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为32.9%(48/146),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8.8%(42/146),2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775 6).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判断筛选UTI信息的敏感度为76.0%(38/50),特异度为89.6%(86/96),阳性预测值为79.2%(38/48),阴性预测值为87.8%(86/98);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得细菌的球杆菌分布与细菌培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YTU信息"研究参数对诊断尿路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  患者男,61岁,汉族,主因"间断血尿1年,伴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余"于2007年11月20日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于1年前冬季劳累后出现血尿,与睡眠无关,休息后好转,未予治疗。
期刊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目前已证明,急性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非细菌性的,其中大都分由病毒引起,许多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病后免疫力不能持久等特点,常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疾病的大流行[1].由于临床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盲目性较大,非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
期刊
目的 调查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1、24、13和22中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rn repeat,STR)的多态性,建立单管四重荧光PCR方法以用于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单管四重荧光PCR扩增220名无血缘关系女性FⅧ基因内含子1、24、13和22内的STR片段,用ABI310型基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片段长度,DNA测序检测二核苷酸重复数.用上述方法对
目的 研究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子特征,比较hVISA和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SSA)在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别.方法 收集2007年来自全国14个城市分离的非重复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5株,采用PAP-AUC(菌群谱型分析-曲线下面积法)确定hVISA.通过多重PCR对315株MRSA进行SCCmec分型及agr (accessory g
支原体与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查通常由皮肤性病科实验室完成.即使检验科从事这些项目的检验,与细菌学及肝炎病毒、HIV及梅毒检测相比,亦较为不够全面和成熟。
期刊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同时测定血清色氨酸(TRP)和犬尿氨酸(KYN)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清标本加等量5%(V/V)高氯酸溶液去除蛋白,离心取上清液20 μl,直接进样分析.色谱柱为HpemilC_8柱(300 mm×6.0 mm i.d,10 μm);流动相为0.25 mol/L醋酸锌和50 mmol/L醋酸溶液(含3%乙腈),流速为1.5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丛玉隆教授担任总主编,并由全国500多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参与编写,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检验医学与临床诊断》系列丛书30部专业分册,最近获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ARD)在发达国家急性病中发生率占75%,其中约80%是病毒性的,它们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URTI),如鼻炎、咽炎和喉炎等.随着URTI病情进展,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急性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期刊
迄今为止全世界大约有3.5亿-4.0亿慢性HBV感染者,约占全球人口总数1/3的人血清学证据表明既往或正在感染HBV.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患者死于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等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1].近年来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 2008)、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 2008)和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 2009)的指南对于抗病毒治疗的观点大多一致,即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还无法彻底清除或
期刊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SCDC)于2006年始加入WHO全球非伤寒沙门菌的监测网络(GSS),通过临床腹泻病例的监测发现:2006年7-9月间,山夫登儇沙门菌血清型呈现过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1],其中一类罕见的H2S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菌株占较大比例,为掌握山夫登堡沙门菌在本市的流行规律,本研究对2006-2007年GSS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菌株的耐药型谱、RP核糖体分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