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 以来,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但由于国家偏向不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没有从根本上破解。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验证了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
自2001年后,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农业发展的压力和矛盾更大,这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等解决,但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合理协调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发展。
本文构建了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2006-2010年相关数据,对三者的统筹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对制定相关政策建议,具有实践意义。
一、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置及权重的确定。通过相关文献,本文构建了如表1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然后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验证。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文设定的时间段是2007—201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验证后结果如表2,分别计算出各综合得分,如表3。
综合,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但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高于三者的统筹发展,说明这三者的发展缺乏良性互动。2006-2010年,虽然这三者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发展的短板。因而,吉林省工业化在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十分的有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建议
第一,发展龙头产业,在产业与产业之间注重关联度的加强,深化并合理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支柱产业发展的层次性,使其向集群、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增强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提升工艺水平,不断扩大并促进支柱产业规模。
第二,构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合理构建和统筹吉林省城市发展格局,合理设计建设小城镇的发展,以长吉一体化为动力和主线,增强和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辐射并推动区域发展,推动城乡共同进步。合理的规划大中型城市和核心城市的发展,发挥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发展的带动能力;注重小城镇的发展,鼓励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镇发展,形成互动。
第三,构建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强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更换现代农业设施,实现农田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率。
基金项目:该文为长春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0130018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自2001年后,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农业发展的压力和矛盾更大,这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等解决,但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合理协调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发展。
本文构建了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2006-2010年相关数据,对三者的统筹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对制定相关政策建议,具有实践意义。
一、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置及权重的确定。通过相关文献,本文构建了如表1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然后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验证。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文设定的时间段是2007—201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验证后结果如表2,分别计算出各综合得分,如表3。
综合,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但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高于三者的统筹发展,说明这三者的发展缺乏良性互动。2006-2010年,虽然这三者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发展的短板。因而,吉林省工业化在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十分的有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建议
第一,发展龙头产业,在产业与产业之间注重关联度的加强,深化并合理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支柱产业发展的层次性,使其向集群、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增强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提升工艺水平,不断扩大并促进支柱产业规模。
第二,构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合理构建和统筹吉林省城市发展格局,合理设计建设小城镇的发展,以长吉一体化为动力和主线,增强和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辐射并推动区域发展,推动城乡共同进步。合理的规划大中型城市和核心城市的发展,发挥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发展的带动能力;注重小城镇的发展,鼓励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镇发展,形成互动。
第三,构建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强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更换现代农业设施,实现农田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率。
基金项目:该文为长春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0130018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