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的比较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情况。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组)患者62例,2009年行上腹、右胸和左颈三切口开胸手术(开胸手术组)患者62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

结果

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2.4±7.4)d和(13.6±6.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胸腔镜组患者中位手术总时间和中位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270 min和130 min,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00 ml和180 ml;开胸手术组患者中位手术总时间和中位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290 min和150 min,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00 ml和180 ml。两组的中位手术总时间、胸部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枚和16.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中位纵隔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2.4枚和8.8枚,中位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8枚和1.0枚,中位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9枚和1.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胸腔镜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8例(12.9%),开胸手术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5例(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无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患者,无胸胃瘘。

结论

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野暴露,为食管切除、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提供可能。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纵隔淋巴结清扫上可能更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WIG-1在调节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细胞肺癌敏感细胞株H69和耐药细胞株H69AR中WIG-1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化疗敏感和耐药患者血液标本中WIG-1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抑制耐药细胞株H69AR中的WIG-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
目的比较含铂与不含铂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首发肺转移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患者按照一线化疗方案是否含铂类药物(顺铂或卡铂),将其分为含铂组与不含铂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客观缓解率。 结果32例含铂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6.3%),部分缓解(PR)16例(50.0%),疾病稳定(SD)11例(34.4%),疾病进展(PD)3例(9.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顺铂(DDP)同步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差异。 方法88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和单纯同期DDP化疗的Ⅱ~Ⅲ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标准组(DDP 100 mg/m2, 每3周1次,44例)和研究组(DDP 80 mg/m2, 每3周1次,44例)。比较完成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急性毒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 结果标准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PE-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51例PE-NHL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PE-NHL占同期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8.8%(151/257),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男女之比为1.16∶1。PE-NHL最常累及的结外器官为胃肠道(30.5%)、鼻(19.9%)及Waldeyer 环(17.2%), 最常见的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MR)与Ⅱ~Ⅲ期结肠癌预后和术后接受氟尿嘧啶单药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172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MMR缺失(dMMR)和MMR完整(pMMR)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172例结肠癌患者中,dMMR 38例(22.1%),pMMR 134例(77.9%)。115例单纯手术患者中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检时发现24例(45.3%),间断腹痛12例(22.6%),腹部不适感9例(17.0%),因腹部包块就诊6例(11.3%)。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前确诊率低,CT、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有一些特征
目的初步探讨脂肪因子瘦素和脂联素在食管鳞癌(ESCC) 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瘦素和脂联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瘦素蛋白表达于ESCC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脂联素蛋白表达于细胞核中。ESCC组织中瘦素蛋白阳性率为65.6%(80/122),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瘦素蛋白阳性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