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写作与个人素养的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x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文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语文的工具性尽管要重视与尊重,但它的社会性、人文性、文学性、审美趣味和情感色彩更应关注。这个关注,不仅是对学科本身质的挖潜与发现,更重要的是对人精神层面的关照。毋庸置疑,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写作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既有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基本生活阅历与经验,又有表达习惯、表达技巧、表达手法与能力;既有一般文章与文学作品阅读的积累与迁移,又有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与贯通。鉴于此,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善感的意识、个性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应当予以特别重视。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些学生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景物、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都会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因此,只要我们开放五官,带着感情和想象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用陌生的眼睛看待熟悉的事物,只要积极观察生活,写作素材比比皆是。“夕阳芳划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处处留心皆学问,花落水面是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敏锐善感,就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灵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能经常处在不同位置感受生活,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善感,不仅要敏锐,还要多情,多情更善于感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结论,而是暗示。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情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系统深入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中。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会产生鲜明生动、影响深刻的独特感受,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情绪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感的概括,进而深入思考生活。缺乏热爱生活的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
  二、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出真实的文章,并有所创新。自主就是学生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编造。总之,个性化作文就是敢于冲破传统理念,挖掘作文潜能,引爆思维大提,成为技术先进、精神自由的新人……这应该是当今作文观念的重要内涵。说真话、说实施、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新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文本意识的真正回归,是对独立思想、创造品质的呼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青春不设防,精神无枷锁,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示探索,宣泄率直,挥洒感悟,反刍历史,憧憬未来,以自己的真诚、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思想方式、自己的独有表达习惯,再加上自己的无知无畏,大胆放言。只要不是吹毛求疵,只要不是一味地抬高棒杀,无原则地怂恿偏爱,那么公允、客观、宽容、欣赏、导引、指点无疑对他们的现在、未来是积极负责的,播种理想的种子绝不会收获理性与智慧的秕谷,创设自由的艺术时空自然会欣赏灵魂与真、善、美一起舞蹈、翱翔……总之,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又是做人的准则,作文与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真实还包括自然,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无雕饰。”就是强调文章质朴自然。因为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质朴自然,矫揉造作不是真实的,也就无法显示个性。
  三、文贵在创新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经传递给我们作文的信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推出,使写作观念、命题方式及评价标准都有了新变化,更重视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不让写作模式禁锢学生的思想,要放开学生的身心与手脚,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创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式,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重视学生发散型思维方式的培养,即思考过程不是直线式的、跨越式的,力求从同一问题中找出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这是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思想品质。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不满足现成的思维成果,不拘泥于习惯的思维定势,敢于在前人尚未涉足的领域独辟蹊径、开拓新路。因此,我们面对一个事物、现象或一道作文题,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要呈辐射状展开,即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甚至每个立意因素出发,展开思考、想象和联想,这样每条思维射线的落点就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意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引发学生思考的材料,明确训练目标,然后教师充当点火者,让学生自己燃烧思想的火焰。既然是思维训练,就应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写什么”而不是“怎样写”的问题,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才能在文字的天空飞翔。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那么,让我们在写作实践中,播下创新的种子,因为创新是你、我,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追求。
  总之,无论是善感的意识、个性的培养,还是创新思维能力,都是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学习作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长才干。这样才能在思想、人格上逐步完善自己,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是集中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条件。本文着力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表扬、鼓励机制,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比赛活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激发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容易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产生兴趣,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摘 要: 小学蒙语文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小学蒙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同时强调学科知识重点,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化理解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为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对问题的不同选择和排序都会影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关键词: 小学蒙语文 课堂提问 艺术性 技术性  作为小学蒙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摘 要: 教学中努力实现对教材的突破,营造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初中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高效”很难用一把标尺衡量。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
摘 要: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既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责任,又是以学强身、修身养性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承载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积淀丰厚、精深博大的经典文化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丰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