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普遍的学习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它有利于数学课堂的信息双向交流的畅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有效反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合作学习有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也有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能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放下架子,摒弃权威者、执教者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学生,抱着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态度,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自主、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共享和合作中学会倾听、质疑、说服。因此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清醒、全面、正确的认识。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首先教师也是一位学习者,也是一位合作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信息双向交流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首先也应该是一位学习者,比学生有更多目的和更高要求的学习者,是一位“首席学习者”。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完成预设在教学目标中的学习任务外,还应当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的构建过程、整合过程。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主动吸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拓宽教师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视野。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教师作为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要“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解题方法、思维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在教师面前,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环节中的各类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这些对教师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有的学生闪烁智慧火花的思想,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同样也能给我们教师以启发,也能打动我们的心灵。特别是一些“一题多解”“开放性试题”中教师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更是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使教师本人受益匪浅。比如: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一起调查交通流量;一起讨论问题的真实性;一起探究结论等等。在讨论中教师以平等的一员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之间的商榷并非只有是非之争,更多的时候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其次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设计者、操控者、总导演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有“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在学习中应是一名设计者、合作者,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在一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像是一次关系和睦、气氛友好的朋友聚会中的主人,在晚餐开始之前就应该知道哪位宾客喜欢什么口味,什么时候该上哪道菜,什么时候该讲一个幽默轻松的笑话,而且是一边吃一边聊着对菜的感觉,允许不同的人对菜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评价,控制好进餐的时间和速度。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急于解决课题的愿望,让他们更快地投入学习中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把握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反思的各段时间,预测好在哪一个环节会出现什么问题,对这种在意料之中的情况要在事先有准备,意料之外的问题也要有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为一名设计者,要使学生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使学习困难生“吃得了”。作为一名操控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比如,在正方体的截面的教学活动中,作为设计者,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好教学内容,准备好课堂上要用的工具,先应该复习面的分类,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截面,如“切菜”,医院中的“CT”。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想—做—想”,先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再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再通过想来寻找、发现规律。想多少时间,能想到何种程度,什么时候可以在小组间交流了,在班级中交流了,如何引导学生把思维拓展到其它几何体,如圆柱,棱柱,这些都有要求教师能够操控好,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鼓励质疑、鼓励“奇思妙想”,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总导演,教师要懂得合理分配任务,指定学生各自所适宜的角色。在分配角色的过程中,要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除了自己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也要指定学生帮助后进生,结对帮扶,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这些角色扮演的优劣,对合作学习开展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师应是一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者。
  合作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文化,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合作学习必须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这个氛围要以教师为主导去构建,要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受民主、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激励、鼓舞。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构建一个发言、议论、交流思想和信息的互动平台。如在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后,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如何认识,让学生通过发言来叙述。有位同学这说:平方根是一个已婚妈妈(非负数)的一对异性的孪生兄妹(大小一样,符号相反),未婚的没有(负数)孩子,算术平方根是选取其中的一个男孩(大于等于零的那个),零这个妈妈是只有一个孩子零,它的算术平方根就是这个孩子零。这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其他学生容易理解,虽然有时好多表达不够严密,但对学生来说感觉很形象,很容易让其它学生接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文字语言的组织能力。
  合作学习中教师正确地充当好所扮演的角色,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还教会学生懂得与人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为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实践证明民族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那么如何通过创新来实施素质教育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习兴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新课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必将促使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审视,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期刊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新教材中民族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和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音乐 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
民营企业崛起、外资企业涌入、行业产能扩张、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面对激烈而多变的市场竞争形势,创新营销,带动全局。 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
[教学案例]: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节这样写到“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抓住两个“幸福”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理解。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在街头,难道她幸福吗?   生1:我觉得死是不幸福的事情。   生2:小女孩又冷又饿,我觉得不幸福,反而很痛苦。   师:
期刊
期刊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课外 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
摘要: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质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创新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阅读 学习方法  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
【摘要】学案导学就是根据初中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梳理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所学的新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 历史教学 应用  采用学案导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