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得会用“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班级德育管理和后进生的管理。为此,本刊特征集了各地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以期给读者带来借鉴。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育人的科学,更是一门育人的艺术。作为一位班主任,只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而引导学生得用“心”,更要会用“心”。
  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他们效仿的典范。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把师德规范作为内心信念,化为行为品质,努力自省,闻过必改,始终品行如一;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正气浩然,“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只有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就会将这些品质内化,班主任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育策略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故事在悄然发生着:
  案例1:一位学困生因语数外三科成绩总上不去,常常一个人怯生生地置自己于他人之外,虽然和善的周老师经常开导他,但效果不大。一次,周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美术课上模仿老师画的风景画独具特色,于是在接下来的班会课上,周老师特意拿这幅画让同学们欣赏,让他们发现它好在哪里。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周老师对这位同学的独具匠心 进行了有力的肯定。一直被认为“他不行”的这位学困生突然间受到如此褒奖,眼睛发亮,从此心中充满了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各方面表现较以前好多了,就连上课也勇敢地举起了手,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学习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 。
  案例2:周老师要调到别的学校去了。临行那天一大早就有消息灵通的同学来到宿舍问长问短;“你要调到哪儿去?”,“离这儿远不远?”等等 。不一会儿,一大帮学生背手拿着自己的礼物来向老师送行。几秒钟的推搡之后,一位女生大声说:“小小礼物......”其他同学接着一起说:“不值钱,送给老师做留念,不是金,不是银,这是我们的一片心。”随着话音,一份份礼物举在了周老师的眼前:有自制的卡片、自做的信件、有从家里带来的水果蔬菜……还有一位男生举着一把造型别致的起子(这肯定是他精心收藏的)。面对一张张童稚而又真诚的脸,周老师怔住了:“你们……” 同时他又被一种情绪感动着。此情此景下,他能拒绝这一片片心吗?他伸出双臂拥抱了他们,“谢谢你们,我的调动也是工作需要。”这时,上课铃响了,一下子学生们蜂涌而出。周老师思绪滚滚。过了一会儿,魏老师进来了:“你去看看那些学生吧,恐怕今天早上的课上不成了!”周老师强忍泪水走到教室前,他听到是一种异样的声音,推门一看,一个个埋头抽泣的男生、女生。听到门开的声音,目光一齐投过来,一张张泪脸,“老师,我不想让你走!”“老师,你以后再来不?”“……”,周老师给这个擦擦泪,摸摸那个的头,“不远不远,我会常过来看你们的。”——多么有情有义的孩子啊!要不是这次调动,还以为他们只知调皮捣蛋、爱惹老师生气呢。那一刻,周老师知道“爱”的种子已经根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在他的“爱心”、“耐心”、“真诚之心”的感召下,他的人格魅力已成为吸引学生目光和开启他们心智的磁场。学生门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管理,使这个班在他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三年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他也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许多毕业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提起周老师无不称赞,称他是“教书育人”的典范。
  从这些表象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表象的背后蕴涵着多少“心”。爱是一门艺术,是一们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假如案例1中的周老师只注重所谓的主科成绩,不花心思去发现那位学生的那一处亮点,并把它引燃得更亮,那位学生也许功课仍然一团糟,生活永远缺少阳光。而在案例2中的周老师身上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感人的场景,与她平日里的用“心”耕耘是分不开的:宿舍里时常会看见中午不回家的同学跟他一桌吃饭,菜是周老师做的,馒头是学生早上从家里带的;怕学生从水窖打水危险,周老师的窗台上早上、中午总有满满一大壶凉开水放着,壶嘴上挂着小茶缸(这在农村学校是极少见的)全校的学生都爱到这儿喝水;操场上,周老师与同学们说着、笑着,每次游戏周老师输了的时候,同学们都毫不犹豫的罚她表演节目,她那认真接受惩罚的样子……同学们都喜欢听她讲《我的友情要出租》《海格力斯与仇恨袋》《蚂蚁抱团》,讲球王贝利的“下一个”,讲王羲之临池练字,讲爱因斯坦如何刻苦钻研……她从没呵斥过犯错的学生,没放弃过任何一位学困生。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一颗会感悟的“心 ”,给每个需要者最需要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活力,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教育潜入夜润无声,此地无声胜有声。此时,知识与美德的边界不再是一道鸿沟。
  因此,班主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做学生心目中“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让学生快乐自信的走,还要协同其他科任老师,协同家长,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并参加班级管理,通过教师内在素质的表现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将教师的品质内化。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刘川乡吴家川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这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空前加大了资金投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增加,其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更大,对中职教育更加重视,因此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员在增加。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给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中职生就业更难”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中职教育要改变这种格局,那必须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寻求发展壮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培养
期刊
基于2016年喜马拉雅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和南坡(Kirtipur站、Simara站、Tarahara站)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各个站点的地表热通量交换特征及其蒸散发量的差异,并利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计算土壤热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站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有助于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近地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过程的异同,为研究喜马拉雅南北坡区域气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北坡地区的下垫面加热方式是感热交换占主导地位,而南坡地区以潜热交换为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五大振兴”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必须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有效汇集各方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坚持“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和服务领域。近期内,要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点任务。
一首交响曲的演奏离不开指挥家,同样,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就像指挥家,班级管理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去演绎。  一、态度与能力——当好班主任的两个基本点。美国哈瑞尔写过这样一本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对于班主任来说更为重要。班主任身在教育一线,是与学生及家长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岗位,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使命。所以老师在当班主任之前,必须要具备高
期刊
编者按:社会发展正由单一走向多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汇,观念的融合,环境的变迁,使得社会愈来愈丰富、复杂,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样、细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下的学校教育必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趋势,学校管理也随之细化,涉及范围也逐渐扩大。    2008年7月,原六灶中学、六灶中心小学由于撤乡并镇和其它种种弊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能为继。东台市教育局为了维护千名学生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期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作品,全面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其中,有关古人食物品种及食物制作加工的记载,展示了先人不朽的创造力及对后人的馈赠。