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乙酸齐墩果酸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3-乙酸齐墩果酸(OA3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实验性研究。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OA3A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OA3A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OA3A可促进JNK的磷酸化。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裂解半胱天冬酶3(c-Caspase 3)的相对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而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OA3A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JNK通路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到2019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与试验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哮喘控制有效率与复发率、哮喘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
目的了解新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水平及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为开展教育培训课程和提高新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2019年4~6月抽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39名2018年新入职护士,通过对基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新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新护士的
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1(FEZF1-AS1)作为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癌症中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及临床特征有关,并通过多种潜在机制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而FEZF1-AS1的敲除可显著抑制这些过程,可能是各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或预后生物标志物。然而,FEZF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因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患有GDM的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采取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估GDM孕妇心理弹性水平,联合该院自制的GDM知信行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
目的设计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型并形成调查问卷,了解不同胎次产妇对此的需求感知及评价,为构建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分娩产妇431例(初产妇229例、二胎经产妇202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不同胎次产褥期产妇为调查对象,成立调查小组,自行设计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型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并当场回收的形式,调查产妇对4C特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分析谵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急诊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院收治的100例急诊重症患者中
评述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批准紧急使用的几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以及疫苗研发和接种可能面临的挑战。新冠肺炎疫苗采用的技术有基于mRNA,腺病毒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和传统的灭活病毒疫苗。疫苗的有效性从60%~95%左右。由于疫苗急迫的开发和匆促的批准使用,疫苗的安全性、保护作用持续的时间,免疫学机制,对病毒变异株感染的保护作用等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