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从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算起,认罪认罚制度已在中国探索、试点并实施了五年多的时间.本文将从认罪认罚制度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认罪认罚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反思并提出建议.
【机 构】
: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从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算起,认罪认罚制度已在中国探索、试点并实施了五年多的时间.本文将从认罪认罚制度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认罪认罚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反思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现如今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老年人的监护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子女先于父母去世,孤寡老人,由谁来养老?谁来监护老人的生活起居?这种情形下,意定监护为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提供了便捷和可循方式,意定监护制度下的公证制度为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提供了保障.
我国房地产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膨胀扩大,在过去尚未得到良好管束的房地产市场屡屡出现诸如“炒房”等事件,于是国家为平衡稳定经济市场颁布多项政策进行调控.目前在改革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采用法律手段去解决,本文将基于现阶段房地产管理体制出现的建设难点进行分析,并从法律的角度来探究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随着手机更新速度的加快,手机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手机APP是智能和技术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手机APP,这些APP的服务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娱乐、资金往来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手机APP的部分违法违规行为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一些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违反监管要求使用所收集的信息,这使得APP用户的信息安全面临着许多风险,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本文对手机APP用户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的刑法保护进行了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分析手机APP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行为效力规定为无效,此种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复杂的现实问题.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不满8周岁的儿童作出的符合年纪智力的行为等,都应该有新的解释和规定,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界定标准、行为意识表示和效果法律分析,立足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保护的原则,对无民事行为能人的行为效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民法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优化,国务院不断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转变并成立了对市场主体进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相继颁布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其中政府在营商环境的部署中强调“开办企业便利度”“提高破产重整率”“强调重整资源优化”等以使得其适用呈现常态化趋势.商无信不立,在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及时帮助其修复不断降低的税务信用,能够吸引战略投资人注入资金助力破产重整企业腾笼换鸟,实现再建型债务清理.
业主知情权纠纷存在“执行难”问题,执行措施受限,执行期限也较长,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削弱生效裁判文书的司法权威,更会成为影响社区治理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这类案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从立法、司法、社会层面探索解决之策,以期实现对业主知情权的全面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