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白石”精神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省博物馆正在举办齐白石的绘画专题展,我们有幸能欣赏到齐先生在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众所皆知的艺术大师,他由乡间木匠变成艺术巨匠,颇具传奇色彩,其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今天,人们总是惊叹他作品的天价,他的一只墨虾的拍卖价格就高达百万元人民币。其实,我认为更为可贵的是白石老人的勤奋精神和平民情怀。
  齐白石先生是一位长寿而勤奋的画家,他早年在家乡做木匠,二十多岁学习绘画,六十多岁成名,九十多岁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在诗、书、画、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一个人的长寿与否多靠天意,而勤奋与否全靠自身。在其众多的绘画作品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笔底透明的河虾,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其实,他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全都来自于生活和自然。如柳蝉、蜻蜓、螳螂、小鸡、青蛙、老鼠、水牛等,乃至人物、山水等。
  这些绘画题材是齐白石先生早年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很接地气,经过他的认真观察和艺术加工,充满了亲切感和生命力。他为了画好河虾、昆虫及鸟类,家中还专门饲养了这些小动物,认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达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境地。因此,他的作品可谓“外思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晶。
  齐白石先生晚年的画风渐达佳境,既有民间美术的质朴品格,又有“文人画”的高雅洒脱气派,这得力于他的苦学和多思。他坚持天天动笔,一日被杂事或偶发事件耽误了,第二天定要补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人曾统计过,从齐白石先生二十几岁开始学习绘画,到九十多岁去世,中间只有二十多天未作画,还是事出有因的: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了;另一次是自己生了大病,实在提不起毛笔。
  为了学习篆刻,齐白石先生从山上弄了一车石头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竟将石头全部刻完了,所以他又称自己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对自己艺术的评价是:“诗歌第一,篆刻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他更是将诗、书、画、印巧妙地融为一体。
  齐白石先生对绘画的理论也有极精辟的论述,由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引申和生发而来。最著名的是“作中国画,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形象地道出了中国画的形神关系和神韵主旨,这些理论至今仍是中国画审美的主要标准之一。他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何止适用于学习绘画,对于学习文学、书法,乃至其他艺术和科学,莫不如此,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艺术和科学都离不开创新,一個民族更离不开创新。
  齐白石先生晚年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谓成就卓著,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世界和平使者”。但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质朴和节俭,真可谓“富贵而不淫”。齐白石的节约是出了名的,他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要求家人拒绝浪费,连采购的食物和日用品的包装纸都留下来,作为画画的起稿纸使用。这可能与他不忘当年初到北平时的贫困生活有关。据说,有一次,他想将自己画的一幅白菜,拿到菜贩子那里换几斤吃的大白菜,结果遭到了菜贩的白眼和呵斥。到了今天,他所画的作品被称为“软黄金”,早已能换豪车、豪宅。这也许是“市场”开了齐白石先生的历史性玩笑。
  在日本人侵占北平期间,齐白石先生巧妙地与其周旋,不为日本人作画,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这可谓“威武而不屈”。
  齐白石先生勤劳一生,“不叫一日闲过”。他像一头老黄牛,不管境遇如何,几十年如一日,耕耘不止,可谓“贫贱而不移”。
  齐白石,这位来自草根的艺术大师,不向命运低头,认准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奋进,将“工”与“写”、“雅”与“俗”、“平淡”与“浪漫”、“似”与“不似”几乎发挥到了极致,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白石老人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孜孜以求,甘于寂寞的精神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
  今天,我们应该学习白石老人的精神,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白石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白石精神”!
其他文献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这一点在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似乎比任何一个其他地区更明显。在这里,移民的历史不断上演,直至今天。  2011年至2015年,超过32万9千人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易地搬迁,在水资源、交通更为便利的新家安顿下来。大多数移民的人来自西海固——宁夏南部六个县的统称。  “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贫瘠之地的农民希望逃离恶化的环境,逃离封闭大山的禁锢。  因此,他们继续选择移民。根据宁
摘要 邮票艺术,是一种视觉传播文化的载体与媒介。邮票凭借精美的外形结构及文物属性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性及审美性,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等特征。邮票的收藏、鉴赏既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又给人带来高度的精神享受。伴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邮票设计形式及审美特点也发生了更新与变化,不同时代演绎着不同审美特征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邮政发展的方向与现状,是一个国家邮政及各方面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