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旅行团只在奥克兰做一两日的盘桓,但随团旅游的地标,如市中心的天空城、一树山、海港码头、蓬松比街和皇后街之类却不见得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惊喜。不在旅行团行程之内,渗透着“Westie”(西行)精神的怀塔科里地区才是值得一玩的地方。
在一地居住过久,感官就会渐渐迟钝。我在奥克兰住了近十年,一地一日悠悠磨过,见了好景却不再能轻松脱口一声“啊呀”。
然而,作为新西兰最大商都、各裔移民最多的奥克兰,群龙杂处,色味最是丰富,可游历稍息的地方不可胜数,全等你的慧眼来捕获不寻常的乐子。
“西仔们”
从2010年底开始,旧奥市升级为超级大奥克兰市,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东区、西区、北岸、南区和中区统一罩到行政大壳里,各区民众对名义上气宇轩昂起来的大奥市其实心存疑窦,怕从此淹没了各区的个性。以西区怀塔科里(Wairakere)为例,西区人很以本区“环保城市”的理念、桀骜不驯的海岸线、葱郁的山林为荣,自称“西仔”(Westie)。
西仔的传统造型是乱发或长发或光头、黑T恤,驾V8摩托,目光凌厉、表情粗放。近年风靡新西兰的本土剧集《厄运》,就以西奥克兰生活为背景,从其剧照即不难捉到诸多西仔元素。
先驱者们自1850年开始大批涌入西奥克兰,以“外来者”(outsider)自居,不屑于主流成规,所以对认同西仔文化的移民而言,这个词里也蕴含了坚持原生态和创造力、不入俗流的意思。怀塔科里的丛林里住着不少艺术家,很可以当成西奥克兰气质的一个注脚。
怀塔科里地区是新西兰的影都,有“西莱坞”(Westywood)的名号,是众多电影、时装大片的外景地,比如1993年简坎皮恩拍摄的《钢琴课》就是在此处的皮哈(Piha)黑沙滩取景。新西兰最美风景之一的鸟岛园地和奥克兰最主要的葡萄酒园也在此处。
知道了这些以后,你或许就会理解,为什么身为在西奥克兰住了多年的一名西仔,我还是会在历年的不同季节、一次又一次,追着酒香、涛声和飞鸟的投影,踏上漫游怀塔科里的老路。
塘鹅集结号
若是从奥克兰中心出发,鸟岛位于西北方向45公里处。1970年代以来,这里就成为新西兰第二大塘鹅栖息地,只说它毛利语的本名“穆里怀”(Muriwai),很多人还不一定知道你说的是哪里,不如直接说鸟岛。
此地现在也是新西兰中学生学习生物地理的示范点,这里的沙滩与皮哈一样都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含火山灰与矿物质的黑色沙滩,飞禽繁多,还可以观察到各种海洋生物和五六十公里保护完好的冲浪线。
2011年1月的第一周,北半球正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季节,新西兰却四处盛开着桃金娘属花,渐渐步入草莓季的尾声。在往鸟岛的路上,经过西奥克兰库妙(Kumeu)的大草莓园,顺路拐进园里吃饱再亲手摘一小桶新鲜草莓,费时不过1小时,却因此焕发着水果精神,口气清新地去鸟岛,很值得。
岛上群鸟来去频繁,最壮观的景致是成百上千的塘鹅。每年7月到10月间,鸟儿们仿佛听到了集结号一般,来到此处繁衍后代。12月间,幼鸟胃口大开,他们的爹妈据说可以用145公里的时速潜水捕鱼哺饲子女。从两处制高点看密集的塘鹅高翔俯冲、踞岩浴日、喳喳喁语,因为阵势大,无比炫目。雪白与娇黄铺陈的塘鹅大军与蓝天碧涛间耸立的危岩生动调和,随便一取都是一个好画面。
奥克兰气候温和,夏天经常不过是25到29℃之间,但再热些就不宜离鸟群栖身地太近了,那时鸟粪味杂着散落的细羽被烈日一蒸烘,扑鼻臭气会大扫游兴。
塘鹅的近邻,是距海岸1.6公里的欧阿西亚(Oaia)岛上休身养性的海豹群,能见度极好时,从岛的观景台处可以看到在岩上晒太阳的它们。鸟声喧闹中,我们问候完旧友,返身回到低处礁石间错的大海滩。
苍凉迷境黑沙滩
在广袤黑沙滩上找到背风礁岩,支好帐篷,和孩子们立即冲向大海。海滩上是常年来此的同一批活动者:冲浪的、玩四驱车的、捕鱼捉蟹的、放风筝的。2009年媒体披露过当地人忧虑因游客剧增,导致海水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
之后,市府采取了相应措施,至少在我眼里,黑沙仍洁净细腻如奶油,目光所及,人头也不过十数粒而已。当天因为涨潮浪高,海岸救生队警示不要下水游泳,我站在浅水处,让自己完全浸没于渐渐逼近的塔斯曼海怒吼涛声和无垠白浪,充分体味天地的阔大。
还记得九年前初到新西兰,因听说往皮哈黑沙滩的路曲折但风景绝美,就迫不及待要前往一探究竟。第一次见到黑色沙滩是冬季,当时几人坐在高处的荒草沙坡上,看海水翻起雪光击打平地高耸的黑黢黢山岩,远处的礁石在阴云乍开时也有难以捉摸的闪光,令人恍入电影《钢琴课》开场之境。
我看它不假修饰的雄浑和粗砺的海岸线,枯黄的荒草和低沉的天空,狂吼的海涛,个个细节汇总出一股不羁的力量,震慑人心。也是在那里,我感觉到在新西兰内向不喜多言的表象背后,蕴藏着的张力和激情。
在皮哈的那一天,阴云四合,我用脚在沙上写自己的名字,又写了“中国”,一个浪打来,所有的字迹消失无踪。现在回想,那是一念之间想在喜爱的海滩上说明本人来历,既作为见面的寒喧,也像道别。
那时的皮哈海滩既代表了我所知有限的新西兰美景,也是谜底丰富的一个谜,作为初来者不确定要在这块陌生之地待多久,便不想花太多时间去深入了解。而后来在穆里怀,同质的黑沙滩,同样低掠过头顶的大海鸟,面对吼声熟悉的大海和嶙峋的海岸线,我不再有在沙上留字的冲动。这本是别人的土地,现在我也有份了。
南半球的悠长假期
滩上的孩子们,很快就在满布青口贝(新西兰的绿唇青口贝十分出名,维生素含量丰富,号称海中弥猴桃)的岩石底下摸到了一只螃蟹。这下可引来一群有备而来的亚裔,他们带全了捕蟹网、做饵食的鸡脖子、大大小小的桶,全情投入捉蟹,半小时之间,也捕到二十几只半掌大的小蟹。按常规,这么小的蟹应当放生。只是,很有些亚裔不肯放弃哪怕微不足道的口腹之欲,当即就在岸边架锅烧烤。
一起被架上炭火的还有皮皮(新西兰的一种贝类)、青口等贝类。在新西兰,各海滩许可捕捉蟹贝,但保护生态平衡,规定了尺寸和数量,不足尺寸的一定要放生;数量上,如青口和皮皮等,通常限捕50只。在离滩回程的路上,我看到巡视员车上有好几袋没收的捕获,又是人心贪婪的证据啊。
我们完全可以就在穆里怀海边坐等太阳沉落,但更想把午后消磨在醇酒或咖啡之中,便于3点半之前离开。因为从原路返回的话,我们将经过几个葡萄园。
新西兰葡萄酒是新大陆的代表,品质上佳。西奥克兰是奥市葡萄酒庄集中地,从业者不少是克罗地亚移民。我住处附近酒庄遍布,常常随便拐进一家,品几种酒,顺带和南欧口音颇重、却总是十分友善的酒庄主人聊天。
夏季正是野餐品酒的好时辰,从穆里怀回程恰恰经过风景如画的库珀(Coopers creek)酒庄,将一天中余下的时光轻掷于此,肯定是没错的。
众多西奥克兰葡萄酒园里,库珀酒庄的特色是一到夏天,每周日下午就有爵士乐队演出。柜上品完数种酒,买好心仪的白沙威酒,歪在花木林荫下的草坡上看葡萄叶随风摇摆,听乐手婉约慵懒地唱老歌,间或啜一小口酒配一片奶酪,就这样粉面红颊地等待南半球长长的白昼落幕。
要知道奥克兰1月的夜色,要到晚上8点半之后才真正降临呢。
在一地居住过久,感官就会渐渐迟钝。我在奥克兰住了近十年,一地一日悠悠磨过,见了好景却不再能轻松脱口一声“啊呀”。
然而,作为新西兰最大商都、各裔移民最多的奥克兰,群龙杂处,色味最是丰富,可游历稍息的地方不可胜数,全等你的慧眼来捕获不寻常的乐子。
“西仔们”
从2010年底开始,旧奥市升级为超级大奥克兰市,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东区、西区、北岸、南区和中区统一罩到行政大壳里,各区民众对名义上气宇轩昂起来的大奥市其实心存疑窦,怕从此淹没了各区的个性。以西区怀塔科里(Wairakere)为例,西区人很以本区“环保城市”的理念、桀骜不驯的海岸线、葱郁的山林为荣,自称“西仔”(Westie)。
西仔的传统造型是乱发或长发或光头、黑T恤,驾V8摩托,目光凌厉、表情粗放。近年风靡新西兰的本土剧集《厄运》,就以西奥克兰生活为背景,从其剧照即不难捉到诸多西仔元素。
先驱者们自1850年开始大批涌入西奥克兰,以“外来者”(outsider)自居,不屑于主流成规,所以对认同西仔文化的移民而言,这个词里也蕴含了坚持原生态和创造力、不入俗流的意思。怀塔科里的丛林里住着不少艺术家,很可以当成西奥克兰气质的一个注脚。
怀塔科里地区是新西兰的影都,有“西莱坞”(Westywood)的名号,是众多电影、时装大片的外景地,比如1993年简坎皮恩拍摄的《钢琴课》就是在此处的皮哈(Piha)黑沙滩取景。新西兰最美风景之一的鸟岛园地和奥克兰最主要的葡萄酒园也在此处。
知道了这些以后,你或许就会理解,为什么身为在西奥克兰住了多年的一名西仔,我还是会在历年的不同季节、一次又一次,追着酒香、涛声和飞鸟的投影,踏上漫游怀塔科里的老路。
塘鹅集结号
若是从奥克兰中心出发,鸟岛位于西北方向45公里处。1970年代以来,这里就成为新西兰第二大塘鹅栖息地,只说它毛利语的本名“穆里怀”(Muriwai),很多人还不一定知道你说的是哪里,不如直接说鸟岛。
此地现在也是新西兰中学生学习生物地理的示范点,这里的沙滩与皮哈一样都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含火山灰与矿物质的黑色沙滩,飞禽繁多,还可以观察到各种海洋生物和五六十公里保护完好的冲浪线。
2011年1月的第一周,北半球正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季节,新西兰却四处盛开着桃金娘属花,渐渐步入草莓季的尾声。在往鸟岛的路上,经过西奥克兰库妙(Kumeu)的大草莓园,顺路拐进园里吃饱再亲手摘一小桶新鲜草莓,费时不过1小时,却因此焕发着水果精神,口气清新地去鸟岛,很值得。
岛上群鸟来去频繁,最壮观的景致是成百上千的塘鹅。每年7月到10月间,鸟儿们仿佛听到了集结号一般,来到此处繁衍后代。12月间,幼鸟胃口大开,他们的爹妈据说可以用145公里的时速潜水捕鱼哺饲子女。从两处制高点看密集的塘鹅高翔俯冲、踞岩浴日、喳喳喁语,因为阵势大,无比炫目。雪白与娇黄铺陈的塘鹅大军与蓝天碧涛间耸立的危岩生动调和,随便一取都是一个好画面。
奥克兰气候温和,夏天经常不过是25到29℃之间,但再热些就不宜离鸟群栖身地太近了,那时鸟粪味杂着散落的细羽被烈日一蒸烘,扑鼻臭气会大扫游兴。
塘鹅的近邻,是距海岸1.6公里的欧阿西亚(Oaia)岛上休身养性的海豹群,能见度极好时,从岛的观景台处可以看到在岩上晒太阳的它们。鸟声喧闹中,我们问候完旧友,返身回到低处礁石间错的大海滩。
苍凉迷境黑沙滩
在广袤黑沙滩上找到背风礁岩,支好帐篷,和孩子们立即冲向大海。海滩上是常年来此的同一批活动者:冲浪的、玩四驱车的、捕鱼捉蟹的、放风筝的。2009年媒体披露过当地人忧虑因游客剧增,导致海水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
之后,市府采取了相应措施,至少在我眼里,黑沙仍洁净细腻如奶油,目光所及,人头也不过十数粒而已。当天因为涨潮浪高,海岸救生队警示不要下水游泳,我站在浅水处,让自己完全浸没于渐渐逼近的塔斯曼海怒吼涛声和无垠白浪,充分体味天地的阔大。
还记得九年前初到新西兰,因听说往皮哈黑沙滩的路曲折但风景绝美,就迫不及待要前往一探究竟。第一次见到黑色沙滩是冬季,当时几人坐在高处的荒草沙坡上,看海水翻起雪光击打平地高耸的黑黢黢山岩,远处的礁石在阴云乍开时也有难以捉摸的闪光,令人恍入电影《钢琴课》开场之境。
我看它不假修饰的雄浑和粗砺的海岸线,枯黄的荒草和低沉的天空,狂吼的海涛,个个细节汇总出一股不羁的力量,震慑人心。也是在那里,我感觉到在新西兰内向不喜多言的表象背后,蕴藏着的张力和激情。
在皮哈的那一天,阴云四合,我用脚在沙上写自己的名字,又写了“中国”,一个浪打来,所有的字迹消失无踪。现在回想,那是一念之间想在喜爱的海滩上说明本人来历,既作为见面的寒喧,也像道别。
那时的皮哈海滩既代表了我所知有限的新西兰美景,也是谜底丰富的一个谜,作为初来者不确定要在这块陌生之地待多久,便不想花太多时间去深入了解。而后来在穆里怀,同质的黑沙滩,同样低掠过头顶的大海鸟,面对吼声熟悉的大海和嶙峋的海岸线,我不再有在沙上留字的冲动。这本是别人的土地,现在我也有份了。
南半球的悠长假期
滩上的孩子们,很快就在满布青口贝(新西兰的绿唇青口贝十分出名,维生素含量丰富,号称海中弥猴桃)的岩石底下摸到了一只螃蟹。这下可引来一群有备而来的亚裔,他们带全了捕蟹网、做饵食的鸡脖子、大大小小的桶,全情投入捉蟹,半小时之间,也捕到二十几只半掌大的小蟹。按常规,这么小的蟹应当放生。只是,很有些亚裔不肯放弃哪怕微不足道的口腹之欲,当即就在岸边架锅烧烤。
一起被架上炭火的还有皮皮(新西兰的一种贝类)、青口等贝类。在新西兰,各海滩许可捕捉蟹贝,但保护生态平衡,规定了尺寸和数量,不足尺寸的一定要放生;数量上,如青口和皮皮等,通常限捕50只。在离滩回程的路上,我看到巡视员车上有好几袋没收的捕获,又是人心贪婪的证据啊。
我们完全可以就在穆里怀海边坐等太阳沉落,但更想把午后消磨在醇酒或咖啡之中,便于3点半之前离开。因为从原路返回的话,我们将经过几个葡萄园。
新西兰葡萄酒是新大陆的代表,品质上佳。西奥克兰是奥市葡萄酒庄集中地,从业者不少是克罗地亚移民。我住处附近酒庄遍布,常常随便拐进一家,品几种酒,顺带和南欧口音颇重、却总是十分友善的酒庄主人聊天。
夏季正是野餐品酒的好时辰,从穆里怀回程恰恰经过风景如画的库珀(Coopers creek)酒庄,将一天中余下的时光轻掷于此,肯定是没错的。
众多西奥克兰葡萄酒园里,库珀酒庄的特色是一到夏天,每周日下午就有爵士乐队演出。柜上品完数种酒,买好心仪的白沙威酒,歪在花木林荫下的草坡上看葡萄叶随风摇摆,听乐手婉约慵懒地唱老歌,间或啜一小口酒配一片奶酪,就这样粉面红颊地等待南半球长长的白昼落幕。
要知道奥克兰1月的夜色,要到晚上8点半之后才真正降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