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放养笨鸡的优势与特点
1.饲养管理方式特点
放养鸡是指雏鸡脱温后,经1~2个月的舍内培育后,放养于果园、田间、草地、山地中的饲养方式。
2.饲料来源广泛,节省饲料
放養的地方笨鸡以围林野养为主,以五谷杂食和田间地头青草、草籽、野虫为食,能节省下大笔饲料款。
3.肉质鲜美
与规模化养鸡场生产的快大型肉鸡相比,放养时间大大延长,生产的鸡肉野味十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经济效益高。
4.肉品蛋品绿色安全,无公害
笨鸡抗病能力较强,用药次数大大减少,用药总量大大降低,吃的是天然绿色饲料,所产肉品安全无公害。
5.改良土壤品质
使土地肥力不断增强,形成放养笨鸡与植物生产的良性循环,达到种养结合,形成综合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放养鸡的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的两个原则,一是根据鸡在林园的适应性,二是市场需求。一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鸡如本地笨鸡、芦花鸡、九斤黄鸡等,一般不用快大型的家禽品种。
三、放养鸡的场地选择
远离畜禽屠宰场、加工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和畜禽交易场所,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菌、噪音等污染。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树林或果园,树林的荫蔽度要在70%以上,以便防止鸡群中暑。
四、鸡舍的建造
育雏舍 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 育成与成年鸡舍 根据鸡的数量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将旧建筑物改造为鸡舍,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5m左右,鸡舍建筑面积按8~12只/m2计算。鸡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在舍内喂鸡,避免因不便于饲喂而使鸡群长时间饥渴。
五、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
1.放养密度与规模
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雏鸡500~1000只,或者成年鸡200~500只。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放养季节与饲养管理方式的选择
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林地杂草多,青绿植物、昆虫以及果园残留的副产品等丰富,可为柴鸡提供优质的饲料。11月至次年3月份应采用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注意供给充足的饲料。
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一般采用地上平养或网上平养的方式。严格控制育雏的温度和湿度:1~3日龄,33~35℃;4~7日龄,31~33℃;第2周龄,28~30℃;以后每周平均下降3℃,至21℃为止。湿度要求第1周龄相对湿度为65%~70%,第2周龄为60%左右,第3周龄以后保持在55%~60%。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适时饮水和开食,前10d饮用30~32℃的温开水,水中可添加5%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后饮用室温的自来水;饲喂全价配合育雏颗粒料,前5d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雏鸡白痢病,喂料时少饲多餐,自由采食。7~10日龄断喙,预防柴鸡啄羽啄肛。
七、育成期的管理
1.放牧训练
在育雏后期(一般5周龄以后)每天早晨要将柴鸡引出鸡舍,训练在舍外觅食。一人在前面吹哨或敲盆开道并抛洒饲料,让鸡哄抢,另一人在后面驱赶,直到全部柴鸡出舍,到晚上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的训导。如此连续5~7d,鸡群就形成早牧晚收的习惯,便于管理。
2.放牧期间应补饲
根据柴鸡具体放牧采食情况适度补饲,以提高柴鸡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补饲时间最好在晚上回舍后,主要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粕等为主,及时修正整齐度。
3.适时断羽
将翅上的主羽从根部剪断后,柴鸡的飞行能力降低,避免了在树上栖息,从而既便于管理又不影响果品质量。
八、产蛋期的管理
1.产蛋箱的准备
产蛋箱数量足够,产蛋窝内铺上适量柔软的稻草。产蛋箱应放置在安静、避风雨的地方,注意防蛇防野生动物。
2.适量补饲
产蛋期应适量的补饲精料、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贝壳粉等。补饲的精料应以玉米、小麦、稻谷和豆粕为主,补饲量应为舍养饲喂量的60%为宜。否则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野外觅食能力。
3.合理补光
柴鸡在饲养到15周龄时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晚上柴鸡归舍后,人工开灯补光,每周增加0.5h,直到与自然光照之和每天达16.5小时,光照强度为10Lux。
4.及时捡蛋
每日定期定次及时地将柴鸡当日所产的蛋捡回,防止破损和被其他动物采食或柴鸡自食。
九、放养鸡的常规防疫措施
1.消毒
建立了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的清栏消毒。
2.兽药使用
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
3.预防接种与参考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7日龄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和油苗同时使用;14日龄法氏襄苗;20日龄新支二联苗;25日龄法氏囊苗;35日龄鸡痘与禽流感油苗;60日龄新城疫I系。产蛋鸡还应免疫:110日龄新支二联饮水并新支减三联苗注射;120日龄禽流感油苗;230及350日龄各新支二联苗饮水1次;280~300日龄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
4.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般放牧20~30d进行第一次驱虫,隔20~30d第二次驱虫,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将药物与饲料搅拌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可用同等药量再驱虫一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经常清扫鸡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调整精料的质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饲养管理方式特点
放养鸡是指雏鸡脱温后,经1~2个月的舍内培育后,放养于果园、田间、草地、山地中的饲养方式。
2.饲料来源广泛,节省饲料
放養的地方笨鸡以围林野养为主,以五谷杂食和田间地头青草、草籽、野虫为食,能节省下大笔饲料款。
3.肉质鲜美
与规模化养鸡场生产的快大型肉鸡相比,放养时间大大延长,生产的鸡肉野味十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经济效益高。
4.肉品蛋品绿色安全,无公害
笨鸡抗病能力较强,用药次数大大减少,用药总量大大降低,吃的是天然绿色饲料,所产肉品安全无公害。
5.改良土壤品质
使土地肥力不断增强,形成放养笨鸡与植物生产的良性循环,达到种养结合,形成综合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放养鸡的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的两个原则,一是根据鸡在林园的适应性,二是市场需求。一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鸡如本地笨鸡、芦花鸡、九斤黄鸡等,一般不用快大型的家禽品种。
三、放养鸡的场地选择
远离畜禽屠宰场、加工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和畜禽交易场所,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菌、噪音等污染。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树林或果园,树林的荫蔽度要在70%以上,以便防止鸡群中暑。
四、鸡舍的建造
育雏舍 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 育成与成年鸡舍 根据鸡的数量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将旧建筑物改造为鸡舍,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5m左右,鸡舍建筑面积按8~12只/m2计算。鸡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在舍内喂鸡,避免因不便于饲喂而使鸡群长时间饥渴。
五、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
1.放养密度与规模
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雏鸡500~1000只,或者成年鸡200~500只。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放养季节与饲养管理方式的选择
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林地杂草多,青绿植物、昆虫以及果园残留的副产品等丰富,可为柴鸡提供优质的饲料。11月至次年3月份应采用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注意供给充足的饲料。
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一般采用地上平养或网上平养的方式。严格控制育雏的温度和湿度:1~3日龄,33~35℃;4~7日龄,31~33℃;第2周龄,28~30℃;以后每周平均下降3℃,至21℃为止。湿度要求第1周龄相对湿度为65%~70%,第2周龄为60%左右,第3周龄以后保持在55%~60%。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适时饮水和开食,前10d饮用30~32℃的温开水,水中可添加5%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后饮用室温的自来水;饲喂全价配合育雏颗粒料,前5d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雏鸡白痢病,喂料时少饲多餐,自由采食。7~10日龄断喙,预防柴鸡啄羽啄肛。
七、育成期的管理
1.放牧训练
在育雏后期(一般5周龄以后)每天早晨要将柴鸡引出鸡舍,训练在舍外觅食。一人在前面吹哨或敲盆开道并抛洒饲料,让鸡哄抢,另一人在后面驱赶,直到全部柴鸡出舍,到晚上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的训导。如此连续5~7d,鸡群就形成早牧晚收的习惯,便于管理。
2.放牧期间应补饲
根据柴鸡具体放牧采食情况适度补饲,以提高柴鸡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补饲时间最好在晚上回舍后,主要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粕等为主,及时修正整齐度。
3.适时断羽
将翅上的主羽从根部剪断后,柴鸡的飞行能力降低,避免了在树上栖息,从而既便于管理又不影响果品质量。
八、产蛋期的管理
1.产蛋箱的准备
产蛋箱数量足够,产蛋窝内铺上适量柔软的稻草。产蛋箱应放置在安静、避风雨的地方,注意防蛇防野生动物。
2.适量补饲
产蛋期应适量的补饲精料、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贝壳粉等。补饲的精料应以玉米、小麦、稻谷和豆粕为主,补饲量应为舍养饲喂量的60%为宜。否则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野外觅食能力。
3.合理补光
柴鸡在饲养到15周龄时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晚上柴鸡归舍后,人工开灯补光,每周增加0.5h,直到与自然光照之和每天达16.5小时,光照强度为10Lux。
4.及时捡蛋
每日定期定次及时地将柴鸡当日所产的蛋捡回,防止破损和被其他动物采食或柴鸡自食。
九、放养鸡的常规防疫措施
1.消毒
建立了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的清栏消毒。
2.兽药使用
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
3.预防接种与参考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7日龄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和油苗同时使用;14日龄法氏襄苗;20日龄新支二联苗;25日龄法氏囊苗;35日龄鸡痘与禽流感油苗;60日龄新城疫I系。产蛋鸡还应免疫:110日龄新支二联饮水并新支减三联苗注射;120日龄禽流感油苗;230及350日龄各新支二联苗饮水1次;280~300日龄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
4.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般放牧20~30d进行第一次驱虫,隔20~30d第二次驱虫,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将药物与饲料搅拌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可用同等药量再驱虫一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经常清扫鸡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调整精料的质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