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性别意识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建构与传播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历史,所有巨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必须以思想文化上的革新为先声.而要彻底推翻以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为特征的父权文化、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无疑有赖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性别意识的普遍觉醒.外国文学教学过程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立和传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承担着引导和促进当代大专院校学子的性别意识的建立.本文将从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等角度论述外国文学教学在推动性别意识建立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个人的外国文学教学实践,提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的形塑融入外国文学教学当中的几点有效途径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语境下,流散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对流散写作的研究也成为文学研究者、文化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流散、包括英国当代流散作家的最新研究总结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1952年出版以来,反响巨大,一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本文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
通过苏过的人生经历、相关作品及权威研究资料,我们发现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带有对陶渊明“接受”的内容。加之以陶渊明作为中国文人的一个杰出代表,其文学作品、思想精神已
在《庄子》出现频率很高的“无何有之乡”庄子自由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语境中的“无何有之乡”都离不开庄子对自由问题的探讨:有用无用的争辩中体现着对实现个体价值自
《达·芬奇密码》以其侦探解谜式的叙事脚本,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双关语、符号密码的建构,以及潜在的反传统主题这四重奏给读者带来了新奇刺激的审美体验,小说中精英文化的知
公司最近流传,郑巧玲又养了个“二爷”.rn关于郑巧玲养“二爷”的事,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rn花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别以为只有男人才嫖,女人也会嫖.找情人并非男人的专利
意象的大量使用是温庭筠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出现在词作中的意象按内容可分为梦意象、禽鸟意象、景色意象、花意象这四类意象。而这些意象也构成了温庭筠词“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
“五四”新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是从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接受而来,两类人物间存在着相似性和相异性.本文以《罗亭》和《沉沦》中的主人公为例,运用影响研究方法,
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是当前脱贫攻坚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我国深度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主要表现为贫困发生率高、脆弱性程度高、返贫风险高,其根源
这一段时间,老有一个想法在我心里绕来绕去,我想变成另外一个人,想娶了他那个挺着大肚子的未婚妻.rn其实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工地上的人都说我们两个长得比亲兄弟还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