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学更重视以人为本理念,更关注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利用,现在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这种学习模式更能锻炼和扩展学生的思维,是一种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生物学科的“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它通过自主研究,强化了对学生三维立体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在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模式为三环节阶段模式。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和成就感。同时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现有的新问题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和生活中去拓展、放大。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或者编辑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网页供上网交流,并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研究”。
例如,“细胞结构”一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从直观进入微观世界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按照“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课堂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一、关于社团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了关于细胞的知识,向学生解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告诉学生他们将亲手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教师把学生分成学习社团,由社团自己研究模型的制作。教师为每个社团分发了塑料袋、塑料透明盒子、各种水果、凝胶等材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塑料袋代表细胞膜,塑料盒子代表细胞壁。由于植物细胞有坚韧的细胞壁,所以衬有塑料袋的盒子代表植物细胞,而放在桌上的塑料袋代表动物细胞。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又在两个塑料袋中加入等量的液体凝胶,然后把水果放入其中。有的社团用绿色的葡萄代表叶绿体,柑橘代表线粒体,李子代表细胞核。有的社团用辣椒粉代表核糖体,用小气袋代表液泡,纱布代表内质网。经过冷冻之后,由社团讨论制作的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就完成了。
二、关于自主研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2)对照制作的细胞模型,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3)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为什么这么坚韧?它对植物细胞有什么作用?细胞壁的成分是什么?(4)为什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有什么作用?
三、编辑学习成果集
在讨论之后,进入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教师让每个社团做一份表格: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把各社团的植物细胞累叠起来,向学生解释这样就组成了植物组织。让学生把3D植物细胞模型与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进行了比较,并在课后向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创办一份关于报道细胞的杂志,把学生分为编辑、作家、发行者、艺术编辑等,报道当今细胞和显微生物学的信息。完成后的杂志可以在学生中传看,或在网上发行。
总之,生物学科“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自主研究,强化了对学生三维立体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学习模式也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生物学科的“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它通过自主研究,强化了对学生三维立体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在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模式为三环节阶段模式。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和成就感。同时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现有的新问题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和生活中去拓展、放大。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或者编辑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网页供上网交流,并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研究”。
例如,“细胞结构”一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从直观进入微观世界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按照“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课堂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一、关于社团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了关于细胞的知识,向学生解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告诉学生他们将亲手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教师把学生分成学习社团,由社团自己研究模型的制作。教师为每个社团分发了塑料袋、塑料透明盒子、各种水果、凝胶等材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塑料袋代表细胞膜,塑料盒子代表细胞壁。由于植物细胞有坚韧的细胞壁,所以衬有塑料袋的盒子代表植物细胞,而放在桌上的塑料袋代表动物细胞。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又在两个塑料袋中加入等量的液体凝胶,然后把水果放入其中。有的社团用绿色的葡萄代表叶绿体,柑橘代表线粒体,李子代表细胞核。有的社团用辣椒粉代表核糖体,用小气袋代表液泡,纱布代表内质网。经过冷冻之后,由社团讨论制作的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就完成了。
二、关于自主研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2)对照制作的细胞模型,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3)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为什么这么坚韧?它对植物细胞有什么作用?细胞壁的成分是什么?(4)为什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有什么作用?
三、编辑学习成果集
在讨论之后,进入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教师让每个社团做一份表格: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把各社团的植物细胞累叠起来,向学生解释这样就组成了植物组织。让学生把3D植物细胞模型与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进行了比较,并在课后向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创办一份关于报道细胞的杂志,把学生分为编辑、作家、发行者、艺术编辑等,报道当今细胞和显微生物学的信息。完成后的杂志可以在学生中传看,或在网上发行。
总之,生物学科“社团—研究—校本”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自主研究,强化了对学生三维立体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学习模式也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