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探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配合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快速完成物资生产分配整个过程中的管理任务,具备及时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充分的发挥设备智能化管理的优势,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论述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应用要点。
  关键词:PLC;自动化控制;控制系统;通信技术
  一、PLC技术的概述
  (一)内涵
  PLC技术又称可编辑逻辑控制库,在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在生产中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的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传达的任务,优化整体操作过程。在PLC技术应用时,首先要提供生产原料,之后再完成产品的加工和生成,在完成这一操作之后要进行的是产品组成和包装,用于后续的产品传达。在具体控制时要满足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功能,通过连接主站和从站等不同的系统完成接入点的控制,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
  (二)特点
  在PLC系统控制中要满足信息接收和发送的要求,依靠网络技术的应用来进行日常的操作。在信息技术和发送时,要通过之前所设定的程序来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程序应用时,一般要在厂家内部设置额定应用程序之后,再根据后续应用过程来实现程序内容的补充,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程序的通畅性,其中包含的是系统运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可以更加通畅的进行。在生产时用户要根据自我需求来进行程序的控制和调整,有效的应对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条件和生产需求方面的变化,使得整个生产过程能够更加贴合于用户本身的特殊需要,突出灵活化生产的优势,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技术的构成要点
  (一)基本连接
  在进行网络连接时,要根据通信技术本身信息传播的功能来进行有效的传达,之后再根据后续生产要求做出科学的调整,满足智能化管理的效果。在当前PLC通信设备中包含了不同的通信内容,均要在设备内部进行快速的传输,在传输时需要关注网络通畅性和本身运行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运输内容能够在不同设备间得到快速的传递和应用。此外,随着触摸控制技术的广泛实施,在当前控制器中也采取的触摸技术,在通信技术利用时要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组合,满足现场通信的要求。最后,在实际操作时也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要谨慎的进行操作,防止由于触控系统应用不当,而延缓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在PLC技术应用时,要在不同装置内部完成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也可以在同计算机中进行多个操控系统的管理,真正的实现通信技术和网络之间的相互传播。满足自动控制的要求,提高整体运用效果。
  (二)人机界面和传输系统
  1.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在整个系统中要通过指定的传输和信息反馈用于现场的控制,在人机界面中着重的关注信号的传递,通过开始和停止等相关的指令来满足后续信号传输的要求,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控制效果。PLC数据在触摸屏中进行显示,不仅可以随时了解PLC运行的状态,还有助于提高现场管控的效果,属于智能化的人际交互界面。其次,PLC要和网络功能进行相互的连接,实现整体的创新和优化,并且完善整体的管理和升级模式,在通信技术应用时要通过分散信息集中控制平台功能,构成统一的布控网络,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控制效果。
  2.传输系统
  在传输系统构建时,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实现不同设备的连通控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控制整体。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要构建完整的加工系统,并且还要满足单独生产的要求。在西门子PLC控制模式中,主站为传输站和从站之间的控制体系,要通过协议通信方式进行良好的网络控制,以此来满足网络系统结构构件的要求。自动化生产装置组成和各个工作单元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在自动化生产应用时,要注意到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连续性,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构成完整的工作整体。从而使得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具备稳定和平衡的优势,提高整体的控制效果。
  3.运作过程
  在系统运作时,要先根据不同变量控制功能来满足不同部分之间的协调要求,通过有逻辑控制程序和模拟数量控制程序关注全过程的控制方案。在技术运行时要使整个控制过程非常平稳,可以提前设定相對应的预设条件,从而使得标准化控制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PLC运作时,要根据传输程序信号顺序进行信息扫描,了解信息指令中的具体方向之后再配合着扫描记录完成信息的输入。在后续工作中要根据信号输出过程的开始阶段完成信号的刷新处理,从而满足及时传输的要求。在系统运作时对于整个运作内容要进行反复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在系统中达到良好的监控功能,并且还要保证传输过程非常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系统运作时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导致传输过程很难正确的进行,造成严重的误差,因此在实际管理时需要优化整体的系统运用功能,例如在自动化数据生成时调整整体的工作模块,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运用效果。
  (三) Profiner通信技术
  1.技术架构
  Profiner通信技术在实际中为常见的技术方案,以以太网自动化为标准,通过自动化系统和工程组态模式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满足信息及时共享的要求。在信息传输时要特别关注信息传输内容,指定的具体通信方式,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日常的传输。另外在信息传输时,要使用it标准实现实施要求的自动化利用,在现场构件集成总线系统,从而使信息传输能够具备较强的通畅性以及实现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输入,使各生产步骤能够具备较强的连接性。
  在控制器利用方面要根据之前所设定的指令与分配现场设备交换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充分的衔接,以一条生产线的单个机器为主要的基础,满足模块化的管理要求,这样一来不同区域的设备可以更加快速和灵活的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并且也可以在系统内部提前进行测试,缩小了线上调整的时间,从现场设备层到管理层,能够根据it标准通信来获取相对应的数据。传输信息和接收对象要在数据转移过程中设置相对应的管理程序,在控制时要发挥不同的功能优势,在信息类型方面要做统一的调配,防止对后续传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2.方案构成
  在网络构成中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功能搭建相互连接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构成完善的信息系统传输总程序。在系统应用时要注意网络之间的连接通达性,要在不同网络中进行全面的展现,在此过程中要根据网络构成的特点传输相对应的信息,以特定传输方向进行日常的操作。首先在系统建立时要建立IP标准通信,响应时间大概为100MS,对于一般控制级别来说,响应时间较为充足,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控制效果。其次可以建立实时通讯系统,融入传感器和执行器完成数据的交换,在现场工作中可以利用总线技术满足时间响应的标准,配合着以太网来构建标准通信数据处理包,以此来获得可观的通信时间,使系统能够具备实时通信的功能。
  结束语:
  当前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技术已经获得了蓬勃性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技术实施时为了满足实际的控制要求,要通过完善网络结构,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保证数据传输较为稳定,以此来充分发挥系统本身的优势,促进实际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随着功能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要融入组合式技术方案,使其能够朝着高度智能化的方向而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聪. 通信技术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浅析[J]. 科学与信息化,2020,000(003):P.31-31.
  [2]王燃.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通信技术应用研究[J]. 环球市场,2019,000(004):396-396.
  [3]杨建军. 通信技术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环球市场,2019,000(005):376-376.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和分析福建地区部分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和经济负担的现状,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47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情况、就医行为以及经济负担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①共入选47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38.②出现症状后,51.9%(246例)的患者选择“尽快就医
目的 探讨左室舒张功能变化与不伴有心脏疾病临床表现的RA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不伴有心脏疾病临床表现的 RA 活动期住院患者70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取心脏功能参数,评价不伴有心脏疾病临床表现的RA 活动期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分析心脏功能与 RA 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关系。2组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逐渐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企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在大数据技术盛行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就要重视核心竞争实力的提升。而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竞争实力,就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这些都将成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企业要自
SLE好发于育龄妇女,可以引起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正因为发病人群的特殊性,客观上不可回避生育方面的问题.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和合并妊娠的风险性,国内外尚未出台针对此类问题的权威诊治指南.笔者所在科室近几年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提出我们对SLE患者妊娠的一些观点。
期刊
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性增生并造成关节破坏、功能丧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目前的治疗靶向在关节炎症的控制和关节功能的保持.但RA患者的总体寿命低于非RA人群,这与关节病变本身无关.近期研究显示,R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病死率较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升高,且不能用传统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解释;与年龄、性别相同的人群比较,RA患者更早出现广泛的血管床钙化;血管钙化的发生与RA疾病相
期刊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关节液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表达的影响,探讨COMP在JIA中的临床意义以及rhTNFR:FC治疗JIA时与COMP的关系.方法 ①选取35例JIA患儿(JIA组),30例外伤性关节炎患儿(外伤组),30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正常组),入院确诊时治疗前抽血待检COMP,JI
目的 探讨半量泼尼松、环磷酰胺与来氟米特联合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MRL/lpr小鼠L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LN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0周龄雌性MRL/lpr狼疮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7只,A组:空白对照组,B组:经典对照组,C组:全量联合对照组,D组:半量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Pearson相关分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联合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siRNA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大鼠足垫内注射2 mg/ml的牛Ⅱ型胶原进行免疫,复制CIA动物模型.免疫18d,用内皮抑素联合靶向VEGF的siRNA对动物模型进行治疗,32 d结束治疗.实验过程中通过一般情况观察、体质量、足踝体积等指标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技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治疗对SLE患者外周血Olf-1/EBF相关锌指蛋白(OAZ)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24只12周龄MRL/lpr狼疮鼠分成2组,即狼疮对照组与青蒿琥酯治疗组,另取8只BABL/C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并分离治疗前与治疗后4、8周狼疮鼠PBMCs,从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分组OAZ信号通路相关基因OAZ、I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SLE患者PBMCs Toll样受体9(TLR9)及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15例SLE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血PBMCs,分别与不同浓度AS2O3及环磷酰胺进行体外培养12h和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9和IRF5 mRNA表达.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12 h(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