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艺术歌曲中的音乐与社会关系——以《踏雪寻梅》、《追寻》为例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伴随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西汉时儒家对音乐美学《礼记·乐记》提出"太平时期的音乐开心并且安详,这种情况是政治通达、人民和谐的表现,时代动荡的音乐悲伤哀怨愤怒,这种情况说明政治动乱.故而,音乐于社会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本文以民国时期2首艺术歌曲为例,通过主旋律与钢琴伴奏,分析其和声,阐述不同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首先概述了微课模式的设计以及应用,然后分析微课在键盘演奏基础课程建设中的设计,最后基于学前教育键盘演奏基础课程建设,对微课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微课应用;学前教育;键盘演奏课程;微课设计  微课属于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多项先进技术的融入,譬如移动通信技术,从而使微课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高教学质量,故而针对微
摘 要: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三笔字”书写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这项技能体现在教案的书写、板书的呈现等教学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书写能力对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所以“三笔字”课程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师范院校“三笔字”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关 键 词: 师范院校;“三
摘 要: 美育不仅是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情操、心灵上的教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育对人的影响过程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能帮助人焕发精神,抚慰心灵。大学生处在塑造人格奠定道路的关键时期,需要着重提升文化自信、培育人文情怀。高校大力开展美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对当前体育院校美育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新时代体育院校美育工作提升路径。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种类和音乐形式日趋多样化。虽然歌曲创作呈现一片繁荣,但少儿歌曲却日渐成人化。由于传统音乐早已不在主流之道,传统的、艺术性较强的优秀少儿歌曲少之更少,具有深刻内涵和教育价值的少儿歌曲创作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学堂歌”的出现,体现了音乐工作者对少儿群体素质教育的重视,古诗词歌曲是传统文化与音乐的交融,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给古诗词的传承插上了新翅膀,推动了传统文化的
摘 要: 主要研究室内三维软件实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课程中增加小场景渲染教学,将陶瓷电商产业引入软件课堂教学,利用当下德化电商产业发展成就,结合德化茶具的特点探索新的使用场景与装饰手法,主动完成系列作品。相对于常规的教与学,把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无形中也增加了审美观念,提升了创作能力,设计更具美感与质感的场景图片作品,同时也为德化茶具的鉴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