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考点例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指示剂的选择
  例1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
  B. 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 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
  D. 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
  答案 D
  点拨 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地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但并不能一定为7;指示剂的终点颜色变化要明显,且在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
  2. 仪器的正确使用
  例2 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b>a>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
  A. 量筒 B. 酸式滴定管
  C. 碱式滴定管 D. 容量瓶
  解析 量筒无“0”刻度,最大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若为量筒,读数偏小;若为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若为量筒,读数偏大;若为滴定管,读数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
  答案 BC
  点拨 需熟知各种仪器的设计构造,且要有正确的读数姿势;酸、碱式滴定管的刻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大,读数时,视线、水平线及凹液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即“三点一线”;准确读到0.1毫升,估读至0.01毫升。
  3. 中和滴定的操作
  例3 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滴定操作:A. 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B. 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移取)量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C. 用天平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1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mL;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请回答: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
  解析 本题先配制250 mL的NaOH溶液,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 (1)C,A,B,D,E (2)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 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或“0”;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7)NaOH的纯度[=80m(V2-V1)w%]
  点拨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有两个:其一是要准确测定出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这需要选用精确度高的仪器并能正确使用,如滴定管;其二是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这需要选用合适的指示剂,并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
  4. 中和滴定的原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原理,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简单计算,同时要具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起点pH=13可知,[c(OH-)]=0.1 mol·L-1,由于NaOH为强碱,[cNaOH]=0.1 mol·L-1。
  答案 (1)滴入最后一滴H2SO4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在30秒内颜色不褪去 (2)0.1 mol·L-1 (3)10 mL
  点拨 看图观察滴定前的pH,根据公式pH=14+lgc(OH-),确定c(OH-)。强酸、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7,计算式:c(H+)·V酸=c(OH-)·V碱。
  5. 中和滴定的计算
  例5 用0.1 mol·L-1 的NaOH溶液滴定100 mL 0.1 mol·L-1的盐酸时,假如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
  A. 6.9~7.1 B. 3.3~10.7
  C. 4.3~9.7 D. 6.0~8.0
  解析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计算理论,当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恰好为100 mL时,溶液的pH=7,实际操作中肯定有误差,假如多滴0.1 mL,误差为 0.1%,少滴0.1 mL,误差为-0.1%,总体积均以200 mL计算,碱过量时,[c(OH-)=0.1×0.1200] mol·L-1=5×10-5 mol·L-1,则c(H+)=2×10-10 mol·L-1,pH=10-lg2=9.7;碱不足时,[cH+=0.1×0.1200] mol·L-1=5×10-5 mol·L-1,pH=5-lg5=4.3。
  答案 C
  点拨 根据滴定误差,计算出多余的H+或OH-浓度(假设混合后体积不变),若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求出混合后的c(OH-),再转化为c(H+),求出pH。
  6. 中和滴定实验的误差
  例6 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试回答:
  (1)滴定时BaCO3能否溶解?理由是 ;
  (2)如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则测定的结果 。
  解析 (1)因为BaCO3在酸性溶液中才会溶解,本实验是BaCO3沉淀在NaOH的碱性溶液里,所以滴定时BaCO3不会溶解。(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之间,当pH大于4.4时,溶液呈黄色,pH在3.1~4.4之间,溶液为橙色,小于3.1为红色。所以,本实验如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在滴定到甲基橙从黄色变为橙色时,溶液的pH已降至4.4以下,表明已超过了反应的终点,已有部分BaCO3跟盐酸反应,使消耗的盐酸的量偏大,从而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滴定时BaCO3不会溶解,因为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即溶液呈碱性,而BaCO3在酸性溶液中才会溶解 (2)偏高
  点拨 对于误差的判断,可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 ,分析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推出实验误差。
其他文献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是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的壮族农民自发举行群众选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合寨村开启的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    合寨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县(市)交界处的大石山区。全村有12个自然屯,1050户,4298人,村民95%以上是壮族。  1979年,合寨生产大队学着外地的样子搞起了“分田到户”,村民的生活好转了,但偷盗、赌博,乱砍滥伐集体山林
1. 设随机变量[X~N(μ,σ2)],且[P(Xa)=P(X  A. [σ] B. [μ]  C. [-μ] D. [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曾一度被边缘化的农民工群体如今越来越多地被看成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新市民”。在农民工迈向新市民的道路上,他们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特殊感受?又有着什么迫切的期盼?    更多的关照    2月2日,上海火车站,守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们成群结队席地而坐,几乎占满了整个南广场。老家在安徽太和县的4个女农民工这样坐在车站已经六个多小时了,她们4人本来就是亲戚,去年结伴到上海郊区的一家私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